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巴渝论道,共话乳房重建与整形修复全新未来!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精彩纪实

07月30日
来源:肿瘤资讯
巴渝仲夏,群贤辐辏。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于7月24-25日在山城重庆隆重召开。灼灼烈日映照医者仁心,滔滔江水奔涌学术热忱。本次盛会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董佳生教授担任名誉主席,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曾晓华教授领衔大会主席,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伟、岳叶丽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携手共绘乳腺癌治疗的美好未来。

v3巴渝论道,共话乳房重建与整形修复全新未来!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精彩纪实-改3232.png
国内乳房重建与整形修复的顶尖专家和青年才俊跨越地域,线上线下齐聚一堂,通过精细的手术直播和前沿的专题汇报,分享乳房重建整形手术的最新成果与宝贵经验,生动诠释了乳房重建技术从病灶清除到形体修复的理念升华。本次论坛不仅搭建了高效的学术交流平台,更促进了乳房整形再造技术的持续更新与普及,积极推动了学科发展,为全国乳腺外科医师们献上了一场兼具实践指导与理论深度的双重盛宴。

DAY 1——全国精英团队乳房重建整形手术联演+经验交流

本次大会在乳房重建术式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展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在此次盛会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与来自全国各地的5支优秀乳房重建团队进行了高水平的同台学术“切磋”。通过集中展示机器人辅助/腔镜辅助下皮下腺体切除联合假体重建、游离皮瓣重建以及整形保乳等多元化前沿技术,充分彰显了当前乳腺外科在保障肿瘤切除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美学满意度的最新理念与实践成果,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意义。

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大楼手术室内,五台手术有序进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团队郝爽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熊忠讯教授主刀DIEP皮瓣一期乳房重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吕鹏威教授主刀机器人假体乳房重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刘莺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发良教授、岳叶丽教授主刀“左乳保乳+缩乳整形”,并同时进行“右乳DIEP皮瓣一期乳房重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杜正贵教授主刀腔镜下乳房假体重建,湖南省肿瘤医院李赞教授团队宋达疆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鑫教授主刀DIEP皮瓣一期乳房重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阔、贵州省人民医院王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房重建团队周文琪、潘先均、景周宏、莫绍江、邓舒婷、曾俊杰、熊静、谭鑫、蒋林杉共同合作,完成手术。

DIEP皮瓣一期乳房重建

术中针对一位腹部存在纵行剖宫产瘢痕的DIEP乳房重建患者详细展示了皮瓣重建过程中血管处理的关键策略。手术团队提出常规保留腹壁浅和旋髂浅血管作为备用,以有效应对皮瓣静脉回流不足等突发状况。关于穿支的选择与判断,团队建议结合CTA进行评估,并辅以临床血供检验来决定取舍。此外,团队指出吲哚菁绿可辅助判断动脉灌注范围,但通常不作常规使用,仅在血管存在创伤等特殊情况下辅助应用。

v3巴渝论道,共话乳房重建与整形修复全新未来!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精彩纪实-改31111.png

机器人假体乳房重建

手术详细展示了对右侧乳腺癌患者进行的机器人辅助胸肌后假体重建手术,术中采用腋窝入路单孔三臂法,通过三条机械臂从腋窝切口进入进行腔隙分离。

关于胸肌前/后重建的选择,手术团队指出目前胸肌后重建仍是主流术式;而胸肌前重建则主要适用于部分乳房下垂的患者,但存在补片采购不便、组织覆盖量少、假体安全度相对较低等劣势。在胸肌后狭窄腔隙的分离操作中,机器人技术展现出其独特的精准优势,并且,将机器人应用于乳腺外科手术也契合了当前手术发展中追求切口小、数量少,从而达到创伤小、疤痕隐蔽的趋势。

