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主鸿鹄教授:深度解码白血病治疗的范式革命与未来之路

07月18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备受瞩目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于2025年7月11日~13日在哈尔滨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CSCO携手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汇聚海内外血液肿瘤领域的顶尖学者,旨在“立足临床,引领创新”。

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别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鸿鹄教授,围绕着急性白血病治疗进展进行分享,详情如下。

主鸿鹄
教授、博导和博士后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
教授、博导和博士后导师,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
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国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金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白血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细胞分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主鸿鹄教授从事血液病一线临床工作30年
主要学术成就:
第一,创立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不化疗的家庭治疗新方案”,根治率>95%【J Clin Oncol (2013) 、N Eng J Med (2014a,2014b)、Lancet Oncol (2018) 、Blood (2016, 2018, 2019) ,J Hematol Oncol (2022) 】
第二,创立了“DAV治疗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新方案”,缓解率>90%【Lancet Haematol (2022) 】
第三,在国际上首次定义了一种新的白血病类型—RARG重排AML【Leukemia (2018) 、Leuk Res (2019) , Blood Advance (2023) 】以通讯/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9篇,最新总IF: 1064分,F1000论文1篇。论文发表在《N Eng J Med》(2篇)、《Lancet Oncol》、《Lancet Haematol》、《J Clin Oncol》 、《Blood》(5篇)、《Leukemia》等。国际大会特邀/口头报告12次,主持9个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个国家重点研发、5个国自然、3个省部级重点课题),总科研经费>4000万。研究成果写入12个国际/中国白血病指南/共识。作为执笔人参与4个中国白血病指南的制定,研究成果2次入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十大进展》。国际检索及分析机构Healsan Consulting LLC和Stork统计了全球白血病领域在2015-2020年发表的SCI论文,位居白血病领域中国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位列第二名

聚焦AML高危复发与耐药:从精准分层到机制研究的破局之路

主鸿鹄教授: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一线治疗中,特别是对于老年或不耐受强化治疗的患者,以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为代表的方案,已将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由既往的10%-20%显著提升至约60%。然而,AML患者缓解后复发的问题依然严峻,近70%的患者最终仍会面临疾病复发。因此,如何有效清除微小残留病(MRD)、预防复发,是AML当前及未来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

为应对此挑战,目前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高危AML患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强化。 即在初治阶段即识别出预后不良、易于复发或耐药的AML患者群体。

例如,携带TP53突变、KMT2A(曾用名MLL)重排或复杂核型等高危遗传学特征的患者,其复发风险显著增高。针对这类患者,在初始治疗时即需设计个体化的联合治疗策略以降低复发风险。具体而言,对于携带KMT2A重排的患者,可联合Menin抑制剂;对于伴有FLT3突变的患者,则应加用FLT3抑制剂;而对于TP53突变的患者,尽早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策略。

第二,深入开展关于耐药机制的基础研究。 这需要对比分析经维奈克拉联合方案治疗后耐药复发的AML患者与初诊患者的原代白血病细胞,深入探究其在基因组学层面发生了哪些关键变化,从而锁定导致耐药的核心驱动事件。

基于这些发现,开发针对新发关键突变或激活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并构建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是有效克服耐药、进一步提升AML治愈率的必由之路。

从一线治疗到耐药攻坚:Menin抑制剂在白血病中的应用全景与探索

主鸿鹄教授:近期,髓系白血病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是针对KMT2A(曾用名MLL)基因重排这一高侵袭性亚型的靶向治疗。该亚型在髓系白血病中占比虽低于10%,但其复发率极高,因此开发新型靶向药物的需求十分迫切。

Menin抑制剂的问世,为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早期临床数据显示,Menin抑制剂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R/R)患者的缓解率可达20%以上;当其与标准化疗或阿扎胞苷联合应用时,患者的缓解率可进一步提升至30%-50%。

基于其在R/R患者中的显著疗效,Menin抑制剂在髓系白血病一线治疗中的应用潜力也备受关注。最新数据显示,在一线治疗中,Menin抑制剂与标准化疗(如“7+3”方案)的联合,或在不耐受强化的老年患者中与维奈克拉+阿扎胞苷方案组成的三联方案,均展现出优异的疗效,单疗程缓解率高达80%以上,部分研究中接近90%,为该高危亚型患者提供了前景广阔的一线治疗新选择。

此外,作为高效的挽救治疗手段,Menin抑制剂也为R/R髓系白血病患者实现缓解、并成功桥接至后续的allo-HSCT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Menin抑制剂的应用也面临获得性耐药的挑战。部分患者在治疗2-3个月后即可出现耐药,其总体发生率约为37%,因此,克服耐药是提升其长期疗效的关键。

本团队近年来已针对此问题开展了基础研究,旨在阐明Menin抑制剂的潜在耐药机制。在此基础上,团队正积极探索通过联合治疗克服耐药的策略,相关临床应用已在部分患者中启动并观察到令人鼓舞的早期结果。期待这些新的联合方案能为这类难治性白血病患者带来更优的治疗选择。

当“无化疗”成为可能:新型疗法对急性白血病移植策略的冲击与变革

主鸿鹄教授:近年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理念正经历深刻的范式转移。传统的治疗模式依赖于强度递增的化学治疗,并以allo-HSCT作为高危患者的核心巩固手段。然而,随着靶向、免疫及细胞治疗等创新疗法的涌现,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已获显著提升,这正深刻地重塑着移植在治疗体系中的地位。

在部分特定亚型中,移植的必要性已显著降低。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三氧化二砷(ATO)的双靶向联合方案已实现“无化疗”治疗,其治愈率超过90%,使得该亚型患者已基本不再需要移植。

对于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 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为基石,联合类固醇、BCL-2抑制剂或免疫治疗药物的“无化疗”或“轻化疗”方案,已将患者的3年无事件生存率提升至90%左右,显著优于传统移植约70%的疗效。因此,移植在急性白血病一线治疗中的地位正被这些高效低毒的靶免联合方案所取代

此外,在老年AML患者中,以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为代表的靶向联合方案,已大幅提高缓解率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未来,在此基础上继续联合Menin抑制剂、IDH1/2抑制剂、FLT3抑制剂等新型靶向药物,有望进一步提升疗效,从而进一步削弱移植在老年AML一线治疗中的必要性。

综上,未来allo-HSCT的角色将更多地聚焦于R/R患者群体。而在初治患者中,靶向与免疫联合治疗将成为主流选择。一个“精准靶向,靶免联合”的全员获益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期待这些创新疗法与成果能加速临床转化,惠及更多白血病患者。

责任编辑:Cherry
排版编辑:Cherr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19日
杨千一
济源市肿瘤医院 | 放射治疗科
内容新颖保持关注
07月19日
刘蕊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7月19日
李晓红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内科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理念正经历深刻的范式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