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晚期乳腺癌的药物治疗:与癌争锋-乳腺癌学术沙龙第七期精彩回顾

08月14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7月28日,由江苏省老年医学会、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南京滨江肿瘤研究院主办,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南京大学临床肿瘤研究所乳腺癌中心承办的“与癌争锋-乳腺癌学术沙龙第七期 晚期乳腺癌的药物治疗”顺利召开。本期沙龙汇聚了众多乳腺癌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不同分子亚型晚期乳腺癌的最新治疗策略与前沿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开幕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邹征云教授姚永忠教授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邹教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强调乳腺癌作为女性最高发的恶性肿瘤,其治疗的规范化和全程化管理对患者至关重要。姚教授指出,乳腺癌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新药和新理念层出不穷,许多早期治疗的突破都源于晚期治疗的经验积累,因此持续学习、掌握前沿进展是每一位临床医生的必修课。两位主席共同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期待通过本次沙龙的深入交流,推动乳腺癌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姚永忠.png

智慧交锋:学术报告与深度讨论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张伟杰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人民医院李薇教授首先带来了题为《2025CSCO BC指南HR阳性(HR+)更新要点解读》的精彩报告。李教授系统梳理了CSCO指南的更新要点,强调了CDK4/6抑制剂(CDK4/6i)联合内分泌治疗作为HR+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重要地位。报告重点探讨了CDK4/6i治疗失败后的策略,包括更换CDK4/6i、使用新型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以及针对PI3K/AKT等通路的新型靶向药物(如伊那利塞、卡匹色替)和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应用。最后,李教授总结,对于早期乳腺癌,要根据风险分层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使用CDK4/6i辅助强化;对于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的关键在于“强效联合、精准突破、检测先行、辅助抉择”,并呼吁通过MDT多学科讨论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随后的讨论环节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庄晓明教授主持,各位专家各抒己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杨芳教授认为,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为CDK4/6i进展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但需关注高血糖等不良反应。泰兴市人民医院丁荣杰教授从临床实践角度出发,强调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精细化选择药物和介入时机。宝应县人民医院张智教授系统回顾了CDK4/6i的核心地位及二线治疗的细化方案,并提出新型药物在基层应用中面临基因检测普及率低和药物可及性弱等挑战。盱眙县人民医院王莲教授围绕基因检测的样本选择和CDK4/6i跨线使用等问题与在场专家进行了探讨。

讨论.png

第二场报告由苏北人民医院孙长江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谢丽教授就《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药物治疗》进行了深入讲解。谢教授首先回顾了晚期乳腺癌的总体治疗原则,随后聚焦于预后最差的TNBC,系统阐述了TNBC治疗从传统化疗到精准治疗的演进,重点介绍了PARP抑制剂在BRCA突变患者中的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在一线治疗中的地位,以及Trop-2 ADC药物(如戈沙妥珠单抗、芦康沙妥珠单抗)在后线治疗中取得的突破。最后,谢教授还展望了双特异性抗体、ADC联合免疫治疗等未来可能改变治疗格局的新方向。

随后,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王颖教授的主持下,讨论嘉宾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曹萌教授、陶金秋教授、杨艺琦教授、王伟教授针对TNBC依次展开发言。曹教授指出,TNBC治疗难度极大,现有靶向和免疫治疗均有其局限性,期待新药联合策略能带来突破。陶教授认为,免疫治疗和ADC药物的出现正深刻改变TNBC的治疗格局,但仍面临PD-L1检测标准不一等挑战。杨教授对Dato-DXd联合度伐利尤单抗的研究表示关注,并分享了本中心参与相关临床研究的积极疗效。王教授提出,即使面对难治的TNBC,临床医生也应积极为患者寻求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对肿瘤疫苗等前沿探索寄予希望。

王颖.png

讨论2.png

最后的汇报由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王德强教授主持,江苏省肿瘤医院袁渊教授带来了《HER2阳性(HER2+)晚期乳腺癌的抗HER2治疗》的专题报告。袁教授回顾了抗HER2治疗三十年的光辉历程,从人类HER2基因的发现到曲妥珠单抗的诞生,再到德曲妥珠单抗(T-DXd)的突破性问世。她详细解读了DESTINY-Breast03研究,指出T-DXd在二线治疗中展现出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碾压式”提升,长达28.8个月,总生存期(OS)超过52个月,彻底改变了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标准,而DESTINY-Breast09研究的初步结果更预示着T-DXd联合帕妥珠单抗有望成为新的一线标准。此外,袁教授还分享了维迪西妥单抗等国产ADC药物的优异表现,并展望了更多ADC及联合治疗的未来。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马晶晶教授的主持下,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秋萍教授、张猛教授和徐晓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徐秋萍教授结合临床经验,认为T-DXd的疗效给予医患双方极大的信心,但靶向耐药和脑转移仍是待解决的难题。张猛教授系统梳理了抗HER2治疗的迭代,并强调尽早使用T-DXd对患者更有益处。徐晓教授从外科视角出发,表示以内科为坚强后盾,以T-DXd等药物为武器,让外科医生们对治愈更多HER2+乳腺癌患者充满了信心。

讨论3.png

大会总结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邹征云教授姚永忠教授再次对会议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邹教授表示,三位讲者的报告精彩纷呈,系统更新了晚期乳腺癌各亚型的治疗知识,让她获益匪浅。姚教授总结道,本次会议全面覆盖了各亚型晚期乳腺癌的最新进展,乳腺癌治疗已进入“全面开花”的时代,疗效的提升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再次感谢了各位讲者、主持和讨论嘉宾的付出,并鼓励所有同道在繁忙工作之余,坚持学习与探索,共同推动乳腺癌治疗领域迈向新的高峰。至此,本次学术沙龙在浓厚而严谨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

姚永忠.pn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in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Bill


评论
08月14日
魏永强
龙口市人民医院 | 乳腺外科
强调了CDK4/6抑制剂(CDK4/6i)联合内分泌治疗作为HR+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