针对胸肌前/后重建的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刘莺教授分享道,在隆胸手术中大多选择胸肌后放置假体,这与国人普遍较瘦,需要假体获得足够的组织覆盖以保证一定厚度有关,同时可采用双平面或三平面技术。然而,对于腺体条件较好、具有一定厚度的患者,也可考虑胸肌前重建;而胸肌后重建则有出现“双泡征”的可能。

v3巴渝论道,共话乳房重建与整形修复全新未来!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精彩纪实-改31553.png

“左乳保乳+缩乳整形”、“右乳DIEP皮瓣一期乳房重建”

本病例为双侧乳腺癌合并乳房下垂的复杂病例,其中一侧符合保乳指征并拟行保乳联合垂乳矫正术,另一侧则计划进行全切除后的DIEP重建。关于确保双侧乳房对称性的关键,团队与讨论嘉宾达成共识:若采用假体重建,则应以假体重建后的外形为基准来调整缩乳或保乳整形的塑形;而如果选择塑形能力更强的自体皮瓣重建,则应以缩乳或保乳整形后的乳房体积为标准进行皮瓣再造。

随后,团队与嘉宾们就胸肌前假体、胸肌后假体以及自体皮瓣的选择展开了热烈讨论。浙江省肿瘤医院俞洋教授提出,对于可能接受放疗的患者,包膜挛缩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他指出,若胸肌前假体联合补片重建的患者,其皮瓣厚度能超过1cm,即使接受放疗,包膜挛缩的发生率也将非常低。乔江华教授补充道,对于乳房体积中等偏下、乳房表面存在切口影响假体安全,或经济条件一般无法承担补片费用的患者,应优先考虑胸肌后假体重建。而乳房体积尚可且合并下垂的患者,则可首选胸肌前假体。然而,对于大而下垂的胸部,如果选择胸肌前假体重建,远期包膜挛缩和假体感染的几率均较高,因此首选皮瓣重建更为稳妥。刘莺教授则进一步阐述,对于大而下垂的患者,自体皮瓣并非唯一选择,考虑到其手术时间长、皮瓣存活存在不确定性等弊端,胸肌前假体联合患侧或对侧乳房上提悬吊,也是优秀替代方案。

v3巴渝论道,共话乳房重建与整形修复全新未来!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精彩纪实-改32140.png

腔镜下乳房假体重建

术中,杜正贵教授细致讲解了精准寻找浅筋膜浅层的核心技术。首先是“膜牵拉法”,通过精准牵拉,使浅筋膜清晰显现。他强调了牵拉时的力度、方向和作用点至关重要,建议设定13mmHg的压力以维持适宜的牵拉力度,并利用充气牵拉天然垂直于皮瓣的优势。此外,配合电刀每次操作均向皮瓣轻微靠近,确保力的作用点不进入腺体,从而能准确地在浅筋膜层次中行进。其次是“撕裂法”,即每一刀都用电刀尖轻轻触控,若组织能自然裂开,则证明切开层次正是标准的浅筋膜浅层。彰显了华西团队在乳腺腔镜手术中的功底与对精细化操作的追求。

v3巴渝论道,共话乳房重建与整形修复全新未来!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精彩纪实-改32496.png

DIEP皮瓣一期乳房重建

该病例为左乳癌新辅助化疗后、乳房较大、腹部纵行剖宫产切口的患者,手术团队拟定进行双蒂DIEP重建手术。团队提出,手术方案的制定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局部情况、费用预算、手术时间以及预期效果等多个因素,力求为患者提供最适宜的个体化重建方案。 

术前,细致的CTA和B超血管评估至关重要。同时,团队指出,术中也需根据优势穿支和受区血管的实际情况,预备多种替代方案,以便在术中灵活调整。例如,该患者受区静脉为内乳静脉,有两支,均较细,其中一支内乳静脉远端壁薄如蝉翼,极易在吻合后形成角,一旦出血难以通过补针止血,因此不适合作为受区血管。鉴于此,术中最终决定选择该内乳静脉近心端和另一支内乳静脉,并通过吻合两动三静脉来充分保障皮瓣的血运,确保重建的成功。

v3巴渝论道,共话乳房重建与整形修复全新未来!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精彩纪实-改32857.png

