您好,欢迎您

突破创新!黄志权教授团队: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头颈鳞癌研究成果见刊IJS

08月06日
来源:爱医时空

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志权教授团队领衔的“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可切除局晚期头颈鳞癌新辅助治疗”的II期临床研究(NCT06016413)取得重要突破,继成功入选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1]后,其最新结果在线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IF:10.1,JCR:Q1)[2],为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研究在线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全球范围内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数据,2022年其发病率已跻身全球恶性肿瘤前十[3]。其中,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作为头颈部癌的主要亚型,具有侵袭性强、复发率高的特点,尤其局部晚期患者(III-IV期)即便接受手术联合辅助放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仍面临较高的复发风险(局部复发率可达30%-50%)和远处转移风险,5年生存率仅为40%-50%,临床治疗仍存在巨大挑战[4,5]

传统术前诱导化疗虽能使部分患者肿瘤退缩,改善生存结局,但病理完全缓解率较低(仅约13.4%),难以满足临床需求[6]。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恶性肿瘤治疗带来突破,其中PD-1抑制剂已被纳入复发或转移性HNSCC的一线治疗,但这类药物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结肠炎、甲状腺功能异常),限制其临床应用[7]

相比之下,PD-L1抑制剂通过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PD-L1,同时保留PD-L2的正常生理功能,理论上可降低自身免疫反应风险[8]。阿得贝利单抗作为一种人源化PD-L1单克隆抗体,在小细胞肺癌的III期临床试验中已显示出显著生存获益,但其在局部晚期OSCC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尚未明确[9]。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方案在可切除局部晚期OSCC中的临床价值。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及纳入标准

本研究为单臂II期临床试验,于2023年10月至2024年12月纳入30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局部晚期OSCC,符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分期标准中的III-IVB期,且无远处转移。

纳入标准包括:年龄18-75岁,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态评分0-1分,至少1个可测量病灶(按RECIST v1.1标准),且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基线指标达标(如白细胞≥3.0×10⁹/L,肌酐清除率≥50 mL/min)。排除标准包括:既往接受过抗肿瘤治疗、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存在不可控系统性疾病或无法耐受治疗者。

P0Kb7nbn43bcAE1rVF9g44NaGWfGJuQY.png

图1. 研究流程图[2]

研究方案

所有患者接受新辅助免疫化疗:每3周为1个周期,第1天静脉输注白蛋白结合紫杉醇(260 mg/m²)、卡铂(AUC=5)及阿得贝利单抗(1200 mg),共3个周期。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止吐预防及地塞米松预处理以预防过敏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按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 v5.0)分级处理:2级不良反应暂停治疗,待恢复至0-1级后重启;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永久停药。

研究终点

主要终点为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定义为原发灶和淋巴结均无存活肿瘤细胞。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按RECIST v1.1标准评估,包括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主要病理缓解(MPR,存活肿瘤细胞≤10%)率、临床至病理降期率、2年无病生存(DFS)率,以及2年、5年总生存(OS)率。

评估方法:治疗前后行磁共振成像(MRI)评估肿瘤变化,由2名放射影像科医师独立判断,分歧时由资深医师裁定;术后病理标本由2名病理医师评估,采用PD-L1联合阳性评分(CPS)检测PD-L1表达。

研究结果

30例患者中位年龄52岁(34-71岁),男性23例(76.7%),主要肿瘤部位为舌(18例,60.0%),临床分期III期19例(63.3%)、IV期11例(36.7%),PD-L1 CPS≥20为19例(63.3%)。

临床疗效

28例(93.3%)完成3个周期治疗,1例因严重不良反应(3级肝衰竭)在第1周期后停药,1例因个人原因退出。所有完成治疗者均于末次治疗后21天行手术,且均实现R0切除(切缘无肿瘤残留)。

