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王理伟教授权威解析PANOVA-3研究 | 从生存绝地到生命高原,肿瘤电场重绘局部晚期胰腺癌生存曲线

07月2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胰腺癌作为消化道肿瘤中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其5年生存率长期难以突破10%的瓶颈。特别是局部晚期胰腺癌(LA-PAC)患者,由于肿瘤侵犯重要血管结构而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2025年,LA-PAC治疗领域迎来重大突破,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在ASCO和ESMO-GI两大国际顶级肿瘤学会议上相继公布PANOVA-3 III期临床研究数据,证实TTFields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这一创新疗法通过非侵入性的物理手段精准靶向肿瘤组织,为局晚期胰腺癌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肿瘤资讯】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理伟教授,就TTFields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在综合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权威解读,以期为临床诊疗决策提供循证依据和实践指导。

王理伟 教授
肿瘤学二级教授  首席专家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MDT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胰腺癌诊治中心主任
国家新药评审专家
中国胰腺病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整合肿瘤肾脏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胰腺癌专家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兼胰腺肿瘤学组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兼疑难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理事兼肿瘤内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长三角肿瘤专科联盟 会长
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主要从事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诊治和转化研究;2001至2004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MD Anderson肿瘤中心访问研究。主持制定了我国首个《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首个《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和首个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肾脏病保护技术指南》,主持包括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在内的 7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和10 多项各类基金项目;现为《Journal of  Pancreatology》《肿瘤》副主编、《Cancer  Research》《JHO》《临床肿瘤学》等杂志编委,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他引2000余次 。获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和华夏医学一等奖。

一、PANOVA-3研究:
TTFields破“LA-PAC治疗困境”,成“潜在新标准”

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一直面临巨大的挑战。最新公布的PANOVA-3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您能否简要说明该研究如何突破LA-PAC当前的治疗瓶颈?其核心创新点和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胰腺癌素有"癌中之王"的恶名,其5年生存率长期徘徊在10%左右。这一数字背后,是每年全球近50万患者的生命威胁,其中中国患者约占20%以上。特别是占新发病例30%左右的局部晚期胰腺癌(LA-PAC),因肿瘤侵犯重要血管而无法手术,而一半以上的患者后续会发生远处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结局,因此亟需新的治疗手段,提高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2025年ASCO年会上首次公布的PANOVA-3研究结果证实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局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开创了物理疗法与系统治疗结合的新模式。

  • 何为肿瘤电场治疗?

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是一种创新的物理治疗手段,由便携式设备产生特定频率电场,经体表电极阵列无创作用于深部肿瘤组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微管蛋白的聚合,从而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增殖。TTFields已获批用于脑胶质瘤和胸膜间皮瘤的治疗,且正在包括胃癌、肝癌、卵巢癌在内的多个实体瘤中进行探索。该技术的优势在于:一是频率特异性,采用100~500kHz的中频低强度交变电场,既能避免因低频电场引起细胞膜的去极化,又能避免因高频电场使局部过热而产生的组织刺激,且不同肿瘤类型对应的最佳作用频率不同(如非小细胞肺癌和胰腺癌为150kHz,卵巢癌和脑胶质瘤为200kHz),二是安全性高:TTFields主要作用于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影响极小。治疗系统由轻便的电场发生器和可更换的电场贴片阵列组成。临床研究表明,每日保持18小时以上的治疗时间可获得最佳疗效。值得关注的是,设备的重量已从第一代的6磅(约2.7kg)优化至第二代仅2.7磅(约1.2kg),且体积缩小50%,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也会不断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和依从性。

  • PANOVA-3的研究设计和主要研究结果如何?

PANOVA-3是全球首个在LA-PAC领域取得总生存(OS)阳性结果的III期研究,共纳入571例患者,随机分配至 TTFields 联合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AG)组或单纯AG组。 结果显示,TTFields联合治疗组中位OS达16.2个月,较单纯化疗组的14.2个月延长了2个月,死亡风险降低18%(HR=0.82,P=0.039)。更值得关注的是,TTFields还能够显著延长远处无进展生存期,将疾病远处转移风险降低26%(13.9个月 vs 11.5个月,HR=0.74,P=0.022),提示TTFields可能通过干扰肿瘤细胞迁移的物理机制,发挥控制远处转移的作用。其具体机制为:TTFields通过在极性微管蛋白上施加定向力,使其沿电场方向排列,破坏了癌细胞的极性和迁移方向性,最终干扰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效果。

TTFields不仅延长生存,更重要的是改善了患者的生存体验。使用EORTC QLQ-C30量表评估的生活质量数据显示,TTFields治疗组患者总体健康状态无恶化生存期(至患者在单独的QoL量表上的评分首次下降≥10分的时间点或死亡的时间)显著延长了1.4个月(7.1个月 vs 5.7个月,P=0.023)。特别要指出的是,这种改善是在不增加化疗毒性的基础上实现的——TTFields仅导致轻中度皮肤反应(1~2级发生率58%),且通过规范的皮肤护理,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控制在8%以下。

二、疼痛管理的突破:
从生存延长到生命质量的提升

请您谈谈胰腺癌疼痛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传统的疼痛控制方法的局限性,并深入介绍PANOVA-3研究在疼痛控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及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

