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引领规范,点亮前路:刘晓晴教授谈2025 CSCO小细胞肺癌指南的临床价值与推广意义

07月21日
来源:肿瘤资讯

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席,同时也是CSCO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您认为本次2025版CSCO小细胞肺癌指南全国巡讲,尤其是兰州站的会议,对于推动小细胞肺癌诊疗规范化和学术交流有何意义?您最希望向临床医生传递哪些核心信息?

刘晓晴教授: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的肿瘤,其诊疗规范化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全国巡讲是CSCO指南推广的重要形式,旨在将最新、最前沿的指南更新及时、精准地传达给全国各地的临床医生。兰州会议是2025年SCLC指南巡讲的首站,我们小细胞肺癌专委会非常重视,大部分副主委、常委和委员通过协调或推掉其它工作而亲临会议,并进行指南更新内容的解读,主持及讨论,还会面对面答疑解惑,所以此次巡讲更具权威、专业和实用性。另外今天巡讲的启动不仅为今后巡讲起到示范作用,也希望能够发现问题和积累经验,为今后更有效、务实开展学术活动奠定基础。

其次,巡讲为全国的肿瘤学专家与地方临床医生搭建了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平台。通过深入的学术探讨和经验分享,可以促进不同地区医生之间的学习与合作,共同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推动小细胞肺癌诊疗的同质化和规范化,缩小地区间的诊疗差异,最终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我最希望向临床医生传递的核心信息是:小细胞肺癌的诊疗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的治疗理念和药物不断涌现。我们必须紧跟指南更新,坚持规范化、个体化的诊疗原则,并积极倡导多学科协作模式。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全程管理,包括早期诊断、精准分期、全程治疗以及不良反应管理,以期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2025版CSCO小细胞肺癌指南有哪些最核心的更新要点?这些更新将如何影响未来的临床实践?

刘晓晴教授:2025版CSCO小细胞肺癌指南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核心更新,这些更新将对未来的临床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在内科治疗方面,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新增了多项I级推荐。其中,基于ETER701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引人注目,该研究首次成功地将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与PD-L1抑制剂贝莫苏拜单抗及化疗(EC方案)相结合,创造了ES-SCLC一线治疗中19.3个月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刷新了ES-SCLC一线治疗的历史记录,并且mOS和mPFS的HR值均较低,这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获益。此外,芦比替定也由III级推荐提升为I级推荐,为复发/难治性小细胞肺癌提供了新的选择。在维持治疗方面,指南也新增了对广泛期SCLC维持治疗的探索性分析,特别是DURABLE研究的加入,该研究针对一线维持治疗场景,很好地平衡了疗效和安全性,仅维持阶段加入安罗替尼,维持阶段OS达17.4个月,且≥3级治疗相关AEs仅11.8%,这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维持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即安罗替尼+度伐利尤单抗(新增注释),进一步提升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放疗部分,指南对局限期SCLC的胸部放疗和预防性全脑放疗(PCI)的注释进行了更新,强调了术后N2患者辅助放疗的必要性,并根据最新研究结果调整了放疗总剂量和分割方案的推荐。对于PCI,指南也结合了联合免疫巩固治疗的最新数据,提出了更精细化的管理建议。

在病理及分子病理方面,指南新增了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及基因组分型,将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进一步细分为SCLC样、NSCLC样、类癌样三型,这有助于更精准地理解肿瘤生物学特性。同时,分子标志物研究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多组学技术和液态活检的应用,为小细胞肺癌的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些更新不仅反映了小细胞肺癌诊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循证医学证据,更重要的是,它们将直接指导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做出更优的治疗决策,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从而显著改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B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