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ACA策问(Ⅳ)|唐鸿生教授:将机制的“因”转化为诊疗的“果”

08月08日
来源:肿瘤资讯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2025年7月18日-20日,CACA华南整合肿瘤学大会作为2025 CACA七大区整合肿瘤学大会的重要一环于广州隆重召开。会议期间,《策问》栏目特邀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唐鸿生教授结合自身临床实践,深入阐释肿瘤生物学机制与临床疗效的因果关系,为肿瘤防治之路注入新活力。

本立道生:从机制研究转化为临床成果

唐鸿生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确实观察到一种值得深思的现象:部分晚期肿瘤患者的病情进展相对缓和,而一些早中期患者的病情却会迅速恶化。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不同癌种之间,即便在同一癌种的患者群体中,其预后也往往存在显著差异,深刻地揭示了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固有的高度异质性。以当前肿瘤治疗领域新兴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为例,这些现代化的治疗手段通过识别患者肿瘤独特的生物标志物,能够精准匹配最合适的药物,从而在最大化疗效的同时,最小化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当患者携带特定靶点或对免疫治疗敏感时,他们往往能获得长期的生存机会,这正是机制研究转化为临床成果的最佳证明。因此临床医生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科学手段精准地识别出预后好的肿瘤患者,并施以最有效的治疗。这高度依赖于先进的肿瘤检测技术,通过它明确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驱动机制与靶点,再利用相应的药物进行精准阻断,可以极大地提升治疗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无论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还是传统的化疗,只要我们能通过机制研究明确患者对特定疗法的敏感性特征,就能够为他们量身定制最优的治疗方案,最终实现更理想的临床疗效。

策问四专家海报-10.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thon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uqi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