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郭增清教授:创新是生命力,协作是落地计,共赢是发展保障

08月03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7月5日,备受瞩目的“肿瘤内科临床与转化研究协作组(CTORG)成立会议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王红霞教授与胡夕春教授联合发起,旨在汇聚全国顶尖的肿瘤内科专家力量,共同推动中国肿瘤治疗领域的高水平研究与转化医学发展。【肿瘤资讯】特邀福建省肿瘤医院的郭增清教授,围绕协作组“协作、创新、共赢”的三大关键词,郭教授就协作模式如何为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赋能,以及青年临床研究者如何成长等核心问题,分享了他的精辟见解。

郭增清
行政主任

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干部病房(二十病区)行政主任;
(十九病区)临床营养科行政主任兼肿瘤生物免疫治疗中心副主任
福建省肿瘤免疫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
福建省临床营养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营养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营养学部委员兼家庭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委员会主任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福建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编委;

协作、创新、共赢:深度解码CTORG发展的三大支柱

郭增清教授:“协作、创新、共赢”这三个词,高度概括了我们当前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核心方面。个人认为,“创新”是保障我们协作组能够长期发展的生命力;“协作”是确保各个项目能够具体落地的有效措施;而“共赢”,则是我们各项目能够获得长远发展的保证手段。在今天的会议中,我能感受到会议召集人对这几点的高度重视,从他们的讲解中可以看出,协作组未来的运行将充分体现公平、共赢、协作和创新的精神。

双向赋能:各级医院在协作平台中各取所需,共同成长

郭增清教授:协作组涵盖了全国数十家医院,其中既有国家级、省级医院,也有地市级医院,覆盖了各个层面,非常有代表性。对于平台而言,我们各家参与单位需要做的,就是高度重视协作组未来的每一个项目,确保研究能在各自医院顺利落地,加速患者入组,严格控制质量,从而推动研究成果的尽快产出。这些成果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学术论文的发表,也可以是未来转化成新药等等。

而从平台能获得什么,其实每个单位的需求不尽相同。有的单位希望平台能帮助培养优秀的青年人才;有的单位希望通过参与高水平研究,来学习如何规范地开展和执行临床研究;还有的单位,可能希望借此优化本单位收治病人的组成,增加需要进行研究的病例数。我听了会议的介绍,平台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对这些不同的需求做了很好的预设和规划,我相信大家只要有需要,都能从平台获得很好的学习和支持。

以我们单位为例,我们本身就得益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技术平移和管理平移,近几年已经对接了57项研究。因此,我们当前更多的需求是希望复旦肿瘤医院能为我们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人才。所以说,每个单位的需求是有差异的,而协作组正提供了满足这些差异化需求的可能。

致青年研究者:开阔视野、善于团结,构建跨领域团队是核心素养

郭增清教授:对于有志于从事临床研究的青年医生来说,他们的思想活跃,接受信息快,常常会有很多好的想法。但是,要把一个想法转变成一个可执行、被认可的临床研究方案,还需要培养很多核心素养。

首先,需要补齐短板。比如,如何进行规范的临床研究设计?如何避免统计学中常见的误区?这些都是需要去重视和学习的。同时,大家要认识到,现在的临床研究早已不是单纯的观察性研究,更多地需要与基础研究配套进行。对于有前景的研究,更要思考如何能尽快地开展进一步的转化研究。

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者,视野要开阔,不仅要有临床思维,还要具备基础研究和统计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当然,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在我看来,一名优秀的临床研究者,其最重要的核心素养是善于团结不同领域的人才。要善于组建属于自己的小型研究团队,当你能够整合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时,未来在设计一个好的研究方案时,就能够事半功倍。我也希望大家能带着更多更好的研究,参与到我们这个协作组中来。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06日
大cmy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 | 肿瘤科
创新是生命力,协作是落地计,共赢是发展保障
08月06日
乐凌云
余姚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好好学习
08月04日
乐凌云
余姚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