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SCr升高不等于肾损伤!一例乳腺癌患者假性AKI的病例启示

08月04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肿瘤靶向治疗不断普及的背景下,血肌酐(SCr)升高常被视为急性肾损伤(AKI)的信号,进而促使临床医生调整或中断治疗。然而,一些抗癌药物并非真正损伤肾功能,而是通过抑制肾小管肌酐分泌途径,使SCr虚假升高,从而诱发所谓的“假性AKI”。本文通过一例阿贝西利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病例[1],深入分析如何区分假性AKI与真实肾损伤,强调在精准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以避免误诊误治。

 一、病例介绍:乳腺癌患者SCr升高初现端倪

患者为一名60多岁的白人女性,有乳腺癌病史。她于随访过程中被转诊至肾内科,主要因阿贝西利治疗后血肌酐逐步升高。在被转诊时,她并无主诉症状,否认少尿、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既往史中,无显著的家族史或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内容。

药物史显示,患者正在服用来曲唑、阿贝西利(150mg,每日两次)、间断性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以及阿哌沙班。无近期NSAIDs使用频率或剂量的增加。

表1 可致肌酐升高的肿瘤靶向药物分类及举例


实验室资料如下:血肌酐水平从起始治疗前的1.1mg/dL升高至两周后的1.4mg/dL,并在11周后维持在1.36–1.42mg/dL(详见图1与表2)。血尿素氮(BUN)始终维持在16mg/dL。尿检显示尿蛋白为17.4mg/dL,尿肌酐为161.1mg/dL,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为0.11g/g。电解质钠139mmol/L,钾4.2mmol/L,钙8.79mg/dL,均在正常范围。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为0.95mg/L(正常参考值0.72–1.16)。

bxVlS7BqZvvNtzjNDaf2sqiM4FJWsWt6.png

图1 阿贝西利治疗前后血清肌酐与血尿素氮的变化趋势

表2 各时间点实验室检测值与阿贝西利使用关系

nijUHjaeLHgad6BoAA53ml2kK0NNRkAM.png

患者无蛋白尿或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无临床恶化迹象,体格检查也无阳性发现。腹部肾脏超声因前期指标稳定而未开展。

 二、诊疗经过:多角度排查确认假性AKI

面对SCr升高,医生系统性地展开了分析:

  • NSAIDs影响:患者无NSAIDs使用频率增加,否定了其导致AKI的可能。

  • 脱水及腹泻:阿贝西利可致腹泻而引起容量收缩,但患者未报告腹泻,排除该机制。

  • 蛋白尿、电解质稳定:假性AKI不会引起蛋白尿,患者的UPCR为0.11g/g(远低于异常阈值),未出现低钠、低钾等常见药物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

进一步评估显示:胱抑素C水平正常(0.95–1.06mg/L),结合eGFR计算显示其肾功能为76ml/min/1.73m²(远高于肌酐计算结果的41ml/min/1.73m²),提示GFR并未实质下降。图2展示了两种GFR评估方法的差异,进一步支持“肌酐假性升高”。

Z4duyZlZM6zDeWzQhS5iSh3SIGtEmHrg.png

图2 基于血肌酐与胱抑素C评估的eGFR差异趋势图

最终结论为假性AKI,由阿贝西利对肾小管肌酐转运蛋白(如MATE1、MATE2K和OCT2)的抑制所致。文献回顾也发现类似机制存在。

xOJ402iNrXqjiKIEEPT1vOycjPgmnvIU.png

图3 阿贝西利对肾小管肌酐转运的抑制机制示意图

三、讨论:临床误判与肾损伤之间的边界

本例充分揭示了阿贝西利在未损伤肾脏的情况下,也能导致SCr升高的机制。这一现象主要归因于其对肾近曲小管肌酐排泄通道的阻断作用:阿贝西利抑制MATE和OCT家族的转运蛋白,使肌酐在肾小管内的排泄受阻,造成SCr虚假升高。

真假AKI区分方法:(1)测定BUN:真实肾损伤应伴随BUN升高,而本例BUN始终维持在正常;(2)使用胱抑素C评估GFR:该指标不受肾小管分泌影响,是更为可靠的判断标准;(3)监测电解质与蛋白尿:本例未见蛋白尿及电解质紊乱,进一步排除实质性肾损伤。

此外,与既往文献对比发现,本例中SCr升高出现在用药后14天,而真正药物相关AKI中位发生时间为278天;类似病例中若存在疑点,还可进一步检查NGAL、KIM-1等早期肾损伤生物标志物。

管理建议:若仅为轻度SCr升高而无其他临床或生化异常,可继续使用原药物并定期监测;若出现电解质紊乱、蛋白尿、少尿等,应重新评估;若确诊为真实AKI,应酌情减量或停药,并视情况更换治疗方案。

四、小结:精准识别假性AKI,守护抗癌治疗

本案例展示了一种常被误判为AKI的临床情境:阿贝西利治疗后SCr升高,但实为假性AKI。通过BUN、胱抑素C等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估,明确排除真实肾损伤,使患者得以继续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在遇到肿瘤靶向药物相关SCr升高时,必须保持警惕,综合判断是否为假性AKI,以防误停治疗。未来,借助生物标志物(如NGAL、KIM-1)及功能影像学,有望进一步提升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Markley P, Kadhem S, Moore J. Abemaciclib-Induced Pseudo-AKI: an underrecognised finding. BMJ Case Rep. 2025;18(7):e261725.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nn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x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06日
王洪艳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肿瘤内科
一例乳腺癌患者假性AKI的病例启示
08月05日
刘敏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 肿瘤内科
在肿瘤靶向治疗不断普及的背景下,血肌酐(SCr)升高常被视为急性肾损伤(AKI)的信号,进而促使临床医生调整或中断治疗。然而,一些抗癌药物并非真正损伤肾功能,而是通过抑制肾小管肌酐分泌途径,使SCr虚假升高,从而诱发所谓的“假性A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