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ACA策问(IV)|钱朝南教授:整合医学破局“碎片化”诊疗:从多学科会诊到区域医疗协作的探索与实践

08月05日
来源:肿瘤资讯

“生命无价,医学纷繁”直指医疗的价值核心。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专科划分日益精细的今天,癌症患者的治疗往往被分割在不同科室之间,形成了“碎片化诊疗”的困局。如何回归“愈病为先”的整合医学理念,为患者提供完整、连贯、最优的治疗方案?【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广州泰和肿瘤医院钱朝南教授深入交流,分享其通过院内机制创新和跨机构区域协作,破解“碎片化”难题的宝贵经验与深刻思考。

院内整合:以MDT与个案管理师终结“碎片化”诊疗

钱朝南教授:当前,过度专科化带来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患者的治疗被“碎片化”。一个癌症患者如需得到最好的治疗,绝不能仅仅依靠个别专科的干预。因为每个专科的医生都可能优先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技术,但这并不等同于患者最适合的技术。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医院(广州泰和肿瘤医院)建立了一套严谨的院内整合机制,确保每一位有机会治愈的恶性肿瘤患者,从治疗之初就能获得一个全局性的、以患者为中心的顶层设计。

首先,我们强制推行多学科会诊(MDT)制度。任何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必须由至少五个学科(包括病理科、影像科、外科、放疗科和内科)的专家共同讨论制定。这从源头上避免了个别强势专科主导治疗决策的局面。

其次,在具体治疗环节,我们设立了严格的“同行评议”关卡。例如,一台手术的方案,必须经过三位资深外科医生的共同讨论;一份放射治疗方案,则需要由一个七人专家组(包括临床医生和医学物理师)来共同商议,论证患者究竟更适合传统的光子治疗还是先进的质子治疗,并对照射野、剂量等方案细节进行严谨论证。在药物治疗阶段,临床医生必须与临床药师密切配合,确保用药方案的精准与完整。

然而,癌症治疗可能是一个跨越数年的长期过程,涉及外科、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多个阶段。患者在不同专科、不同时间点接受干预,很容易出现“随访丢失”或忘记后续治疗环节的问题。为了将这些碎片化的“治疗点”串联成线,我们创新性地设立了“个案管理师”这一岗位。个案管理师将在几年的时间里,全程跟进患者,协调和安排其在不同阶段、会见不同专家的所有诊疗流程,确保患者能够严格按照国际指南,完整地接受所有必要的治疗。这套“机制保障”与“流程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有效地避免了患者因流程脱节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区域协同:“五岭同心”下的开放平台与制度痛点

钱朝南教授:现代癌症治疗技术的迭代速度非常快,无论是创伤越来越小的微创外科,还是以质子治疗、立体定向放疗(SBRT)为代表的精准放疗技术,亦或是保护直肠的水凝胶垫片技术,都在不断提升治疗效果。

然而,这些尖端技术和优势资源往往分散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例如,在华南地区,拥有质子治疗中心的医院屈指可数;能够应用直肠水凝胶垫片技术的光子放疗中心也并非全部。如果想让一位患者在其漫长的抗癌过程中,始终能享受到整个区域内最好的技术组合,他就必须有能力同时调动多家医院的资源。这在传统的医疗体系下几乎无法实现。

为了打破这一壁垒,广州泰和肿瘤医院率先进行了一项大胆的尝试: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医疗平台。我们欢迎患者带着他原来的医疗团队,或点名邀请广州地区任何一家医院的专家,来我院进行会诊、手术或实施某项特殊治疗。医院开业四年以来,仅通过这种模式点名邀请来院的广州专家超过170位。这相当于让患者有机会将整个区域的顶尖智慧,汇聚在治疗方案中。

我们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灵活的机制,得益于作为一家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的体制优势。但坦率地说,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当患者为了寻求最优方案而需要在机构间流动时,有时会触碰到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一些挑战和阻力。但我们坚信,医疗的本质必然是“患者利益最大化”。我们正在做的,就是这样一种虽然困难、但我们相信是完全正确的尝试。

策问四专家海报-03.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Nydi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uqin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