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方文涛教授:规范引领,创新驱动,持续提升胸腺肿瘤诊疗水平

07月17日
来源:肿瘤资讯

近日,由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肺癌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承办的“CACA肺癌整合治疗大会”在上海盛大召开。本次大会以“整合·突破·共赢”为核心理念,设立主会场及四大主题分会场,涵盖创新实践、新兴治疗、早期肺癌免疫、提升肺癌五年生存率等多个核心专题,通过主旨报告、多学科研讨等形式,聚焦早期肺癌精准筛查技术迭代、围术期多模态治疗优化、个体化诊疗方案升级等领域热点问题。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方文涛教授解读胸腺恶性肿瘤治疗的现状、困境与未来方向,以期为胸腺肿瘤患者开辟生存新路径。

方文涛
胸外科主任、教授、博士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胸外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胸外科质控中心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及微创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胸心外科学会肺癌专家组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学组委员
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多学科临床科学委员会委员
胸部肿瘤分期委员会(SPFG)数据质量委员会委员及胸腺肿瘤分期委员会M分期组长
国际胸腺瘤研究会(ITMIG)教育委员会主席
国际食管疾病协会(ISDE)会员
欧洲胸心外科协会(EACTS)胸外科部执行委员会委员
美国胸心外科协会(AATS)会员
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协会(ASCVTS)胸外科部执行委员会委员
亚洲胸外科学院(ATA)发展部主席
担任《Mediastinum》杂志主编、《Shanghai Chest》执行主编、《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s》副主编和《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Frontiers in Surgery》、《Chinese Medical Journal》、《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等SCI期刊编委、《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等核心期刊编委。

胸腺肿瘤诊疗规范化的挑战与突破

方文涛教授:胸腺肿瘤作为胸部肿瘤的重要类型,其生物学行为与肺癌存在显著差异。这类肿瘤通常恶性程度较低,早期患者通过根治性手术即可获得良好预后,因此临床综合治疗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难以根治切除的患者、病理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以及组织学高危型(B2/B3型胸腺瘤、胸腺癌及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这些患者即使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仍面临较高的复发转移风险,亟需规范化的综合治疗策略。

胸腺肿瘤综合治疗体系的建立面临一些挑战:其一,现有诊疗指南(包括NCCN、ESMO及国内指南)主要基于回顾性研究和小样本Ⅱ期临床试验,证据等级有限;其二,疾病进展缓慢导致长期随访数据匮乏;其三,缺乏国际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国际胸腺肿瘤协会始终致力于建立标准化共同语言框架,包括推动TNM分期系统(第9版)、更新WHO组织学分型标准、制定ICCR病理报告规范等。

当前临床研究的核心矛盾在于,多数研究仍沿用陈旧的Masaoka分期系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质量的提升。为此,国际胸腺肿瘤协会在新版标准中强调所有临床试验采用TNM分期系统,并建议期刊审稿人、学术会议均以此为标准。这种标准化语言体系的建立,将为多学科协作诊疗和国际多中心研究奠定坚实基础,最终推动胸腺肿瘤诊疗规范的全球化发展。

胸腺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方文涛教授:胸腺肿瘤的预后关键取决于根治性切除的实现程度。近二三十年来,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显著降低了手术风险、减轻了患者痛苦并改善了术后生活质量。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根治性切除的治疗原则始终未变。这意味着单纯依靠外科技术进步难以进一步提升肿瘤学疗效,这也凸显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传统上,胸腺肿瘤的综合治疗主要局限于术后辅助放疗和术前新辅助化疗。但值得注意的是,现有指南推荐缺乏强有力的临床证据支持,实际临床实践中这些治疗模式的疗效也确实有限。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模式,如诱导同步放化疗或序贯放化疗,这些方案在Ⅱ期临床试验中已显示出潜在优势。

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的涌现,胸腺肿瘤的系统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从晚期二线治疗开始,逐步向一线、辅助和新辅助治疗推进。免疫治疗方面,两项Ⅱ期临床研究结果已被纳入国际指南推荐;MARBLE研究证实了免疫联合化疗在晚期胸腺癌患者一线治疗中的价值;抗血管生成药物如仑伐替尼也已成为晚期肿瘤二线治疗选择;我国开展的AL3810Ⅱ期临床研究结果已在ESMO Asia大会上发表。当前,研究者们正在积极探索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免疫治疗的联合方案,以及免疫联合化疗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多项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展望未来,这些创新药物和治疗模式的突破有望显著提升胸腺肿瘤的治疗效果,正如本次会议上热议的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进展一样。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些创新将为胸腺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愈机会和生存获益。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18日
陈州华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科
规范引领,创新驱动,持续提升胸腺肿瘤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