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马军教授:从创新到传承,中国血液肿瘤正迎来“黄金时代”!

07月17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备受瞩目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于2025年7月11日~13日在哈尔滨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CSCO携手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将汇聚海内外血液肿瘤领域的顶尖学者,旨在“立足临床,引领创新”。

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围绕中国血液肿瘤的发展历程及本次大会召开的临床意义进行分享,详情如下。

马军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席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肿瘤学科专家组组长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总编辑

实力为证,创新为核:“中国智慧”正重塑全球血液肿瘤探索格局

马军教授:诚如大家所见,今年是我国血液肿瘤药物审批的丰收之年。一系列创新药物相继获批,不仅涵盖了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骨髓纤维化等多个亚型,近期更有一款靶向HDAC与PI3K的双靶抑制剂以及一款新型BCL-2抑制剂获批上市。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我国本土医药企业在原研药领域取得的卓越突破,实现了从“me-too”到“me-better”,乃至从“fast-follow”到“first-in-class”的跨越式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血液肿瘤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也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彰显。在今年的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以及国际恶性淋巴瘤会议(ICML)等顶级国际学术盛会上,来自中国的研究报告占比已从过去的约17%跃升至24%,占据了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份额,其中口头报告的数量亦显著增多。这抹亮眼的“中国红”,正是我们老、中、青三代血液肿瘤同仁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最佳证明,标志着我们正稳步迈向世界学术舞台的中央。

在细胞治疗领域,特别是CAR-T细胞疗法上,我国的发展已与美国等领先国家基本实现同步,甚至在某些方面展现出引领之势。目前国内已有6款CAR-T产品获批,覆盖B细胞淋巴瘤及白血病等多个适应症,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在该前沿领域的突出贡献。

因此,本届CSCO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恰逢其时,将系统性地集中展示近一年多来“中国智造”的创新成果与临床经验,包括众多“me-better”及“first-in-class”药物的最新数据,彰显了我国新药研发正日益与国际前沿接轨。今天的会议正是中国血液肿瘤事业发展的缩影与检阅。我们热切期待在明后天的会期中,能够交流、汲取更多宝贵的临床经验与循证医学证据,并见证更多源自中国的创新药物研究在此发布。

秉承初心,创新致远:从CSCO 27年征程看中国血液肿瘤的崛起之路

马军教授:总体而言,无论是本次盛会还是CSCO学会本身,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始终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为了创新”。这与CSCO自1997年创立之初便确立的“团结协作、务实创新”八字方针一脉相承。而所有本土企业的药物研发,其最终目的也只有一个,即服务于患者。

现阶段,中国研究者的目标非常明确,即让我国血液肿瘤患者能够与国际同步,获得最前沿、最优质的治疗。这包括了传统的化疗、精准的靶向药物、创新的大小分子药物,以及先进的细胞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作为一名血液肿瘤临床医生,我欣喜地看到这些努力已结出硕果。在淋巴瘤领域,部分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已可实现治愈,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等惰性淋巴瘤则迈入了“无化疗(Chemo-free)”时代,患者得以长期高质量生存。

在白血病领域,我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20年无病生存率已达80%~90%,与国际先进水平持平;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愈率也已接近90%。在细胞治疗方面,CAR-T细胞疗法已成功应用于众多末线治疗的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为他们带来了新的生机。

CSCO走过的这27年,始终坚守着“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为了创新”的初心,而本届大会的宗旨亦在于此。我们热切期待在接下来的会期中,能够听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学术声音,看到更多中国创新药物的临床试验证据。唯有如此,中国的血液肿瘤治疗才能真正与国际前沿并轨,研发出更多优秀的血液肿瘤药物,最终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患者。

传承与开拓:铸就中国血液肿瘤事业的希望基石

马军教授:当前,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便是加强对中青年医生——血液肿瘤诊疗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因为他们代表着中国血液肿瘤领域的未来与希望。因此,在此次大会中特别为中青年医生搭建了展示学术成果的平台,鼓励其分享临床经验与研究心得

同时,我们也积极支持他们赴海外顶尖中心学习深造,以期将国际上最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引回国内。我们坚信,这批充满活力的中青年力量,在资深前辈的悉心指导下,必将有力推动我国血液肿瘤事业与世界前沿水平的全面接轨。而这一切努力,最终都将汇聚于我们始终不渝的宗旨——一切为了中国的患者。

责任编辑:Cherry
排版编辑:Cherr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18日
杨胜
滨州市人民医院 | 血液内科
马教授是咱血液界的前辈,一直引领世界、引领中国的学术方向,永远在最前沿,学术领袖。
07月18日
刘永亮
平遥中都乡卫生院 | 肿瘤内科
我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20年无病生存率已达80%~90%
07月18日
郭小花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肿瘤内科
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