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从数据到指南:拉罗替尼重塑TRK融合型甲状腺癌治疗格局

07月3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NTRK基因融合作为肿瘤的“钻石靶点”,近年来在多个瘤种中被广泛识别,包括甲状腺癌(TC)、肺癌、结肠癌、软组织肉瘤等。拉罗替尼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泛瘤种适应症的高选择性TRK抑制剂,自2022年在中国获批以来,已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卓越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刚刚闭幕的2025年世界甲状腺癌大会(WCTC)年会上,研究者更新了拉罗替尼治疗TRK融合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长期随访数据,结果显示其在不同治疗线数患者中均表现出快速、持久的缓解以及良好的耐受性。此外,2025年CSCO指南会对《滤泡上皮来源甲状腺癌诊疗指南》进行了重要更新,首次将拉罗替尼纳入TRK融合阳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的治疗推荐(推荐级别:I级),标志着我国甲状腺癌精准治疗迈入新阶段。本文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王卓颖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张绪超教授,从多学科角度深入解读该研究,并探讨TRK抑制剂在甲状腺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王卓颖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头颈外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甲状腺,唾液腺,软组织及其他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及研究工作。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
负责及参与多项国际及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

张绪超
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研究部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生物标志物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2017-2021)
广东省肺癌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
广东省转化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分子诊断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第二届干(体)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人民医院干细胞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主任
国际任职:ASCO、AACR、ESMO、IASLC会员;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中文版 青年编委;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中文版 编委;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中文版编委/肿瘤标志物专刊 主编 等

研究方向为肿瘤微环境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机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基金多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成果奖3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在Science增刊发表综述,在Molecular Cancer,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Annual of Oncology,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Oncogene等杂志以共同第一作者、第一作者或参与作者发表SCI文章一百余篇。

研究名称

拉罗替尼治疗TRK融合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更新分析[1]

研究方法

本研究汇总了来自三项拉罗替尼临床试验(NAVIGATE、SCOUT、LOXO-TRK-14001)的24例TRK融合型DTC患者数据,其中包括22例成人患者和2例儿童患者(图1)。患者中位年龄为60岁(范围6–80岁)。NTRK1基因融合11例,NTRK3基因融合13例。共有7个独特的基因融合类型,其中ETV6-NTRK3融合最常见,为12例(图2)。研究主要终点为由独立审查委员会(IRC)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的安全性评估。

图片1.jpg

图1. 研究设计

图片2.jpg

图2. 患者基线

研究结果

在入组的24例患者中,12例(50%)为系统治疗初治患者,6例(25%)接受过≥2线系统治疗,22例(92%)曾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19例(79%)接受过体外放射治疗。

疗效方面,拉罗替尼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总体ORR为79%(95% CI 58–93),其中3例(13%)达到完全缓解(CR),16例(67%)为部分缓解(PR),3例(13%)疾病稳定(SD),1例(4%)疾病进展(PD),1例(4%)无法评估。在不同既往治疗线数的患者中,初始治疗患者的ORR为67%(95% CI 35–90),既往经1线系统治疗患者的ORR为83%(95% CI 36–100),而既往接受过2线及以上系统治疗的患者ORR更是高达100%(95% CI 29–100),提示拉罗替尼在既往系统治疗失败的患者中仍具有显著疗效(图3)。

图片3.jpg

图3. 疗效评估

在长期随访中,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35个月(95% CI 22–未达到),中位PFS为44个月(95% CI 35–未达到),6年OS率为71%(95% CI 50–91),中位OS仍未达到,显示出拉罗替尼治疗的持久性和生存获益(图4)。

图片4.jpg

图4. DoR, PFS和OS

安全性方面,拉罗替尼整体耐受良好,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多为1/2级,无因TRAE导致治疗中断的病例,也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图5)。

图片5.jpg

图5. 安全性

研究结论

拉罗替尼在TRK融合型DTC患者中显示出快速、持久的抗肿瘤活性,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无论既往系统治疗线数如何,拉罗替尼均展现出一致的疗效,尤其在多线系统治疗失败的患者中仍具有显著疗效。这些数据进一步支持将TRK抑制剂纳入TRK融合DTC的治疗策略,并强调对晚期DTC患者进行NTRK基因融合检测的重要性。

个体化医疗新篇章:拉罗替尼正式进入CSCO指南,助力TRK融合阳性RAIR-DTC治疗

基于既往报道数据,2025年《CSCO滤泡上皮来源甲状腺癌诊疗指南》首次将拉罗替尼纳入推荐,在系统治疗部分新增:拉罗替尼作为TRK融合阳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患者的靶向治疗选择,纳入指南推荐(推荐级别:I级),为该类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路径。

