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擘画小细胞肺癌诊疗新篇章:2025 CSCO指南巡讲于兰州启航

07月22日
来源:肿瘤资讯

金城兰州,黄河之滨,一场聚焦小细胞肺癌(SCLC)前沿诊疗的学术盛宴于近日拉开帷幕。备受瞩目的“2025 CSCO小细胞肺癌指南巡讲”首站暨启动仪式在兰州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肺癌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共同解读最新指南,探讨SCLC诊疗的新进展与新理念,旨在推动我国SCLC规范化诊疗水平的全面提升。

1.jpg

致辞环节

会议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侯小明教授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中开始。侯小明教授强调,此次盛会不仅为甘肃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肿瘤医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是搭建了一个与全国顶级专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侯小明教授热切期望通过此次会议,能与各位专家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让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经验在西北地区“落地深耕”,惠及更多患者。

大会主席、CSCO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委刘晓晴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兰州站作为巡讲的首站和启动仪式,为后续的全国推广工作开创了良好局面,充分体现了专委会对“CSCO指南巡讲”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传递规范化诊疗火种,点亮临床实践明灯

CSCO办公室刘凌主任的主持下,巡讲启动仪式隆重举行。刘凌主任指出,本次巡讲凝聚了学会对SCLC规范化诊疗的高度重视,是一场“权威与责任的学术征程”。它不仅是新版指南推广的序章,更是向全国“传递规范化诊疗火种的开始”。

4.jpg

学术盛宴:权威解读指南核心更新

本次会议的核心学术环节,多位指南编写专家对2025版CSCO-SCLC指南的重大更新进行了权威、深入的解读。

内科治疗新格局:多款国产创新药进入一级推荐

福建省肿瘤医院黄诚教授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洁教授系统梳理了新版指南在内科治疗领域的更新。胡洁教授指出,2025版指南充分体现了中国创新药物的卓越贡献: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新增一级推荐,包括替雷利珠单抗联合EP方案、特瑞普利单抗联合EP/EC方案,以及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和EC方案的“四药”模式;局限期SCLC治疗基于ADRIATIC研究的阳性结果,度伐利尤单抗作为同步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被纳入二级推荐;二线及后线治疗芦比替定基于其在中国桥接研究中的优异数据,从三级推荐跃升为一级推荐等。

5.jpg

放疗领域新进展:精准与协同并进

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主持下,山东省肿瘤医院朱慧教授分享了放疗领域的更新要点,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一、局限期放疗优化,基于中国研究证据,推荐对部分合适的LS-SCLC患者,可将同步放化疗的剂量提升至54Gy/30f,以期获得更好的局控和生存;二、脑转移预防(PCI),在免疫治疗时代,指南继续强调了PCI在LS-SCLC患者中的重要价值,并建议在免疫巩固治疗前积极推荐PCI;三、广泛期胸部巩固放疗,结合最新研究,指南推荐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对部分ES-SCLC患者序贯胸部巩固放疗;四、不良反应管理,新增了吡非尼酮用于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建议,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处理策略。

6.jpg

病理与分子分型:迈向精准治疗的基石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基巍教授主持下,广东省人民医院涂海燕教授深入解读了病理诊断和分子标志物的更新。涂海燕教授指出,对SCLC的认识正从宏观走向微观:一、病理分型更新,引入了“中高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概念,并根据基因组特征对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进行了更精细的亚型划分;二、分子分型演进,从经典的“ANPY”四分型,发展到结合转录组、蛋白组等多组学的整合分型;三、异质性与可塑性,强调了SCLC瘤内和瘤间的巨大异质性,以及在治疗压力下可能发生的表型转化。

7.jpg

讨论环节:实践探索中,指南落地到精准未来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宋勇教授主持下,解放军总医院管静芝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刘喆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盛冬生教授以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阿曼教授围绕指南的临床实践落地与未来挑战展开了深刻探讨。