在28例完成治疗者中,15例(53.6%)患者达到PR,2例(7.1%)达到CR,ORR为60.7%(95% CI:40.58%-78.50%)。

术后病理学评价显示,35.7%(10例)的患者达到pCR(95% CI:18.64%-55.93%),64.3%(18例)的患者达到MPR(含pCR),71.4%(20例)的患者实现临床至病理降期(95% CI:51.33%-86.78%)。16例影像PR患者中,13例术后达MPR,提示影像缓解与病理缓解具有一定相关性。

GkiT99gGOeIF7DBAEaFtyuBUd6uhg128.png

图2. 肿瘤缓解瀑布图[2]

安全性

所有患者均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脱发(30例,100%)、贫血(24例,80%)、疲劳(7例,23.3%)、瘙痒(5例,16.7%)、甲亢(2例,6.7%)。仅1例(3.3%)出现3级肝衰竭,经激素及保肝治疗后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术后并发症以发热(7例,24.1%)、疼痛(6例,20.7%)为主,均为1-2级,经对症处理后3-4天缓解。

研究结论

本研究首次探索PD-L1抑制剂阿得贝利单抗联合TP方案(紫杉醇+卡铂)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OSCC的疗效,结果显示该方案具有显著临床价值:pCR率达35.7%,ORR为60.7%,71.4%患者实现临床至病理降期,且所有手术患者均达R0切除,提示该方案可有效缩小肿瘤负荷,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黄志权教授表示:“本研究首次在头颈鳞癌新辅助治疗领域评估了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为该治疗模式提供了关键临床证据。研究结果显示,该联合方案带来了显著的病理缓解,且安全性良好。基于这些积极数据,我们团队将加快推进III期临床研究,并着力开发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加速开展后续多中心临床研究,重点验证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方案的长期生存获益。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这一创新性联合治疗策略有望成为局部晚期头颈鳞癌的标准新辅助方案,为更多患者实现根治性治疗创造可能。



参考文献

[1]A prospective, single-arm, phase II study of Adebrelimab plus carboplatin and albumin-bound taxanol as neoadjuva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loc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2025 ASCO Poster 6034.
[2]He Y, Wang Y, Guo J, et al. Neoadjuvant immunochemotherapy with adebrelimab combined with the TP regimen for locally advanced OSCC: early results of a single-arm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Int J Surg. Published online July 15, 2025. doi:10.1097/JS9.000000000000302
[3]Siegel RL, Miller KD, Fuchs HE,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2022. CA Cancer J Clin. 2022;72(1):7-33.
[4]Cooper JS, Pajak TF, Forastiere AA, et al. Postoperative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for high-risk squamous-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N Engl J Med. 2004;350(19):1937-1944.
[5]Bernier J, Domenge C, Ozsahin M, et al. Postoperative irradiation with or without concomitant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cancer. N Engl J Med. 2004;350(19):1945-1952.
[6]Zhong LP, Zhang CP, Ren GX, et al.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of induction chemotherapy with docetaxel, cisplatin, and fluorouracil followed by surgery versus up-front surgery in locally advanced resectable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J Clin Oncol. 2013;31(6):744-751.
[7]郭晔,张陈平.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4):425-438.DOI:10.19401/j.cnki.1007-3639.2024.04.010.
[8]Lee D, Cho M, Kim E, Seo Y, Cha JH. PD-L1: From cancer immunotherapy to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in multiple disorders. Mol Ther. 2024;32(12):4235-4255. doi:10.1016/j.ymthe.2024.09.026
[9]赵先国,彭文颖,蔡丽娟,等.小细胞肺癌治疗研究进展[J].肿瘤药学, 2024, 14(4):420-428.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看,文中内容仅代表爱医时空公众号立场与观点,不代表肿瘤资讯平台意见,且肿瘤资讯并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若有任何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版权归文章作者所有,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

评论
08月07日
吴枫阳
湖北省肿瘤医院 | 消化内科
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头颈鳞癌
08月07日
苗军程
金乡县人民医院 | 肿瘤外科
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头颈鳞癌研究成果见刊IJS
08月06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乳腺外科
我国,超过三分之二的乳腺癌患者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