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学术周看点|《肺癌脑膜转移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07月19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7月14日~2025年7月20日,肿瘤资讯一周要闻。

1. 《肺癌脑膜转移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在肺癌的治疗领域,脑膜转移一直是晚期患者最具有挑战性的并发症之一,当前的治疗手段均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近日,《肺癌脑膜转移中国专家共识》(英文版)在《Thoracic Cancer》上正式发表。该共识围绕肺癌脑膜转移的诊断、分层管理、疗效评价体系、治疗方案及常见并发症和姑息治疗等五个方面共计形成25条推荐建议,为肺癌脑膜转移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提供参考。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2.2025 BOC/BOA | 葛睿教授:2024年度中国乳腺癌临床进展 

备受瞩目的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于7月4日至5日在古都南京拉开帷幕。众多肿瘤领域专家齐聚金陵,共同梳理过去一年中国临床肿瘤学的卓越进展,并深度解读刚刚落幕的ASCO年会前沿精粹。

在备受关注的乳腺癌专场上,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葛睿教授发表了题为“2024年度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的主题演讲。此次演讲集中呈现了中国学者在乳腺癌诊疗前沿的卓越贡献和成果,为乳腺癌的临床实践带来了新的启示和解决方案。

2024年度乳腺癌重要研究进展推荐: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新里程碑:TORCHLIGHT研究重塑一线治疗格局

EVER-132-002研究:ADC引领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热潮

CamRelief研究:早期TNBC新辅助治疗的革新探索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3. 突破治疗瓶颈!徐瑞华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有望改写晚期胃癌治疗格局

2025年7月16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领衔全国多中心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一项突破性临床研究成果:靶向CLDN18.2的抗体偶联药物SHR-A1904治疗晚期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

作为全球首个正式发表的靶向CLDN18.2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类ADC临床研究,该研究虽处于早期阶段,但意义重大。该研究首次验证了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类ADC在CLDN18.2阳性胃癌中的临床价值,丰富了该靶点的治疗策略,其偶联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与微管蛋白抑制剂无交叉耐药性,为紫杉类化疗失败或传统方案耐药的晚期胃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基于现有数据,6.0 mg/kg被确定为后续II/III期研究的推荐剂量。目前,团队已启动大规模III期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估其在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并探索与免疫治疗、化疗的联合方案,以期为患者带来更优的生存获益。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4. 【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白鸥教授:探索复发/难治DLBCL分层治疗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

备受瞩目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于2025年7月11日~13日在哈尔滨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CSCO携手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将汇聚海内外血液肿瘤领域的顶尖学者,旨在“立足临床,引领创新”。会议期间,【肿瘤资讯】在现场特别邀请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白鸥教授,围绕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分层治疗策略、新型靶向药物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解读与分享。

白鸥教授:在当下抗肿瘤治疗领域,尤其是淋巴瘤治疗中,药物选择丰富多样,对于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而言更是面临诸多治疗选择。因此,临床上该如何为这类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平衡疗效与安全性,实现精准化、个体化的分层治疗,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5. 【中国好声音】吴一龙教授团队:CTONG 2003初步结果为NSCLC脑转移患者一线治疗提供新证据

脑转移(BM)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回顾性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对NSCLC脑转移具有潜在获益。CTONG 2003是首个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近期发表于JTO

CTONG 2003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旨在评估卡瑞利珠单抗 vs 安慰剂+化疗±放疗用于晚期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CTONG 2003初步结果表明,对于初治NSCLC脑转移患者而言,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和放疗可带来更优的iPFS和PFS;且治疗方案显示出可控的安全性,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6. 他莫昔芬相关药物性肝损伤:一位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案例

他莫昔芬作为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广泛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在多数情况下,它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然而,近年来文献逐渐发现,其少数情况下可能诱发严重的肝脏毒性反应,尤其是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本文通过一个实际病例,系统回顾了患者从服药到诊断、治疗再到康复的全过程,为临床医生在用药安全管理中提供参考。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7. 2025 ESMO GI丨全球顶尖专家前沿视角下,引领消化道肿瘤治疗变革的关键发现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胃肠道肿瘤大会(ESMO GI)于7月2日至7月5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隆重举行,会议期间公布了众多消化道肿瘤的前沿成果,涵盖了免疫疗法、靶向治疗和联合策略等多个方面,为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肿瘤学家围绕这些前沿成果分享了各自的临床经验和见解,共同探讨了消化道肿瘤的未来治疗方向。

胰腺癌领域,RAS靶向治疗成为焦点。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Eileen M. O'Reilly教授强调了RAS突变检测在指导治疗决策方面的重要性

结直肠癌领域,马德里奥克托布雷大学医院的Rocío García-Carbonero教授指出,与标准化疗相比,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可显著改善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2025年ESMO GI大会公布了众多消化道肿瘤的前沿成果,从胰腺癌中RAS靶向治疗的出现,到结直肠癌、肝细胞癌和胃食管癌中免疫疗法和联合策略的不断改进,这些发现为改善患者预后和建立新的治疗标准奠定了基础。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8. 【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圆桌论道:破局RRMM治疗困境,CAR-T与双抗谁能破局当下?

备受瞩目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于2025年7月11日~13日在哈尔滨隆重举行。在本次大会的圆桌讨论环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李春蕊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高广勋教授以及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董敏教授,围绕“RRMM患者的治疗路在何方”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本次圆桌讨论在思想的碰撞中落下帷幕。三位教授的精彩分享勾勒出RRMM治疗领域一幅充满希望的全景图。我们已经从一个选择有限的时代,迈入了一个“武器”众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多选时代”。

从CAR-T的深度缓解,到双抗的灵活便捷,再到不同机制药物的智慧联合,治疗路径的多元化,最终指向的是个体化精准治疗的核心目标。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FF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20日
孙煜
聊城市肿瘤医院 | 呼吸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7月20日
舒颖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 | 肿瘤内科
对于初治NSCLC脑转移患者而言,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和放疗可带来更优的iPFS和PFS;且治疗方案显示出可控的安全性,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07月20日
高阳阳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肺癌脑膜转移专家共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