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抗HER2治疗新答案,泽尼达妥单抗独特的“双侧反式结合”形成“帽子”结构

08月05日

专区.jpg

↑点击上图查看专区系列内容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继首篇对全新的HER2双表位特异性抗体泽尼达妥单抗的作用机制概述之后(点击查看),本文聚焦其独特作用原理的基础-双侧反式结合。


作为首个在中国获批的双表位抗HER2抗体,泽尼达妥单抗通过结合HER2胞外结构域ECD2与ECD4两个区域,实现跨分子的“双侧反式结合”。该独特构象形成了“帽子”结构,为泽尼达妥单抗独特的补体依赖细胞毒(CDC)效应奠定基础,还显著增强了HER2受体交联与内化,在体内实验取得更佳的抑瘤效果。


本文将围绕三项关键实验系统揭示其双表位结合模式的直接证据,生动形象揭示双侧反式结合的论证过程,为深入理解泽尼达妥单抗优异的疗效提供机制依据。

双侧反式结合

泽尼达妥单抗游离状态呈现典型 “Y”型抗体结构,分别结合HER2 胞外结构域ECD2和ECD4区域。

图1.png

图1. 泽尼达妥单抗结构示意图

因此,泽尼达妥单抗和HER2受体结合存在两种可能的方式。

·方式1:顺式结合,即一个泽尼达妥单抗同时结合一个HER2受体上的ECD2和ECD4

·方式2:双侧反式结合,泽尼达妥单抗分别结合两个HER2受体,从而下一个泽尼达妥单抗在此基础上延续连接,形成交联

【趣味场景】

图2. 曲妥珠单抗与HER2的结合方式

图3. 泽尼达妥单抗顺式结合/反式结合示意图

反复推敲,三大研究证实双侧反式结合方式

研究通过三项基础实验证实了泽尼达妥单抗与HER2受体的双侧反式结合。

实验一:冷冻电镜法

【实验方法】

通过电镜构建的模拟图,测量不同情况下Fab和scFv间铰链距离,根据距离大小推测泽尼达妥单抗和HER2的结合模式。

【实验结果】

·同一HER2的ECD2和4两个位点上结合的Fab和scFv,测得间距为95.4Å; 

·单个泽尼达妥单抗Fab和scFv间铰链仅42.3Å。

图2.png

图4. HER2铰链连接模拟图

【实验结论】

同一HER2上结合的Fab和scFv距离不可能来自单个泽尼达妥单抗铰链,不可能顺式结合。

【趣味场景】

图5. HER2 铰链和泽尼达妥单抗模拟图

实验二:表面等离子共振法

【实验方法】

·在芯片表面包被曲妥珠单抗或泽尼达妥单抗,加入较低浓度的HER2抗原,观察解离速率。

·增加芯片表面抗体的浓度,仍加入较低浓度的HER2抗原,观察解离速率。

【实验预期】

·曲妥珠单抗:由于曲妥珠单抗和HER2 ECD的结合模式是1∶1,因此解离速率将与抗体密度无关;无论抗体浓度如何,HER2 ECD仅通过ECD4与曲妥珠单抗结合(图6a)。

·如果泽尼达妥单抗以顺式模式结合HER2 ECD,其解离速率也应与抗体密度无关,就像曲妥珠单抗一样,因为其结合模式也是1∶1(1个泽尼达妥单抗与1个HER2结合)。

·如果泽尼达妥单抗以反式模式结合HER2 ECD,其解离速率则会随着芯片表面抗体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因为在抗体浓度高的情况下,HER2 ECD可以通过ECD2和ECD4被两个泽尼达妥单抗分子交联,从而降低解离速率(图6b)。

【实验结果】

如图6c,曲妥珠单抗解离速率在所有测试的抗体表面密度下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测试的泽尼达妥单抗或泽尼达妥单抗前体密度的增加,解离速率降低。

【实验结论】

泽尼达妥单抗解离速率随抗体密度增加而降低,符合泽尼达妥单抗与HER2反式结合方式的解离模型。

图3.png

图6. 曲妥珠单抗和泽尼达妥单抗解离实验结合示意图

【趣味场景】

图7. 曲妥珠单抗解离实验模拟图
图8. 泽尼达妥单抗解离实验模拟图

实验三:超高速离心法

【实验方法】

采用不同摩尔过量比例的HER2与抗体(泽尼达妥单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帕妥珠单抗1∶1混合物)混合后,通过分析超速离心法测混合物沉降速度,从而分析抗体和HER2的组合形式。

【实验结果】

曲妥珠单抗或帕妥珠单抗:

HER2较低浓度(1×)时与曲妥珠单抗或帕妥珠单抗多是1∶1结合

HER2较高浓度(2×5×)时与曲妥珠单抗或帕妥珠单抗多是2∶1结合

泽尼达妥单抗:

 HER2较低浓度(1×)时,形成高阶多聚复合物:2∶2、3∶3(或2∶3、3∶2)和4∶4(或4∶3、3∶4)

• 仅HER2过载(5×)时,才主要形成2∶1 复合物和少量2∶2 复合物

图4.png

图9. 超速离心法测得混合物沉降分析结果

【实验结论】

HER2低浓度时形成高阶多聚复合物,证明泽尼达妥单抗与HER2呈双侧反式结合并形成多聚体。

【趣味场景】

图10. 不同摩尔浓度下曲妥珠单抗与HER2结合情况模拟图
图11. 不同摩尔浓度下泽尼达妥单抗与HER2结合情况模拟图

引而申之,双侧反式结合形成独特的“帽子”结构

研究进一步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在加入4种抗体(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和泽尼达妥单抗)后,荧光标记定位的细胞表面HER2受体空间组织变化。

结果发现,仅泽尼达妥单抗处理后除形成HER2微簇外,细胞一侧出现极化聚集“帽子”结构,构成了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基础。

图5.png

图12. 泽尼达妥单抗诱导的“帽子”结构荧光显像
图13. 曲妥珠单抗诱导的荧光显像模拟图
图14. 泽尼达妥单抗诱导的荧光显像模拟图

泽尼达妥单抗是一个全新作用机制的HER2双表位特异性抗体,通过双侧反式结合HER2表面的ECD2和ECD4区域,形成独特的“帽子”结构,为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强效的抗肿瘤作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Weisser NE, Sanches M, Escobar-Cabrera E, et al. An anti-HER2 biparatopic antibody that induces unique HER2 clustering and 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Nat Commun. 2023;14(1):1394. Published 2023 Mar 13.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Lin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王俊澔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