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乳腺癌专科护理:与癌争锋乳腺癌学术沙龙第六期顺利召开

07月17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6月30日,由江苏省老年医学会、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南京滨江肿瘤研究院主办,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南京大学临床肿瘤研究所乳腺癌中心承办的“与癌争锋-乳腺癌学术沙龙第六期 乳腺癌专科护理”顺利召开。会议围绕护理工作如何从理念到实践进行全面“升级”展开了深度交流,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对话。

开幕致辞

会议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姚永忠教授致辞中拉开帷幕。姚教授表示,随着乳腺癌治疗迈入“全程化管理”时代,专科护理的价值与重要性正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他强调,护理的角色已不再是传统的辅助定位,而是升华为直接影响患者长期预后与生活质量的核心力量。他指出,在当前复杂的治疗体系下,“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理念被赋予了更深刻的现实意义,因为护理团队的专业水平与服务质量直接决定了患者的最终获益与满意度。

姚永忠.png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袁玲教授指出,医护如一家,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在乳腺癌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医护团队的共同使命,已从单纯的疾病治疗,升华为对患者的全程管理与深度关怀,需要去倾听和理解患者在整个病程中的感受、体验与困惑。本次学术沙龙为护理同仁们提供了一个探索全程管理、交流心理护理等前沿议题的宝贵平台,希望大家收获满满。

6期566.png

智慧交锋:学术报告与深度讨论

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许丹丹教授主持下,西安交通大学周凯娜教授首先为大家系统介绍了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程序及要素。她指出,一个高质量的护理干预方案,是对临床工作的科学凝练与升华,其核心在于将日常经验转化为一套兼具科学性、针对性与可行性的行动蓝图。它始于对临床具体问题的精准定义,并以扎实的理论框架和循证依据为基石,旨在使护理工作更具深度与效能。整个构建过程需高度兼顾方案的可操作性、以及护患双方的接受度,最终形成一份明确阐述“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三大要素的实践指南。

随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孙小玲教授万婠教授围绕上述讲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两位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对未来乳腺癌护理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展望,共同为与会者描绘了一幅更立体、更深入、也更富人文关怀的乳腺癌护理科研蓝图。

6期942.png

接下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马倩教授带来了题为“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乳腺癌患者中应用”的精彩报告。她指出,随着国家层面及临床实践对中医药价值的日益重视,中医护理正作为西医综合治疗模式的有益补充,在改善肿瘤患者症状、提升就医体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马教授强调,医学的终极目标是“治愈与关怀”,而中西医结合护理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生动实践。她展望,未来将中医“整体观”与“辨证施护”的个体化智慧,同西医“精准化”与“标准化”的严谨优势相结合,必将构建一个优势互补、更富温度的创新型护理新模式。

6期1194.png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史俪靖教授、赵莉教授分别就中医护理的应用分享了临床经验。两位专家一致表示,希望未来能加强中医科室与乳腺专科之间的深度协作,通过整合临床资源,开展更大规模的护理研究,从而为这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依据,并不断优化、完善现有的护理方案。

6期1331.png

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严婷婷教授主持下,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武丽桂教授分享了乳腺癌放射性皮炎的护理。她指出,放疗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约80%-90%的放疗患者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炎,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时甚至会中断必要的抗肿瘤治疗。目前,有循证医学验证的预防手段较少,基于标准和规范的护理,可以减轻皮损、保障治疗顺利进行。临床中,强调通过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动态评估,规范、分级的全程化护理。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李善萍教授、袁万燕教授从丰富的临床实践出发,对如何管理放射性皮炎进行了深化与延展。李善萍教授指出,当前护理的核心正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赋能”患者,通过系统性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识别皮肤的“求救信号”以实现早期干预。袁万燕教授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这种赋能与护理必须更加精细化,需根据患者不同的手术史(如保乳、全切或假体植入)提供差异化的个体护理方案。

6期1745.png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郭苗苗教授从乳腺癌全程管理背景、“互联网+”全程管理模式介绍、乳腺癌全程管理效果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乳腺癌全程管理模式的应用。她指出,面对乳腺癌患者基数庞大、院外康复周期长的现状,传统人工随访模式已难以为继。为此,鼓楼医院乳腺中心构建了一套“互联网+全病程管理”模式,该模式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通过医护工作站与患者专属小程序,打通院内与院外,实现了从精准筛查、治疗期干预到院外康复随访的闭环式、全周期管理。郭教授表示,未来团队将进一步利用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让管理系统更加智能化。同时,将从患者报告结局(PROs)、成本效果分析、医疗质量等更多维度,对该模式的价值进行更全面的评价,惠及更多患者。

郭苗苗.png

在讨论环节,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陶亭亭教授、周利教授对全病程管理模式发表了各自见解。全病程管理模式在极大提升医疗效率与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对护理团队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需在专家引领下,通过强化专项培训等方式,推动该模式向更深、更实、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向持续精进。

6期2201.png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袁玲教授为本次学术沙龙作了精彩总结。她指出,本次会议不仅系统梳理了从全程管理到中医支持的多元化护理策略,更是一次宝贵的思想碰撞,为大家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希望所有同仁依托现有成熟的方案与临床数据,共同推动护理研究的科学化与成果的普及化,携手将乳腺癌护理事业做得更深、更实,如“粉红丝带”般展现中国护理人的卓越风采。

12e067a702bd5aaec385d5bba344eab.pn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