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隆胸“导致”乳腺癌?一例浸润性小叶癌的偶然发现及临床启示

08月04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乳腺假体植入手术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不仅作为美容手段,也用于术后乳房重建。然而,随着假体老化患者年龄增长假体相关并发症也随之增加。本文通过一例女性患者的经历,揭示了假体破裂背后潜藏的恶性肿瘤,强调了定期随访及全面评估的重要性。

 一、病例介绍:一个寻常乳腺不适的背后

一位六十多岁的女性,既往有高血压和骨质疏松史,20年前曾接受双侧乳房假体植入手术以进行美容性乳房增大。当时的术前检查结果均正常。由于健康状况良好,她在术后并未持续进行随访,直至近期因双侧乳房轻微不适及自觉左乳外上象限有肿块,前来体检。

她回顾指出,既往无明显外伤病史,也无乳腺癌家族史。唯一相关的慢性病是运动引起的脊柱炎。查阅其多年以前的乳腺钼靶检查(图1)显示,假体完好,未发现破裂或可疑病变。

图1 双侧乳腺钼靶:假体完整(箭头所示),无破裂或可疑病灶迹象。

在乳腺专科门诊体检时,右乳触及结节,左乳上外象限可触及明确肿块。双腋窝未见异常,怀疑假体破裂。医生向患者说明:所有假体均有使用年限,若存在微小泄漏,应进一步影像学检查确诊。

 二、诊疗经过:从假体破裂到癌症确诊

患者首先进行乳腺钼靶和超声检查,发现双侧假体破裂。右乳肿块形态规整,边界清晰,考虑为良性病灶;左乳肿块则呈毛刺状,血流信号轻微异常,超声分级BI-RADS IVc(图2B),提示恶性可能大。左腋窝淋巴结可见高回声斑点(图2D),疑为硅胶渗漏。右乳病灶因其形态被评估为BI-RADS IVa

OrRllnvtRbLvMdeRfgaSEXr4WFFoIbEr.png

图2 超声检查:(A)右乳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横向径大,少血流,提示良性;(B)左乳棘状低回声结节,伴轻度血流,表现可疑;(C)左乳另一不规则低回声结节,疑为卫星灶;(D)左腋窝两高回声淋巴结(箭头),前缘清晰,后缘不清,呈“雪花样”或“高密回声噪声”。

MRI检查进一步确认左乳有一呈毛刺状强化的肿块(图3),左假体内部表现出典型“意面征”(Linguine sign),表明包膜内破裂(图4A、4B)。同时MRI检测到左乳腺内另有一个卫星灶,双侧均存在假体完整性受损。

lij3dnkP2gx85hPcw6e7N6JjNAfNMUxC.png

图3 T1脂肪抑制对比增强减影图像:(A)早期相,(B)延迟相,(C)对比增强T1图像显示左乳一边缘毛刺强化病灶(箭头)。(D)动力学曲线评估为2型曲线。

tfXbIyYuuoK03iJ7pAfFUv7XZAxR9YAq.png

图4 A和B分别为T2加权及脂肪抑制序列,显示假体内硅胶外泄,形成“泪滴征”、“套索征”及“意面征”。

在多学科团队评估后,为彻底切除肿瘤及评估淋巴转移情况,患者接受左侧乳腺改良根治切除术(含Ⅱ级腋窝淋巴结清扫)及右乳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右乳病灶)透明化及脂肪坏死结节,无恶性表现。(左乳病灶)确诊为浸润性小叶癌(ILC),并伴有导管原位癌(DCIS)成分。(左侧腋窝淋巴结)取出多个,仅1枚发现转移,另有硅胶颗粒伴异物反应。免疫组化显示: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HER2阴性,提示良好内分泌治疗反应。AJCC第八版分期为:pT2N1aM0,对应临床IIB期。

术后恢复良好,两周后伤口愈合,疼痛控制满意。经多学科会诊,建议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随访一年内无复发转移迹象,右乳影像学稳定。

 三、病例讨论:假体并非癌症元凶,却成“早诊契机”

既往文献表明,硅胶假体平均破裂时间为术后12年,常见破裂类型包括渗漏、包膜内破裂及包膜外破裂。本病例左乳为典型包膜内破裂,MRI“意面征”及超声“雪暴征”支持此诊断。由于硅胶无法被机体吸收,破裂后可能沿淋巴系统迁移,引起肉芽肿,甚至远端器官如肺部、肝脏累及。

影像学方面,MRI对破裂的灵敏度达100%,而体检仅为30%。FDA建议在假体植入5~6年后首次MRI或超声评估,此后每2~3年复查一次,以便早期识别无症状破裂。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硅胶假体破裂直接导致乳腺癌。然而,多个病例显示,长期未监测的假体可能掩盖或延误癌症诊断。例如,Nowaczyk等于2016年报告一位假体破裂后术中确诊为多灶性导管癌的病例。

尽管多数假体相关肿瘤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ALCL),本例左乳肿块是ILC,这一亚型较为隐匿,易漏诊。本例亮点在于:假体破裂诱发影像学检查,意外早期诊断出乳腺癌,实现了及时治疗。

本病例为广大整形医生和肿瘤科医生敲响警钟:即使无症状,也应常规随访乳腺假体,尤其是年长女性。一旦发现肿块,不能单纯归因于假体问题,必须完善影像及病理评估。 

四、小结:假体不应是遮蔽癌症的“面纱”

本例从一个美容性假体植入延伸至恶性肿瘤的意外发现,充分说明了以下几点:(1)乳腺假体有使用期限,需定期影像学评估;(2)假体破裂可诱发对乳腺病变的全面检查,是“危中有机”;(3)任何乳腺新发肿块不可轻视,即使假体破裂亦应排除恶性可能;(4)MRI在诊断假体破裂和评估肿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5)跨学科合作及家属支持对患者极为关键。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呼吁临床医生提高对假体长期随访的重视,也希望患者及家庭理解定期检查的重要性,避免小隐患演变为大问题。
 

参考文献

Qaiser F, Pathan H, Raza A, et al. From cosmetic to critical: breast implant rupture revealing invasive lobular breast carcinoma. BMJ Case Rep. 2025 Jun 16;18(6):e2655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nn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x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