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index高达0.75!全新APSS模型重塑亚洲MDS风险分层,预测效能显著优于IPSS-M

08月03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骨髓增生异常肿瘤(MDS)的预后评估对指导治疗决策至关重要。鉴于国际通用模型主要基于西方人群数据,可能无法完全适用于具有独特性临床及基因组学特征的亚洲患者。为解决此问题,一项大规模多中心研究纳入1225例亚洲原发性MDS患者,在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基因突变图谱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亚洲预后评分系统(APSS)”。结果显示,APSS在预测总生存、无白血病生存及继发性AML转化方面的C-index(一致性指数)均高于IPSS-M,为亚洲MDS患者的风险分层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工具。

截屏2025-08-03 15.47.20.png

基于1225例患者数据,APSS模型为亚洲MDS预后评估树立新标杆

现有预后模型的局限性,凸显亚洲患者的评估需求

骨髓增生异常肿瘤(MDS)作为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临床转归和预后差异显著,对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构成了挑战。长期以来,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及其修订版(IPSS-R)是临床风险分层的主要依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整合了基因突变信息的分子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M)被开发出来,进一步提升了个体化风险预测的精确度。

 
然而,这些预后模型在亚洲人群中的适用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IPSS-M的开发队列中亚洲患者比例较低,代表性不足;另一方面,多项研究证实亚洲与西方MDS患者在临床表现及基因组学特征上存在差异。例如,亚洲患者初诊时高危疾病比例更高,且在基因突变频率上,ASXL1、RUNX1、TP53等突变更为常见,而SF3B1突变频率则较低。这些差异提示,直接应用基于西方人群数据的模型可能无法准确评估亚洲患者的疾病风险。因此,建立一个基于亚洲本土数据、充分考虑其人群特异性的预后模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项大规模多中心研究旨在绘制亚洲MDS基因组图谱

为应对上述挑战,亚洲髓系工作组(AMWG)主导了此项研究,旨在全面描绘亚洲原发性MDS患者的临床与分子生物学全景。研究共纳入了来自亚洲三个主要医疗中心的1225例原发性MDS患者。研究团队对所有入组患者的诊断时骨髓样本,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收集、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以及覆盖54个髓系相关基因的二代测序(NGS)分析。
在统计学层面,研究以总生存期(OS)、无白血病生存期(LFS)和至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转化时间(TTP-SAML)为主要终点。通过Cox多变量回归模型,筛选出对预后有独立影响的临床和基因组学变量,并根据其权重计算个体化预后积分,最终构建了全新的亚洲预后评分系统(APSS)。该模型的预测效能与IPSS-R、IPSS-M在同一队列中进行了直接比较,并通过外部数据集进行了验证。

APSS模型的构建及其在亚洲队列中的预测效能

该研究队列的临床基因组特征再次确认了亚洲人群的独特性。队列中位年龄68岁,根据IPSS-M标准,高达74.7%的患者被划分为高风险或极高风险。基因图谱显示,TET2、DNMT3A和ASXL1为最常见突变。多变量分析识别出一系列影响预后的关键分子标记物,其中GNAS突变被新发现为与OS、LFS及TTP-SAML均相关的不良预后因素,而SF3B1突变则与更短的TTP-SAML相关,这与该突变在西方人群中通常作为良好预后标志的认知存在差异。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团队构建了APSS模型,可将患者分为六个风险等级。在预测效能方面,APSS在该亚洲队列中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其预测OS、LFS和TTP-SAML的C-index分别为0.73、0.72和0.75,均高于IPSS-M(0.57、0.59、0.65)和IPSS-R(0.68、0.68、0.71)在同一队列中的表现。APSS模型在IPSS-M研究的外部队列中也得到了验证,显示出良好的稳健性。

截屏2025-08-03 15.50.47.png

图. 亚洲预后评分系统(APSS)的结果预测和验证

APSS为亚洲MDS患者的个体化风险分层提供了新工具

本研究的结论是,通过对大规模亚洲MDS队列的深度分析,成功开发并验证了一个新的临床-基因组预后模型(APSS)。该模型整合了亚洲人群特有的预后相关变量,其预测精准度在本地区人群中优于现行的国际标准。这一成果不仅科学地揭示了MDS在不同种族间的生物学异质性,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更贴合亚洲患者实际情况的风险评估工具,有助于优化治疗决策,尤其是在选择去甲基化药物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关键治疗节点的决策上。研究同时指出,该模型在未经治疗的患者中表现最佳,其在经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有待更大规模的研究进一步确证。

编者按

这项由亚洲多中心协作完成的研究,是血液肿瘤领域精准医疗本土化的重要实践,其意义在于推动预后评估从“全球标准化”向“区域精准化”的演进。长期以来,临床实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欧美主导的研究结论,而APSS的建立证明,基于高质量的区域性数据,可以开发出更适合本土人群的临床决策支持工具。这不仅是对现有知识体系的补充,更是一种必要的优化。
 
对于临床实践而言,APSS的出现并非旨在完全替代现有模型,而是提供一个更具针对性的补充视角。在面对一位亚洲MDS患者时,结合APSS与IPSS-M的评估结果,或能得出一个更全面的风险判断,从而避免潜在的治疗不足或过度。特别是在高风险治疗决策(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权衡中,APSS提供的额外信息可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当然,这项研究也为未来工作指明了方向。首先,APSS模型有必要在更广泛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进行前瞻性验证,以确认其普适性。其次,这种“区域化”精准建模的思路,可为其他在不同种族间存在显著异质性的肿瘤研究提供借鉴。最后,随着MDS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未来的预后模型需进一步整合治疗反应等动态变量,以实现从诊断时静态评估到治疗中动态预测的飞跃。
 
总而言之,APSS模型的建立是亚洲MDS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它推动了对疾病种族差异性的深入思考,并为实现更深层次的个体化医疗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       Gill, H., Yim, R., Lee, P. et al. A clinico-genomic prognostic model for primary myelodysplastic neoplasm in Asia. Blood Cancer J. 15, 128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408-025-01339-0.

责任编辑:Ashelin
排版编辑:Ashelin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05日
李晓波
大连九洲世纪医院 | 肿瘤内科
好 好 学 习 !
08月05日
李晓波
大连九洲世纪医院 | 肿瘤内科
, ,
08月05日
张德伟
黄骅市人民医院 | 放疗科
骨髓增生异常肿瘤(MDS)作为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临床转归和预后差异显著,对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构成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