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CCCG淋巴瘤研究小组30年研究成果:从“真实世界”到“临床问题”的探索

07月2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血液恶性肿瘤领域,儿童淋巴瘤的治疗一直是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童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升。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高怡瑾教授分享了题为“真实世界”vs.“临床问题”——CCCG淋巴瘤研究小组30年研究回顾及展望(1995-至今)的讲座,深入探讨了中国儿童淋巴瘤治疗的历程、成就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30年研究历程:从指南到临床实践

高怡瑾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CCCG)淋巴瘤研究小组在过去30年中的发展历程。自1995年王耀平教授首次发表关于儿童恶性淋巴瘤的诊疗建议以来,CCCG小组在儿童淋巴瘤的治疗上不断探索和改进。2011年,汤静燕主任等人发表了关于成熟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建议,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国际方案和中国方案。2014年,CCCG小组发表了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方案,进一步规范了临床实践。这些指南和方案的制定,为中国的儿童淋巴瘤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真实世界与临床问题:差距与挑战

尽管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中国在儿童淋巴瘤治疗上仍面临诸多挑战。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在真实世界中的治疗效果仍存在差距。例如,上海地区基于人群的生存统计显示,2010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儿童淋巴瘤的生存率与美国同期相比仍有10%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源于高危组患者的预后较差、治疗放弃率较高以及治疗方案的混杂性。需要强调的是,真实世界研究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发现中国特有的临床问题,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方向。

临床研究的成果与展望

高怡瑾教授详细介绍了CCCG小组在临床研究方面的成果。以2015年发表的08方案为例,该方案在2011年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利妥昔单抗,显著提高了总体生存率,从76%提升至88%。此外,通过临床研究,CCCG小组还发现了一些影响预后的因素,如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高LDH水平等。这些发现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望未来,高怡瑾教授介绍了2025方案的改进方向。新方案将针对高危患者,提前使用利妥昔单抗,并引入新的抗体药物,如奥妥珠单抗和格菲妥单抗。此外,CCCG小组还将开展更多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如针对霍奇金淋巴瘤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临床研究与真实世界的结合

高怡瑾教授强调,临床研究与真实世界研究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关键。临床研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证据,而真实世界研究则能够反映临床实践中的实际情况。通过两者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发现和解决中国儿童淋巴瘤治疗中的问题。高教授呼吁,未来需要更多基于真实世界的研究,以推动儿童淋巴瘤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

高怡瑾教授在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上的讲座,全面回顾了CCCG淋巴瘤研究小组30年来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通过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开展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以及结合真实世界研究,CCCG小组在提高中国儿童淋巴瘤治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未来,随着更多新药的引入和治疗方案的改进,中国儿童淋巴瘤的治疗有望达到更高的水平。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23日
马利平
河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中国在儿童淋巴瘤治疗上仍面临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