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7.22每日资讯:Lazertinib vs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NSCLC:疗效相当,心脏安全性更胜一筹;2025 ESMO GI|美国Janjigian教授深度解析:胃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07月21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今日要闻

1. Lazertinib vs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NSCLC:疗效相当,心脏安全性更胜一筹

2. 2025 ESMO GI|美国Janjigian教授深度解析:胃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3. 医案集萃丨高压氧治疗增强免疫疗效,为晚期胃肝样腺癌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

4. 【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主鸿鹄教授:深度解码白血病治疗的范式革命与未来之路

5. 【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黎纬明教授:破解CML耐药与实现TFR的“路线图”

1. Lazertinib vs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NSCLC:疗效相当,心脏安全性更胜一筹

近日,发表于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的III期MARIPOSA研究探索性分析,为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带来了新的视角。该研究首次以严谨的随机、双盲设计,“头对头”地直接比较了两种第三代EGFR-TKI——Lazertinib与奥希替尼的疗效与安全性,其结论对临床个体化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MARIPOSA(NCT04487080)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的I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埃万妥单抗联合Lazertinib的疗效。研究共纳入1074例初治、携带EGFR常见突变(Ex19del或L858R)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并以2: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三个治疗组:埃万妥单抗联合Lazertinib组、奥希替尼单药组(80 mg,每日一次)、以及Lazertinib单药组(240 mg,每日一次)。本次探索性分析聚焦于后两个单药治疗臂,直接对Lazertinib与奥希替尼进行比较。

MARIPOSA研究的头对头比较结果显示,在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时,Lazertinib与奥希替尼疗效相当,但Lazertinib的心脏安全性更优。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2. 2025 ESMO GI|美国Janjigian教授深度解析:胃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2025年7月2~5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ESMO胃肠道肿瘤大会(ESMO GI)上,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胃肠道肿瘤科主任Yelena Y. Janjigian教授,以“免疫疗法在胃/胃食管结合部癌治疗中的作用”为题进行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报告,系统梳理了胃/胃食管结合部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生物标志物的应用、耐药机制及未来方向。

核心要点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已重新定义了胃/胃食管结合部癌的治疗,尤其是在生物标志物富集的人群中。

  • 胃癌一线治疗方案现已常规联合抗PD-1药物与化疗±靶向药物(针对HER2、CLDN18.2、FGFR2b)。

  • 基于ctDNA的MRD检测为MSI-H肿瘤的个体化辅助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 针对Treg介导的抑制和血管生成等耐药机制,正在通过Fc工程化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和细胞疗法加以应对。

  • 胃癌免疫治疗未来前景广阔,合理的联合方案和生物标志物驱动的临床试验设计是改善长期预后的关键。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3. 医案集萃丨高压氧治疗增强免疫疗效,为晚期胃肝样腺癌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

2025年6月27日,Frontiers in Immunology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s an immunosensitizing strategy in advanced gastric hepatoid adenocarcinoma: a case report”的研究论文,探讨了高压氧治疗(HBOT)作为免疫致敏策略在晚期胃肝样腺癌(HAS)中的应用。研究由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朱琳教授牵头,北京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多个中心共同参与。

结果显示,在标准免疫化疗基础上加HBOT后,患者达临床完全缓解(cCR),无进展生存期(PFS)超15个月,提示HBOT或能增强免疫治疗疗效,为改善晚期HAS预后提供新思路。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4. 【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主鸿鹄教授:深度解码白血病治疗的范式革命与未来之路

备受瞩目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于2025年7月11日~13日在哈尔滨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CSCO携手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汇聚海内外血液肿瘤领域的顶尖学者,旨在“立足临床,引领创新”。

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别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鸿鹄教授,围绕着急性白血病治疗进展进行分享,详情如下。

主鸿鹄教授:近年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理念正经历深刻的范式转移。传统的治疗模式依赖于强度递增的化学治疗,并以allo-HSCT作为高危患者的核心巩固手段。然而,随着靶向、免疫及细胞治疗等创新疗法的涌现,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已获显著提升,这正深刻地重塑着移植在治疗体系中的地位。

未来allo-HSCT的角色将更多地聚焦于R/R患者群体。而在初治患者中,靶向与免疫联合治疗将成为主流选择。一个“精准靶向,靶免联合”的全员获益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期待这些创新疗法与成果能加速临床转化,惠及更多白血病患者。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5. 【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黎纬明教授:破解CML耐药与实现TFR的“路线图”


备受瞩目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于2025年7月11日~13日在哈尔滨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CSCO携手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汇聚海内外血液肿瘤领域的顶尖学者,旨在“立足临床,引领创新”。

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黎纬明教授,围绕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治疗靶向进展进行分享,详情如下。

黎纬明教授:近年来,CML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体现在变构抑制剂的研发方面。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无论是在CML一线治疗还是后线治疗中,变构抑制剂相关数据正日益丰富。

这类抑制剂,即STAMP抑制剂,已有代表性药物在国际上获批上市。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亦有两款同类创新药物正处于I/II期临床研发阶段。现有临床数据显示,无论作为CML一线治疗还是用于经治患者(二线及以上)的后线治疗,STAMP抑制剂均展现出卓越的疗效与良好的耐受性。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FF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22日
刘永亮
平遥中都乡卫生院 | 肿瘤内科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理念正经历深刻的范式转移。
07月21日
欧阳波
酒钢医院 | 呼吸内科
内容很精彩,值得学习!
07月21日
欧阳波
酒钢医院 | 呼吸内科
内容很精彩,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