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圆满落幕。会中,针对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精准治疗报告了多项最新成果,为临床实践及临床研究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迪。2024年,CROWN研究公布了5年随访结果,洛拉替尼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仍未达到,最终PFS有望超过10年,亚洲患者5年脑转移累积发生率为0%,为其奠定了在ALK阳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如何制定NSCLC患者的优化管理策略,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2025年7月9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TOP TALK肺越环球线上国际学术交流会成功召开。会议聚焦于2025年ASCO大会中驱动基因阳性NSCLC治疗的新进展,探讨了脑转移患者的管理策略,中外专家共同分享了临床实践经验,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外学术交流。
本次会议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洪璇教授担任主持,西班牙Vall d’Hebron大学医院Enriqueta Felip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钟润波教授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阿曼教授进行学术分享,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孔雁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袁冬梅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张永昌教授则参与了会议的讨论环节。
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韩宝惠教授对会议作开场致辞。如今,全球范围内,NSCLC的诊疗发展迅速,新型治疗手段不断更新、涌现。此次线上会议旨在与国际专家开展跨国界学术交流和分享,促进NSCLC诊疗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期待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专家的独特观点,在思想碰撞中为与会者带来启发,促进临床研究成果向实践的转化,惠及更多患者。
Session 1:POST-ASCO
报告主题:2025 ASCO:驱动基因阳性NSCLC的新进展
Enriqueta Felip教授分享了2025年ASCO大会中驱动基因阳性NSCLC诊疗的最新进展:
● NeoADAURA研究中显示,在EGFR突变的II-IIIB期患者中,新辅助奥希替尼±化疗对比新辅助化疗显著提高了主要病理缓解(MPR)率,新辅助奥希替尼+化疗对比新辅助化疗在无事件生存期(EFS)方面的HR为0.50(P=0.0382)。
● LAURA研究显示,对于EGFR突变的III期不可切除患者,根治性放化疗后奥希替尼巩固治疗对比安慰剂治疗,总生存期(OS)HR为0.67(P=0.140),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显示了改善趋势。
● HARMONi-A研究显示,在EGFR-TKI经治的EGFR突变患者中,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降低了48%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OS HR=0.79。
● SACHI研究显示,EGFR-TKI治疗后疾病进展且存在MET扩增的患者,使用赛沃替尼+奥希替尼对比化疗,无论患者既往是否接受过一代、二代EGFR-TKI治疗,均显著改善了PFS(HR 0.34,P<0.0001)。
● HERTHENA-Lung02研究显示,对于三代EGFR-TKI经治患者,HER3-DXd对比化疗提高了9个月PFS率(29% vs. 19%),PFS HR=0.77(P=0.011)。
● OptiTROP-Lung03研究显示,在既往经治的EGFR突变患者中,芦康沙妥珠单抗对比多西他赛取得了更好的客观缓解率(ORR:45.1% vs. 15.6%),PFS HR=0.30(P<0.0001),TROP2高表达患者接受芦康沙妥珠单抗治疗的缓解率更高。
● ABBV-400、埃万妥单抗、adagrasib及GFH375等新药的研究进展同样值得关注。
Enriqueta Felip教授指出,CROWN研究此前发表的结果显示,洛拉替尼一线治疗ALK阳性患者,5年PFS率达到60%,对比克唑替尼的PFS HR=0.19,在基线脑转患者中PFS HR更是达到0.08,83%的基线脑转患者颅内病灶5年未进展,基线无脑转移患者则96% 5年未发生脑转移。本次ASCO大会中,一项研究报告了接受洛拉替尼治疗的患者的缓解深度与PFS获益间的联系,结果显示,CROWN研究中深度缓解患者(75%-100%,占比34%)的PFS获益更多,5年PFS率可达到75%。
报告主题:ASCO中国之声
钟润波教授分享了2025年ASCO年会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的重磅研究成果。
一项I期研究报告了靶向Nectin-4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SHR-A2102在晚期实体瘤中的应用结果,针对缺乏标准治疗或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在经剂量爬坡确定了6mg/kg和8mg/kg的剂量后,研究总计入组了369例患者。安全性分析显示其不良反应谱与同类ADC相似,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间质性肺炎及≥3级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仅各有1例。在EGFR突变NSCLC中ORR达到43.5%,缓解持续时间(DoR)尚未成熟。
另一项研究则为随机、盲法、多中心III期COMPASS研究,评估了在PD-L1阳性的晚期患者中,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对比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IRC评估的PFS方面,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对比帕博利珠单抗显著改善(11.0个月 vs. 7.1个月,HR 0.70;P=0.0057),鳞癌患者、PD-L1高表达、肝转移患者获益更多。两组ORR分别为57.3%和39.5%。
