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四届巴渝论坛主席对话|曾晓华教授深度品鉴巴渝论坛的核心价值与发展愿景

08月04日
来源:肿瘤资讯
流金七月,山城重庆盛情绽放。7月24日至26日,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多家重要机构联合承办的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成功举办。大会围绕“乳房重建菁英荟”、“名医大查房”和“山城繁花荟”三大精彩主题展开,吸引了全国各地乳腺癌管理领域的杰出专家和青年才俊共同参与,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广泛联动。本届论坛不仅有效搭建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更积极推动了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为全国乳腺领域的医师同仁们奉献了一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重知识盛宴。
会议期间,【肿瘤资讯】荣幸对话论坛“东道主”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曾晓华教授,邀请其分享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近年在乳腺外科领域的精进与发展,详细解析此次大会日程的匠心构思,深度品鉴巴渝论坛的核心价值与发展愿景。

专家介绍

曾晓华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博士后
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
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重庆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个人
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重庆市肿瘤外科学术技术带头人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专家工作组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乳腺癌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
重庆市肿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乳腺癌诊疗专家组组长

匠心独具,再造芳华:显微之光下的DIEP艺术与科学演绎

曾晓华教授:各位肿瘤资讯的同道、朋友们,大家好!本次举办的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在手术直播演示内容设置上承载了我们诸多思考。我们特别安排了三台DIEP(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手术——DIEP重建技术无疑是乳房再造的“金标准”,甚至被誉为“天花板”级别的精尖技术,但其掌握过程充满挑战,对术者要求极高。除了这项核心技术,我们还同步展示了机器人辅助/腔镜辅助下皮下腺体切除联合假体重建,以及腔镜下乳房假体重建等一系列多元化前沿技术。我们旨在通过这些演示,全面展现现代乳房重建的广度和深度,为参会同道提供最前沿、最精细的手术操作范本,共同推动我国乳腺肿瘤整形外科事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

这一切努力的深层驱动力,源于我们每一位乳腺外科医生的终极信念:让患者不仅能战胜乳癌、获得长期生存,更要能带着尊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这意味着需要外科医生在确保治疗安全、患者长期生存的前提下,实现乳房的美学重建。

DIEP手术的精髓在于,它能将腹部多余的赘肉(皮瓣)移植到胸部进行乳房再造,不仅在根治肿瘤的同时实现了乳房重建,还附带了腹部“瘦身”的效果。更重要的是,DIEP技术对腹直肌及腹直肌鞘损伤非常小,这与传统的带蒂腹直肌肌皮瓣(TRAM)有显著区别。TRAM皮瓣由于需要带肌肉组织,会对腹直肌造成损伤,甚至可能导致腹壁薄弱、膨隆或疝气等并发症,或可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当然,DIEP手术的难度大、风险高是其固有的特点。然而,随着乳腺外科向超显微外科领域发展,掌握这项技能对于外科医生而言至关重要。一旦医生积累了足够经验,其成功率便会大幅提升。以我们团队为例,我们已完成了187例DIEP手术,成功率近98%。这背后,是医生们从初期(特别是前50例)面对巨大压力和挑战,到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技术日益精进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们共完成了83例DIEP手术,无一例出现皮瓣坏死。这充分证明了医生在经过系统的、大量规范化训练后,能够娴熟地掌握这项高难度技术。

DIEP之所以广获推荐与认可,还在于腹部赘肉的组织特性使之能提供充足的脂肪容量和良好的手感,这远优于传统的背阔肌重建(容量相对较小且肌肉会萎缩),以及血供相对较差的带蒂TRAM皮瓣。DIEP通过将带有小血管的腹部皮瓣与胸部内乳血管进行吻合,血供更直接、更丰富,而带蒂的肌皮瓣则需要反折,且距离心脏更远,血供会大打折扣。 

正因如此,为了为更多乳腺癌患者带来高质量的乳房再造,我们团队投入了五年时间,精心培养了三到四名优秀的显微外科医生,成功突破了DIEP手术的各项技术瓶颈。我们坚信,伴随着持续的专业培训和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这项被誉为乳房重建“金标准”的技术将变得更为普及,让更多患者获得安全、美观且个性化的乳房重建方案。

杏林春暖,臻于至善:医者仁心下的重建技术突破,赋能乳腺癌患者华丽转身

曾晓华教授:作为乳腺外科医生,对外科技能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始终秉持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最终目标是让患者在确保肿瘤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乳房重建,带着尊严与自信回归社会和家庭,并且重建后的乳房能越来越真实、自然。

回顾十多年前,我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攻读博士后期间,便已观察到上海的同行们从最初的背阔肌皮瓣重建起步。在今年的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上,吴炅书记也分享了他们团队皮瓣重建技术的完整发展历程。而对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重肿”)而言,我们的乳房重建之路大概始于2012年。

