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7.23每日资讯:前列腺癌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重磅发布!(上篇);【2025EHA】Dreyling教授:深度解读ECHO研究在高危MCL中的战略远见

07月22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今日要闻

1. 前列腺癌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重磅发布!(上篇)

2. 【2025EHA】Dreyling教授:深度解读ECHO研究在高危MCL中的战略远见 

3. 前列腺癌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重磅发布!(下篇)

4. 【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CSCO大会聚焦,IMWG共识如何引领MM双抗治疗的“精准航向”

5. 原研创新丨高博医院沈琳教授团队EGFR×HER3双抗ADC(BL-B01D1)实现食管鳞癌靶向治疗新突破

1. 前列腺癌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重磅发布!(上篇)

2025年6月,《前列腺癌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在《中华肿瘤杂志》上正式发表。该共识基于国内外指南共识、循证证据、临床经验并结合中国临床真实情况,对前列腺癌全程管理相关的临床难点和痛点问题,包括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局部治疗,非转移前列腺癌(nmPC)的系统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系统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系统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系统治疗患者生活质量7个方面,共形成32条共识。

前列腺癌的诊断

  • 问题1:对于未经穿刺的患者,MRI检查发现可疑病灶,通常选择什么穿刺方式?

推荐意见1:对于MRI检查发现可疑病灶且未经穿刺的患者,靶向穿刺相比系统穿刺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更高,但二者均有漏检的风险,建议选择二者联合的穿刺方式。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2. 【2025EHA】Dreyling教授:深度解读ECHO研究在高危MCL中的战略远见

2025年6月12日至15日,第30届欧洲血液学会年会(EHA )于意大利米兰成功举办。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本届大会汇聚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呈献并探讨了该领域的前沿科学突破与临床实践变革。

在众多进展中,套细胞淋巴瘤(MCL)治疗领域的进展尤为瞩目。为此,【肿瘤资讯】对慕尼黑大学附属LMU医院Martin Dreyling教授分享的ECHO研究最新结果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解读,详情如下。

MCL联合治疗 vs. 序贯治疗的优效性问题 

核心问题: 现场专家提出了一个关键性质疑,ECHO研究显示的PFS获益,是否真正优于“先使用BR方案,待疾病进展后再使用BTK抑制剂”的序贯治疗模式?

Dreyling教授:首先澄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该研究的对照组(BR方案组)中,有高达80%以上的患者在疾病进展后,实际上都接受了BTK抑制剂作为后续的挽救治疗。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3. 前列腺癌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重磅发布!(下篇)

2025年6月,《前列腺癌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在《中华肿瘤杂志》上正式发表。该共识基于国内外指南共识、循证证据、临床经验并结合中国临床真实情况,对前列腺癌全程管理相关的临床难点和痛点问题,包括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局部治疗,非转移前列腺癌(nmPC)的系统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系统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系统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系统治疗及患者生活质量7个方面,共形成32条共识。

 mCRPC的系统治疗

  • 问题20:mCRPC患者是否需要常规进行基因检测?

推荐意见20:mCRPC患者具有较高的分子异质性,通过精准分子分型将患者分为不同人群,逐个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有效的治疗策略,建议对mCRPC患者常规进行基因检测。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4. 【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CSCO大会聚焦,IMWG共识如何引领MM双抗治疗的“精准航向”

备受瞩目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于2025年7月11日~13日在哈尔滨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CSCO携手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汇聚海内外血液肿瘤领域的顶尖学者,旨在“立足临床,引领创新”。

在大会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王鲁群教授分享到,IMWG共识首先肯定了双特异性抗体的卓越疗效。以Elranatamab的MagnetisMM-3研究为例,在中位随访33.9个月的情况下,该药在经多线治疗的R/R MM患者中,实现了61%的客观缓解率(ORR),其中深度缓解(≥CR)率达37.4%,并带来了长达17.2个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

IMWG的这份最新共识,为临床医生安全、有效地应用双特异性抗体这一革命性疗法,提供了全面、细致且极具操作性的“路线图”。共识深刻地阐明了,驾驭此类创新药物不仅需要关注其卓越的疗效,更需要建立一套涵盖CRS、神经毒性、血细胞减少及感染等关键环节的全程化、主动性管理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将药物的治疗潜力最大化地转化为患者的生存获益。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5. 原研创新丨高博医院沈琳教授团队EGFR×HER3双抗ADC(BL-B01D1)实现食管鳞癌靶向治疗新突破

近日,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高博医院沈琳教授团队牵头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题为“A bispecific antibody–drug conjugate targeting EGFR and HER3 in metastat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 phase 1b trial”研究成果。

该研究首次全面报道了我国首创EGFR×HER3双抗ADC(BL-B01D1)药物在Ib期研究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食管鳞癌靶向治疗具有突破性意义!(来源: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公司)

640.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FF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23日
何小罗
新沂市人民医院 | 胃肠外科
肿瘤免疫靶向治疗理念不断更新指导
07月23日
贾原菊
宜城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