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AR-T细胞疗法对结外受累LBCL同样有效,特定高危器官受累需警惕

07月22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常见的淋巴瘤亚型,其中高达50%的患者在诊断时即存在结外受累。既往研究已表明,结外型DLBCL在分子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上与淋巴结型存在差异,但CAR-T细胞疗法在这一特定患者亚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尚不充分且存在争议。

近日,Blood Cancer Journal发表了一项重要的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评估CAR-T细胞疗法在伴有结外受累的复发/难治性(R/R)大B细胞淋巴瘤(LBCL)患者中的治疗结局。研究结论指出,伴有结外病变LBCL患者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的疗效与既往报道的R/R LBCL患者群体的真实世界数据相当。另外,该研究也明确指出肝胆系统和胰腺受累是LBCL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风险分层和治疗决策提供了新的证据。【肿瘤资讯】特将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截屏1.jpg

ORR超60%!CAR-T细胞疗法治疗结外受累R/R LBCL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可控

这项研究汇集了美国8个学术医疗中心的数据,对2016年1月1日~2024年3月1日共218例接受抗CD19 CAR-T细胞治疗且在治疗时存在活动性结外病变的R/R LBCL患者进行了深入分析。

该研究的首要目标是评估入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次要目标则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缓解率及治疗相关毒性。

在整个队列中,患者最常见的结外受累部位为皮肤/软组织(25%)、骨骼(22%)和肺部(17%)。经过中位时间为3.5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在首次治疗后评估时,入组患者的总缓解率(ORR)为62%(n=127),完全缓解率(CRR)为40%(n=82)。研究的中位PFS为4个月,而中位OS达到了25.7个月

PFS.jpg

图1.研究PFS结果

os.jpg

图2.研究OS结果

这些疗效数据与既往报道的关于CAR-T细胞治疗R/R LBCL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ORR 60-80%,CRR 30-65%,中位PFS 3-9个月)基本一致,甚至中位OS略有延长。

在安全性方面,本研究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的发生率也与既有文献数据相符。

任何级别的CRS发生率为73%(n=159),其中3级及以上的严重CRS发生率为6%(n=12)。任何级别的ICANS发生率为37%(n=81),其中3级及以上的严重ICANS发生率为19%(n=41)。这些发现表明,对于存在结外病变的LBCL患者,CAR-T细胞疗法的毒性特征并未超出预期范围。
安全性.jpg

图3.安全性结果

该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来自于多变量分析,其揭示了影响预后的关键独立因素。分析证实,在CAR-T治疗前接受过3线或以上治疗、存在巨大肿块(≥7cm)、肝胆系统受累以及胰腺受累,是导致R/R LBCL患者OS显著缩短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特别是肝胆系统受累(HR=2.05)和胰腺受累(HR=6.2),显示出极强的负向预后价值。

此外,对最近一次治疗方案无效的难治性疾病状态,则与较差的PFS独立相关。这些结果与近期另一项大型研究的发现相呼应,后者同样指出了肝脏和胰腺受累对预后的负面影响。

编者按

研究者总结认为,这项大规模多中心研究的数据表明,对于伴有结外受累的R/R LBCL患者,CAR-T细胞治疗的总体疗效和安全性与更广泛的LBCL患者群体相似。

然而,研究也强调了不同结外受累部位之间存在的预后异质性。研究者们推测,特定的器官微环境,如肝脏和胰腺,可能具备独特的肿瘤免疫抑制特征,从而导致对CAR-T细胞疗法的额外耐药机制。

尽管研究存在回顾性设计的固有局限性,且未能对原发性与继发性结外病变或不同结外亚群进行更细致的比较,但其结论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未来的研究亟需进一步聚焦于肝脏和胰腺等特定高危结外部位,以阐明其潜在的耐药机制并探索优化治疗策略,从而改善这部分高危患者的生存结局 

责任编辑:Cherry
排版编辑:Cherr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23日
雨夜
钦州市中医医院 | 肿瘤内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