2012年起,我们首先开展的是带蒂背阔肌皮瓣重建。这项技术对于普外科医生来说相对容易掌握,对于中等大小的乳房重建而言,是一种相对简单且有效的手术方式。如今,这项技术也比较适合向更多的区县医院推广,因为它难度适中,可作为乳腺外科医生最基本的重建技能。今年,我也已向卫健委申请,希望将这项技术纳入推广的“适宜技术”范畴。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逐步引入了假体重建,包括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放置假体,以及更为隐蔽的下皱襞切口。大约在2014年,我们开始尝试开展TRAM皮瓣重建。虽然这项技术相对背阔肌皮瓣更为复杂,并且会对腹直肌造成一定损伤,但这是我们团队技术进步的必经之路。在完成约100例TRAM皮瓣手术后(此前背阔肌皮瓣约300例),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并发症,如腹壁疝、腹壁膨隆,甚至是局部皮瓣缺血坏死等,这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

为了解决TRAM皮瓣的局限性,我们于2019年开始探索、挑战DIEP(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皮瓣重建技术。这是一项难度更高、风险更大的游离穿支皮瓣技术。它的核心在于,在不损伤腹直肌和腹直肌鞘的前提下,将腹壁赘肉及其携带的微小血管精确地移植到乳房区域,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血管吻合,确保皮瓣存活。这是一项真正拓展我们工作边界的挑战。

为此,我在2019年培养了显微外科医生,专注于血管吻合和血管解剖。经过2~3年的学习与实践,我们才真正突破了DIEP手术的难度瓶颈。特别是在2023年,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将DIEP手术成功地转化为常规开展的术式。

如刚才所提及,DIEP之所以被称为乳房重建的“金标准”和“天花板”技术,是因为它具有诸多优势:手感真实,容量充足,血供丰富,可塑性强。唯一的“缺点”就是难度大,需要深厚的沉淀和强大的团队支持。

我在本次学术论坛上也强调道,开展这项手术需要医生有情怀、有耐心、有毅力。早期,一台DIEP手术可能需要10到15小时。但随着团队的共同努力和经验积累,到了2023年,我们完成了约53例;2024年更是完成了80多例,而手术时间已成功缩短至6到8小时。这背后,离不开团队的付出、沉淀和全程管理,包括护理团队对皮瓣的精心观察和血管危象的及时处理。

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充满期待。今年的重建学习班将着重探讨腔镜和机器人技术在DIEP手术中的创新应用,这正是当前国内外外科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我们致力于紧随国际前沿,不断探索和实现更小的手术创伤,以及更趋近自然、更为美观的重建效果。

深耕不辍,薪火相传:期待巴渝论坛构筑乳腺癌诊疗学术高地

曾晓华教授:多年来,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巴渝论坛”的举办。巴渝论坛始终围绕三大核心环节展开,力求为业界带来深度交流与思考:

首先,巴渝论坛专注于对乳房重建技术的探讨。其次,我们致力于推动规范诊疗的落地实施。目前,我们已经有了规范化的指南、共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努力将这些规范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实践。例如,昨日下午,邵志敏教授带领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到访我科室,对我们的临床工作展开了细致的检验。我们团队的MDT及疑难病例讨论等日常临床工作模式也在此次交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第三个方面,也是我们持续关注的重点,就是如何更好地开展临床研究

从严格遵循指南规范,到借助MDT(多学科联合会诊)实现个性化诊疗以攻克指南未及的“灰色地带”,再到通过临床研究的深入探索为患者争取更大获益,这本身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进阶之路。在临床研究方面,我们也始终秉持“先跟跑、再陪跑,最终去引领”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目前,我们中心配备了专职的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医生,全程参与我们的IST(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和IIT(国际临床试验)研究。这不仅有助于规范我们的诊疗行为,更推动了学科前沿的进步,尤其是基础与转化研究的结合。本次巴渝论坛,正是围绕这些学术前沿、基础到临床的转化,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去发现亮点、寻求突破。

我相信精准医疗永远在路上,我们希望它不是一个空泛的“噱头”,而是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的牵头下,我们正力推动精准诊疗在西部地区的落地。我们积极参与了邵志敏教授牵头的BC-TOP临床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入组的患者数量最多,这不仅让患者受益,也让我们临床医生更清楚如何规范化地开展和设计自身的临床研究。

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患者受益,同时提升整个西部地区,特别是重庆本地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学习指南就能看病,更需要我们整合相关资料,全面提升整体诊疗水平,贡献一份力量。我期待未来巴渝乳腺论坛能够持续举办下去,为提高西部和重庆地区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尽一份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Annie
排版编辑:HYC

评论
08月08日
马利平
河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让患者不仅能战胜乳癌、获得长期生存,更要能带着尊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08月06日
王洪艳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
08月06日
刘燕
人民医院
为民造福的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