钟润波教授最后分享了一项在中国ALK融合阳性患者中评估ALK-TKI选择考量的研究。研究结果指出,从患者角度来看,PFS是选择药物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其次为脑转移疗效,对于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希望以更长的PFS作为补偿。94.13%的患者更倾向于可能有更高高脂血症风险,但可将PFS由3年延长至5年的治疗方案。
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在韩宝惠教授的主持下,孔雁教授、袁冬梅教授、张永昌教授与Enriqueta Felip教授围绕本次ASCO年会中NSCLC领域的研究进展与ALK-TKI的排兵布阵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孔雁教授指出,COMPASS研究显示了PD-L1阳性患者中免疫联合抗血管对比单免可带来更多获益,特别是鳞癌、PD-L1高表达和肝转移人群,提供了一种可选的一线治疗策略。该联合模式在PD-L1 1%-49%人群中与免疫联合化疗的对比值得期待。此外,CROWN研究验证了缓解深度与PFS获益间的关联,提示缓解程度更深的患者获益更多。CROWN研究显示洛拉替尼的一线治疗为患者带来了史无前例的PFS表现,并具有良好的预防新发脑转移效果,考虑到既往二代ALK-TKI一线治疗的患者中约40%可能无法接受后线ALK-TKI治疗,因此应该好药先用。
袁冬梅教授表示,NeoADAURA研究报告的结果未达预期,COMPASS研究中免疫联合抗血管的模式则令人印象深刻。
Enriqueta Felip教授则指出,目前在临床实践中,ALK阳性患者均会在一线使用洛拉替尼,CROWN研究支持了洛拉替尼在一线治疗的优先使用。对于治疗后进展患者,如果出现局部进展,可以联合放疗,如果经检测继发了ALK突变,第四代ALK-TKI未来可能发挥作用,也可以参与临床研究,或选择在洛拉替尼的基础上联合化疗进行尝试。针对张永昌教授关于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的话题,Enriqueta Felip教授则表示,中国临床研究资源丰富,医药研发和创新极具活力,各大学术会议中中国研究者的身影越来越多,中国的科研人才为临床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引领了领域的发展。
Session 2:预防新发脑转
报告主题:预防新发脑转移,延长生存——洛拉替尼开拓肺癌抗脑转新时代
王阿曼教授分享了针对肺癌脑转移的预防、治疗策略。肺癌是脑转移发生率最高的癌症,ALK阳性患者则是脑转移的高发人群。脑转移是患者实现长生存的重大障碍,还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王阿曼教授指出,基线无脑转移患者在接受二代ALK-TKI一线治疗后,仍有较高比例可能发生脑转移,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基线无脑转移患者新发脑转移或死亡的发生率可达72%,基线无脑转移患者5年脑转移累积发生率可达20%。洛拉替尼作为新型ALK-TKI,通过结构设计具有了更好的血脑屏障透过率,在CROWN研究中,无论针对基线脑转移患者还是基线无脑转移患者,对比克唑替尼均具有更好的颅内疗效,颅内完全缓解(CR)率可达到58%。目前在指南中,洛拉替尼也已获得推荐用于脑转移患者的治疗。
王阿曼教授表示,对于基线无脑转移患者,设计一线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对脑转移的预防,应优先使用三代ALK-TKI以获得更长的PFS,预防脑转移的发生。在CROWN研究中,对于基线无脑转移患者,洛拉替尼一线治疗的5年无颅内进展率达到96%,可长期有效预防脑转移,在亚洲患者中的5年累积脑转移发生率更是为0%。
王阿曼教授强调,“好药先用”的3+X模式,可以达到更长的PFS,在临床实践中应优先考虑一线使用洛拉替尼,以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的PFS。使用洛拉替尼预防脑转移,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建设“健康中国2030”也有积极意义。
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在洪璇教授的主持下,孔雁教授、袁冬梅教授、张永昌教授与Enriqueta Felip教授围绕制定ALK-TKI治疗方案时的考量因素及洛拉替尼的脑转移预防作用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孔雁教授表示,一线ALK-TKI的应用需考虑患者临床特征、ECOG PS评分、脑转移情况、分子特征、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经济学因素等。CROWN研究中洛拉替尼一线治疗的中位PFS预测已经达到10年,PFS2同样持续获益,亚裔人群、V3变体、合并TP53共突变患者也可明显获益。在基线无脑转移患者中可有效预防脑转移发生。2025年ELCC报告的一项基于匹配调整的间接比较中,洛拉替尼对比二代ALK-TKI的PFS优势明显,基线无脑转移患者的获益更为显著,进一步支持洛拉替尼作为临床首选。
袁冬梅教授同样表示,PFS和颅内疗效是制定治疗方案时考量的关键因素,对于ALK阳性患者,CROWN研究支持洛拉替尼是很好的一线治疗选择。
针对“好药兜底”和“好药先用”两种治疗策略的抉择,Enriqueta Felip教授表示更倾向于优先使用最强效的药物,如同在EGFR突变患者中三代EGFR-TKI是一线治疗首选。优先使用二代ALK-TKI,再在后线序贯使用洛拉替尼,患者的可能获益不如一线使用洛拉替尼。
张永昌教授同样赞成“好药先用”的思路,支持将洛拉替尼作为一线治疗。
总结
精彩的讨论过后,本次会议圆满落下帷幕。洪璇教授在最后的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中各位嘉宾进行了深度的学术交流,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期待未来见证更多中国研究者产出的优秀科研成果,共同开启NSCLC治疗的新篇章。同时,期待通过本次会议加深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开展更多全球临床研究,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