机器人DIEP乳房再造的应用和优势

王庭亮教授分享了机器人辅助DIEP皮瓣手术的宝贵经验和关键要点。在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切取DIEP皮瓣的优势时,团队指出,机器人可在腹腔内精确游离腹壁下动脉主干,显著缩短腹直肌前鞘切口,并有效避开腹直肌外侧缘神经,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腹直肌功能的损伤,进而减轻患者腹壁疼痛,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然而,其劣势也同样明显:手术时间会延长1至1.5小时,需要额外配置机器人辅助设备,导致患者费用增加,同时手术医生需要接受专门培训并熟练掌握DIEP皮瓣切取技术。在患者选择方面,团队强调术前进行CTA评估,以筛选出穿支位置合适的患者。若主要穿支位置过低,则达芬奇机器人的应用价值将大打折扣。

v3巴渝论道,共话乳房重建与整形修复全新未来!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精彩纪实-改33192.png

DAY 2——“整形再造技术革新与患者生活品质提升”深度研讨

v3巴渝论道,共话乳房重建与整形修复全新未来!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精彩纪实-改33226.png

大会主席曾晓华教授在开场致辞中,系统回顾了首日手术直播展示的精准肿瘤切除与乳房重建关键技术,并对今日以"技术革新与生活质量提升"为主题的研讨议程进行了前瞻性介绍。会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Section 1名家重器 东西合璧

吴炅教授围绕“自体皮瓣乳房重建的困惑与精进”发表了演讲,系统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三大挑战:术式选择、环境适配和人才梯队建设。他详细介绍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手术经验,生动阐述了背阔肌重建修复的优势、典型案例和手术培训要点,指出该术式可提供优良的重建外观;并尤其强调了培训的规范化、流程的程序化以及术后护理的标准化对确保手术质量的重要性。

v3巴渝论道,共话乳房重建与整形修复全新未来!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精彩纪实-改33508.png

曾晓华教授带来了题为“十年匠心:乳房整形重建的蜕变与迭代更新”的精彩主题报告,系统回顾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乳房重建技术领域的探索与发展历程,以团队十年的技术演进为清晰脉络,从初期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术式,到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阶梯式重建方案”,再到积极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多中心协作网络建设,为与会者们绘制了一幅宏伟而富有远见的学科发展战略蓝图。

v3巴渝论道,共话乳房重建与整形修复全新未来!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精彩纪实-改33684.png

随后,在董佳生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曹旭晨教授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敏教授的引导下,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徐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金贻婷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郝爽教授和重庆市华美整形医院曹勇教授在专家视角环节,就学科和科室建设展开了深入讨论。他们分享了更细致的整形理念与实用技巧,并对并发症、失败案例及风险规避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探讨,现场的精彩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紧接着,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王海波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曾晓华教授共同主持了关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外科治疗和脂肪移植技术的讲解与讨论。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的郑有卯教授首先介绍了乳腺相关淋巴液形成的解剖通路,随后详细阐述了“淋巴管静脉吻合术1.0到3.0的技术发展及改进”。他通过超显微技术精准吻合、采用真皮下浅静脉、快速寻找有效淋巴管等细致的手术技巧演示,为与会学者们带来了丰富的视觉和知识体验。

v3巴渝论道,共话乳房重建与整形修复全新未来!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精彩纪实-改34095.png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廖云君教授以“脂肪移植:乳房整形再造的革新力量”为题,深入探讨了脂肪移植在乳房重建领域的巨大潜力。她首先介绍了脂肪组织的成分构成和脂肪移植的发展历程,随后围绕脂肪的分选、处理与实际应用进行了详实的阐述。廖教授通过一例结合脂肪移植与空间诱导技术的乳房重建案例,有力地论证了脂肪移植在硬皮病及乳癌术后患者等特殊群体中的良好应用效果。

v3巴渝论道,共话乳房重建与整形修复全新未来!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精彩纪实-改34275.png

