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Adv Sci | 种微/吕明/滕菲菲/李乐平等发现MALMPS是预测II/III期结直肠癌复发风险的有效生物标志物系统

07月31日
来源:BioArtMED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在全球癌症流行病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分别位列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二位和男性第三位。更值得注意的是,该疾病持续高居癌症致死原因的第二位,构成了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临床数据显示,约70%的CRC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II/III期。这一阶段的患者呈现出显著的临床异质性:尽管均接受标准化辅助化疗,其治疗反应和预后结局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个体间差异现象深刻揭示了II/III期CRC复杂的疾病生物学特征。因此,建立能够精准预测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体系,已成为当前结直肠癌临床诊疗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李乐平/种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吕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滕菲菲团队Advanced Science发表题为MALMPS: A Machine Learning-Based Metabolic Gene Prognostic Signature for Stratifying Clinical Outcomes and Molecular Heterogeneity in Stage II/III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展示了利用9个数据集和83种机器学习算法组合开发了基于机器学习的代谢基因预后特征(MALMPS)模型。

640.jpeg

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对比分析中,MALMPS模型展现出比传统临床特征和分子标志物更优越的预后预测能力。多组学整合分析结合体外功能实验证实,该模型的关键组分COX7B基因具有促进CRC恶性进展的作用。基于MALMPS评分的中位截断值,CRC患者被分为具有显著临床差异的高危组和低危组。深入分析显示,高危亚组不仅预后较差,还呈现特征性的炎症激活状态以及碳水化合物、糖胺聚糖和脂质代谢重编程,提示IGF1R和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可能成为潜在治疗选择。而低危组则主要表现为TGF-β信号通路功能缺失突变,并富集核苷酸、辅因子及氨基酸代谢相关通路。SDCRC独立队列的代谢组学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这种显著的代谢异质性。本研究证实,MALMPS可作为II/III期CRC复发风险评估的可靠生物标志物系统,其在高危人群筛查方面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640 (1).jpeg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研究员陈浩、硕士研究生王泽,以及齐鲁工业大学教授孙成龙为本文的并列第一作者。种微副研究员、吕明教授、滕菲菲副主任医师以及李乐平教授为该研究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vs.202501333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看,文中内容仅代表BioArtMED订阅号订阅号立场与观点,不代表肿瘤资讯平台意见,且肿瘤资讯并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若有任何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评论
08月05日
杨蔷
溧阳市中医医院 | 肿瘤科
本研究证实,MALMPS可作为II/III期CRC复发风险评估的可靠生物标志物系统,其在高危人群筛查方面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08月03日
张剑
锦州市中心医院 | 其他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8月02日
马建增
阳光融和医院 | 肿瘤内科
这个应用于临床需要多长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