专家点评1

近年来,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甲状腺癌的治疗正逐步迈向精准化、个体化。2025年CSCO滤泡上皮来源甲状腺癌诊疗指南的更新,正是这一趋势的集中体现。其中,拉罗替尼作为TRK融合阳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患者的靶向治疗选择首次被纳入指南推荐(推荐级别:I级),标志着我国甲状腺癌治疗在精准靶向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本次WCTC大会报道的研究纳入了24例TRK融合型DTC患者,其中92%曾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19例(79%)接受过体外放射治疗,提示这些患者多为放射性碘难治性(RAI-R)患者,传统治疗手段疗效有限。然而,在接受拉罗替尼治疗后,总体ORR达到79%,在既往接受过2线及以上系统治疗的患者中,ORR更是高达100%。这一结果不仅令人振奋,也进一步验证了拉罗替尼在难治性人群中的临床价值。从疗效持续性来看,中位DoR达35个月,中位PFS为44个月,6年OS率为71%,中位OS尚未达到。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拉罗替尼不仅能带来快速的临床缓解,还能实现长期稳定的疾病控制,为患者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生存获益。


值得注意的是,拉罗替尼的安全性表现同样令人欣慰。TRAE多为1/2级,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该研究纳入了部分儿童患者,也无因TRAE中断治疗的病例。这种良好的耐受性特征,尤其适合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群体,包括儿童患者。结合既往研究数据,我们可以合理推测,拉罗替尼在儿童RAIR-DTC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样值得期待。


此次CSCO指南将拉罗替尼纳入推荐,不仅是对其疗效和安全性的高度认可,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治疗路径。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推动NTRK基因融合检测的普及,尤其是在BRAFRET双阴性、组织学特征不典型或放射性碘治疗无效的患者中,更应优先进行NTRK检测,以期尽早识别潜在的靶点,实现个体化治疗的最大化获益。

专家点评2

拉罗替尼此次被纳入2025年CSCO滤泡上皮来源甲状腺癌诊疗指南,不仅是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高度认可,更标志着我国甲状腺癌诊疗体系在“精准化、标准化、可及化”方向上的实质性进展。这一更新的背后,体现出从临床研究到政策落地、从分子检测到药物可及、从诊疗规范到多学科协作的系统性推进。


首先,指南更新为NTRK基因融合检测的推广提供了权威依据。尽管TRK融合在甲状腺癌中的发生率较低,但作为“钻石靶点”,其对应的靶向治疗具有明确的临床价值。此前,由于缺乏指南级推荐,许多医疗机构对NTRK检测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潜在受益患者被遗漏。而此次CSCO指南明确推荐拉罗替尼用于TRK融合阳性RAIR-DTC患者,实际上也倒逼临床加快NTRK检测的普及和规范化,尤其是在放射性碘治疗失败、BRAF/RET双阴性、组织学不典型或儿童患者中,更应优先进行检测。


其次,医保政策的同步优化为药物可及性提供了保障。拉罗替尼自2022年在中国获批以来,已在多个瘤种中展现良好疗效。2025年,该药正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覆盖12岁以下儿童适应症,极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负担,尤其对儿童RAIR-DTC这类罕见但治疗需求迫切的群体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对临床需求的回应,也为精准治疗的落地提供了政策支撑。


此外,指南的更新也进一步推动了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建立和完善。TRK融合的识别涉及病理科、影像科、核医学科、肿瘤内科、外科等多个科室,而靶向治疗的实施和随访更需要多学科协同配合。拉罗替尼进入指南,将有助于推动医院层面建立针对NTRK融合患者的MDT诊疗路径,提升诊疗效率,缩短从检测到治疗的决策时间。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此次更新也体现了我国在肿瘤精准诊疗体系建设上的进步。过去,我们更多依赖国外指南和研究数据来指导临床实践;而如今,随着国内真实世界数据的积累、本土化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医保政策的配套支持,我们正在逐步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精准诊疗体系。拉罗替尼的纳入,正是这一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高质量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出炉,进一步验证TRK抑制剂在中国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同时也希望各地医疗机构加快NTRK检测平台的建设,提升检测可及性,让更多患者能够从精准治疗中真正获益。

参考文献

1.2025 WCTC Abstract 113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Crysta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05日
马利平
河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拉罗替尼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08月03日
赵冬梅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医院 | 肿瘤科
,拉罗替尼作为TRK融合阳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患者的靶向治疗选择首次被纳入指南推荐
08月03日
史渊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