曾晓华教授的主持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珂教授、南昌市人民医院徐亮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张鑫丰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鑫教授聚焦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手术皮下脂肪层游离不均等临床难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们共同展望了未来腔镜技术与脂肪移植的结合应用,以及不同学科间更紧密的交流所蕴含的巨大潜能。专家们一致认为,只有通过持续精进技术、深入学习探索,并勇于直面并弥补手术中的缺陷,才能让乳腺癌患者获得更趋完美的治疗效果。

Section 2乳房重建、美丽蝶变

本环节由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华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刘莺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伟教授共同主持。首先,湖南省肿瘤医院宋达疆教授就假体植入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策略进行了深入讲解。其报告直指假体外露、感染等临床核心难题,并围绕不同植入物类型展开分析。宋达疆教授通过分享实际案例,揭示了修复创面和忽视并发症细节这两个常见误区,并明确提出了针对假体外露、假体感染和重建失败的系统性处理方案,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指导。

v3巴渝论道,共话乳房重建与整形修复全新未来!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精彩纪实-改34737.png

紧接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清默教授带来了关于“胸肌后腔镜假体乳房重建操作要点”的精彩讲解。他详细阐述了乳腺外科单孔腔镜操作的诸多细节,包括术前细致的准备工作、腔镜进入前的各项要领,以及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环节。

v3巴渝论道,共话乳房重建与整形修复全新未来!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精彩纪实-改34851.png

随后的专家视角中,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涛浪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唐鹏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凡教授、江苏省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石国建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田甜教授就并发症处理、电刀与冷刀使用争议,以及腔镜学习曲线等议题展开了深度思辨,将现场学术氛围再次推向高潮。专家们在讨论中一致强调了手术安全性、抗生素合理使用和循证医学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Section 3 指尖论道 愈她新生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志高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益定教授的共同主持下,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中心岳叶丽教授率先分享了“DIEP乳房重建个性化切口设计”相关内容,指出卓越的手术设计能够充分恢复乳房的美学特征。她详细讲解了如何在充分考量乳房大小、形状、肿瘤位置、双侧对称性、乳晕区保留、血管吻合以及患者个人意愿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精巧的塑形技巧,“因地制宜”地完成个性化的乳房重建,从而实现功能与美学的和谐统一。

v3巴渝论道,共话乳房重建与整形修复全新未来!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精彩纪实-改35278.png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李海燕教授带来了关于 “机器人假体乳房重建的学习曲线”的讲题。明确指出,机器人腔镜是传统腔镜技术的升级版本,并深入阐述了其微创理念及具体的实现方式。此外,李海燕教授立足于自身学习历程与心得体会,就机器人操作的利弊进行了深入探讨,展望了微创手术步入智能化的未来趋势。

v3巴渝论道,共话乳房重建与整形修复全新未来!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精彩纪实-改35423.png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郑晓东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明佳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李一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林教授,及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文琪教授就腔镜腋窝清扫术与机器人手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五位专家围绕手术方式的选择考量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分享了各自的见解与经验。

会议小结

本次会议尾声,曾晓华教授向与会者寄语,强调普外科医生应具备医者情怀、坚韧毅力与细致耐心。他回顾了乳房重建技术的飞速进步,同时展望了未来仍有诸多待发掘的潜能,鼓励大家潜心钻研,不断精进。现场爆发的经久掌声,不仅是对乳房整形再造领域过往成就的认可,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性的积极呼应。至此,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暨乳房重建菁英荟虽已圆满落幕,但重塑生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医学探索将持续前行。

微信图片_20250730175305.jpg

责任编辑:Annie
排版编辑:HYC

评论
08月03日
李云龙
磐石市医院 | 乳腺外科
学习前沿知识,获益良多,谢谢分享。
08月02日
龙桂华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 药剂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8月01日
李娜娜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 康复科
现在的乳腺重建技术真的是越来越成熟了,很多患者都得到了福音,真的要好好的推崇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