针对一线治疗选择,管静芝教授指出,因缺乏生物标志物,临床多用“三药”免疫联合化疗,但对体能好、负荷高的患者,“四药”方案是重要选择。刘喆教授强调,放疗在广泛期SCLC中对高负荷残留病灶的减瘤价值关键。盛冬生教授从外科视角分析,SCLC极强的侵袭性使手术面临巨大挑战,突破口在于早筛与精准诊断。王阿曼教授则展望,虽面临标本获取等困难,但液体活检与多组学研究正为SCLC的精准治疗铺平道路,未来有望实现“去化疗”的个体化策略。

8.jpg

未来展望:免疫时代下的模式创新

云南省肿瘤医院杨润祥教授的主持下,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董晓荣教授对免疫时代的治疗模式创新进行了展望。董晓荣教授认为,未来的突破方向在于:一、在一线“免疫+化疗”的基础上,探索、优化“免疫+化疗+抗血管”四药联合或在维持治疗阶段联合靶向/细胞毒药物的“加法”策略;二、深入探索以DLL3和B7-H3为代表的新靶点,有望重塑SCLC的治疗格局;三、通过多组学技术,寻找能够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是实现SCLC精准治疗的关键。

9.jpg

百家争鸣:共探广泛期SCLC未来之路

讨论环节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安文教授主持下,甘肃省人民医院汪诚风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张涛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曾珍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松教授以及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王娜教授就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未来探索方向分享了深刻见解。

汪诚风教授提出化疗剂量在指南与实践中的差异问题;张涛教授则呼吁在探索空间巨大的SCLC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利用多组学技术寻求突破;对于联合治疗,曾珍教授肯定了“四药”方案的潜力,但强调需严格筛选患者并管理毒性;张松教授认为未来放疗应优化剂量模式以激发免疫,并精准筛选局部治疗人群。最后,王娜教授总结,未来的关键在于优化新靶点药物策略、寻找生物标志物及加强多学科协作实现早诊早治。

10.jpg

临床实践:多线治疗下的长生存病例启示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张雁山教授主持下,来自河南省肿瘤医院的张翠翠教授将指南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分享了一例经过多线治疗、总生存期超过三年的广泛期SCLC患者的完整诊疗过程。该患者自2020年12月确诊以来,积极参与了多项临床研究,先后接受了包括“安罗替尼+贝莫苏拜单抗+化疗”一线方案、曲拉西利联合拓扑替康、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以及后线白蛋白紫杉醇、依托泊苷胶囊联合阿帕替尼、替莫唑胺在内的六线治疗,并适时联合了全脑放疗及射波刀(SRS)等局部治疗手段。该病例生动地展示了在当前治疗手段下,通过合理的多线药物选择、积极参与临床试验以及局部与全身治疗的密切配合,部分广泛期SCLC患者可以实现长期生存,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11.jpg

多维探讨:从病例看SCLC诊疗的现状与未来

随后的专家讨论环节,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宋勇教授主持下,各位专家从不同维度发表了深刻见解。宋勇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李璟琳教授均认为,患者长生存主要得益于参与临床试验,这体现了我国SCLC研究的飞速进步。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张振教授从基层视角提出新药可及性与经济负担的挑战,建议优化强效方案以平衡疗效与毒性,并重视再次活检的价值。最后,解放军总医院赵静教授总结,该病例启示临床医生不仅要遵循指南,更要“知其所以然”,以做出最精准的治疗决策。

12.jpg

会议总结

大会主席刘晓晴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质量上乘、高效务实,各位讲者和主持专家均为指南制定的核心成员,其解读精准权威。会议的成功举办,离不开CSCO办公室、各位专家的倾力支持、承办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精心组织以及合作企业的幕后付出。

本次CSCO小细胞肺癌指南巡讲兰州站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西部地区的肿瘤同道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更坚实地迈出了2025版新指南全国性普及与实践落地的重要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CSCO的引领和全国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小细胞肺癌的诊疗水平必将迈上新的台阶,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Nydi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Bil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