众所周知,胰腺癌为嗜神经性肿瘤,患者普遍受到疼痛困扰,临床数据显示超过90%的患者会出现疼痛症状,其中半数以上达到中重度程度。这种癌性疼痛不仅造成患者身体上的持续不适,更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最终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直接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而传统的疼痛控制方法面临三重困境:第一,往往大多数患者需要服用强效阿片类药物镇痛,但亚洲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耐受性较差,且便秘发生率高达50%以上,这对本就存在消化功能障碍的胰腺癌患者尤为不利;第二,神经阻滞等介入治疗需要专业团队支持,在基层医院难以普及,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第三,放化疗虽能缓解疼痛,但起效时间较慢,难以满足患者的即时镇痛需求。我们在临床中经常遇到患者因无法忍受疼痛而中断治疗的情况,这直接影响了整体疗效。

在PANOVA-3研究采用"无疼痛生存期"(定义为从随机分组直至患者报告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较基线增加≥20分或死亡的时间)这一创新终点,并分析了所有患者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时间,全方位阐述TTFields在胰腺癌疼痛管理方面的优势。首先,在疼痛控制方面,TTFields联合组患者的中位无疼痛生存期达到15.2个月,较单纯化疗组显著延长6.1个月(15.2个月 vs 9.1个月,HR=0.74,95% CI 0.56~0.97,P=0.027),这相当于将患者的疼痛困扰时间缩短了40%。其次,在阿片类药物使用方面,联合治疗将首次用药时间推迟1.7个月(7.1个月 vs 5.4个月,P=0.046),这一发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推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如肠梗阻、认知障碍)的风险就会降低。第三,在生活质量评估中,联合方案不仅未加重患者症状负担,还在多个维度显示出显著优势。这些数据表明,TTFields通过其独特的物理治疗机制,为胰腺癌疼痛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这种疼痛控制优势正在改变我们的治疗模式。传统模式是"先化疗,疼痛加重后再干预"的被动应对,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早期联合TTFields实现"疼痛预防性控制"。这不仅能提高患者依从性,更重要的是重塑了医患对胰腺癌治疗的预期——从单纯追求生存期延长,转向"活得长"与"活得好"并重的治疗目标。

三、未来可期:
局晚期胰腺癌联合治疗“大势所趋”

请您结合现有的研究数据以及临床经验谈谈,未来TTFields在局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有哪些期待?

在实体瘤治疗领域,联合治疗已成为突破疗效瓶颈的关键策略之一。这种治疗模式通过多机制协同作用,能够显著提升抗肿瘤效果、延缓耐药发生、抑制转移潜能并控制肿瘤进展。然而,传统联合化疗往往伴随毒性叠加的问题,因此理想的联合方案需要在保证疗效的同时维持良好的安全性。面对胰腺癌治疗领域的这一迫切需求,TTFields联合化疗展现出了独特的物理治疗的优势。

目前局晚期胰腺癌的化疗选择包括AG(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FOLFIRIN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及NALIRIFOX(伊立替康脂质体+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等标准方案,亟需开展TTFields联合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估。2025年ESMO-GI大会公布的基础研究数据显示,TTFields联合FOLFIRINOX方案较单用FOLFIRINOX能更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TTFields诱导DNA损伤并抑制修复通路相关,该结果为临床转化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基础。

此外,前期的基础研究显示,TTFields在肿瘤免疫调节方面也展现出独特优势,其主要机制包括上调免疫细胞的浸润比例和功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调节免疫相关信号通路、上调免疫检查点的表达。临床前研究证实,在肺癌和肠癌小鼠模型中,TTFields联合PD-1抑制剂可显著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基于这些重要发现,目前正在推进的PANOVA-4研究将重点评估TTFields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在转移性胰腺癌中的三重协同效应。该研究将系统性地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TTFields如何对免疫抑制微环境产生逆转作用;2)治疗方案怎样改善缓解率和生存获益;3)如何提高安全性和生活质量。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TTFields与靶向治疗、放疗等方案的联合应用,充分发挥其"增效不增毒"的独特优势,实现治疗获益的最大化。

总体而言,以TTFields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方案正在重塑胰腺癌的治疗格局,为这一难治性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一创新治疗模式将为更多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

*以上信息涉及尚未在中国获批的产品/适应症。此信息仅作信息分享用途,不应被理解为这些产品/适应症在中国获批或注册。

相关文章回顾(点击可查看详情):

1.秦叔逵教授 | 肿瘤电场治疗破局“癌王”困局,PANOVA-3研究的全球突破与中国使命:照亮局晚期胰腺癌至暗时刻

2.2025 ASCO | 胰腺癌治疗格局打破!郝纯毅教授解读 III 期PANOVA-3:TTFields联合化疗带来生存获益!

3.2022 ESMO ASIA口头汇报 | 李进教授: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给晚期胃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4.【ASCO 2022】柳暗花明——靶向创新疗法为胰腺癌治疗带来无限生机

5.LUNAR研究全文荣登The Lancet Oncology,TTFields联合治疗正成为晚期肺癌治疗新选择

6.【2023 ASCO抢先看】揭密最值得期待的创新肿瘤疗法——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

责任编辑:Linda
排版编辑:yu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