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前列腺癌治疗期间的神经系统损伤管理策略

07月1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引言: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老年男性中发病率较高。前列腺癌患者经内分泌治疗后,因雄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认知改变、疲乏、跌倒等神经系统损伤相关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本期肿瘤资讯特别邀请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秦卫军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傅斌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魏强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古迪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兰卫华教授深入探讨前列腺癌与神经系统损伤的关系,分享前列腺癌患者治疗中神经系统损伤的风险管理,以期对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帮助。

前列腺癌与神经系统损伤的关联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位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死亡率第7位,呈现“发病率与死亡率双高”的态势1。其中60岁以上老年群体是前列腺癌好发人群,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进展是导致前列腺癌发病率死亡率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年龄增长本身会导致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如白质病变增加、灰质体积减少等,这些变化会加速大脑的正常老化过程,使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损伤。

在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常发现其存在多种神经系统损伤相关症状,如疲乏、跌倒、癫痫和头痛等,且不同症状的发生率均处于较高水平,给患者的日常活动、心理状态及社交功能带来了诸多挑战。

雄激素抑制引发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

睾酮作为最主要的雄激素,具有神经保护特性,能够支持神经元的存活、增加抗氧化活性以及维持突触的可塑性,对大脑具有神经保护和抗炎作用2,3。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缺乏可导致大脑中雄激素受体(AR)表达水平较高的区域发生神经认知改变,如前额皮质、顶叶和海马。一项纵向研究4发现男性雄激素水平(总睾酮、游离睾酮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认知能力下降或痴呆症发生呈负相关。

前列腺癌多为雄激素依赖性肿瘤,主流药物仍聚焦于内分泌性腺轴,主要治疗方式为抗雄激素治疗。而雄激素剥夺治疗(ADT)虽能延缓疾病进展并缓解转移症状,但并非治愈性治疗,属于姑息疗法,且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研究表明5,ADT通过降低睾酮水平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导致神经保护因子减少,β-淀粉样蛋白积累增加,神经元凋亡加剧,进而影响神经信号传递和认知功能。一项大规模真实世界数据证实6, ADT可能通过加剧睾酮缺乏加速阿尔茨海默症进展,进而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因此,临床上需重点关注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对患者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

ARPI对神经系统损伤的选择优化

动物试验发现7,即使未接受任何治疗,肿瘤的存在即可导致前列腺癌小鼠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损伤。此外,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ARPI)治疗前,由于血脑屏障已处于脆弱状态,ARPI可能通过抑制雄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或直接增强外周免疫反应,进一步破坏血脑屏障导致神经系统损伤。

临床前研究显示8,与其他新型ARPI相比,达罗他胺的血脑屏障穿透率降低了整整10倍,这使得其中枢神经系统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下降。Meta分析显示9,10,使用ARPI治疗的患者中,与其他ARPI对比,达罗他胺的认知功能障碍、疲乏和跌倒风险方面更低。

前列腺癌认知功能的评估与管理

前列腺癌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估与管理是临床诊疗中的重要环节。基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建议采用标准化评估路径对患者认知功能状态进行基线和动态定期监测,以便早期识别和评估执行功能、记忆及注意力等领域的细微损伤。

在治疗策略方面,应优先选择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并针对高龄、基础认知障碍等高危人群实施重点监测。同时,需建立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整合肿瘤科、神经内科及康复医学等多学科资源,通过药物调整、认知训练及生活方式干预等综合措施,有效降低治疗相关并发症(包括癫痫发作、跌倒事件及疲乏等)的发生风险。临床实践中还应重视个体化评估,根据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以优化整体预后。 

秦卫军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疲劳乏力最为常见,其次是认知功能障碍和情绪障碍,而癫痫发作相对少见。鉴于这些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共识来指导管理。共识应明确不同级别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分级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如神经保护药物、心理干预或抗癫痫治疗等,以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导。而对于已出现症状的患者,则需制定个体化的干预策略。最后,要完善MDT管理,希望能更精准地识别、预防和处理新型内分泌治疗的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不良反应,从而优化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

傅斌教授:晚期高危高风险前列腺癌的治疗策略中,新型内分泌治疗(NHT)和ADT治疗已成为基石性治疗方案。与传统化疗相比,NHT具有显著优势:其一,化疗受限于累积毒性难以长期持续;其二,以达罗他胺为代表的NHT药物直接靶向雄激素受体通路,在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其副作用(如认知功能障碍等)较化疗更为可控。在临床实践中,要始终遵循"疗效与安全性并重的原则,通过个体化用药方案优化治疗选择。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对于接受长期内分泌治疗的患者,需系统评估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最终实现"让患者不仅活得更久,更要活得更好"的治疗目标。

魏强教授:老年患者常合并神经系统及心血管基础疾病,因此在晚期前列腺癌的新型内分泌治疗中,临床实践中需特别关注癫痫发作、跌倒等风险,因其突发性可能严重威胁患者安全,这就要求医生在用药前必须全面评估药物相关风险。同时,去雄治疗带来的心理冲击不容忽视,尤其是对疾病认知度较高的患者往往会产生严重焦虑和身份认同危机,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不仅要关注肿瘤治疗,更要重视心理疏导和长期随访。在药物选择方面,达罗他胺因其独特的低血脑屏障透过率特性,对于合并脑血管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展现出显著的安全性优势,这为临床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因此,建立包含用药风险评估、心理支持方案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综合管理体系,对改善这类患者的治疗安全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古迪教授:目前在给前列腺癌选择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时,由于各类药物疗效相近,临床决策更应重点关注不良反应管理。晚期患者在进行ADT+新型内分泌治疗时,可能会出现情绪认知和精神类的症状,因此需特别考虑药物安全性。医生在实际用药时需对既往用药史、基础疾病情况以及已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综合评估。需注意,不仅NHT药物,传统ADT治疗也可能引发情绪认知症状,这些都需要在治疗方案制定时全面考量。

兰卫华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新型内分泌治疗相关的轻度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通常通过医患沟通即可妥善管理。然而,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较严重的神经毒性反应,此时需联合神经内科等专科团队进行专业评估,以明确进一步的诊疗方案。由于前列腺癌的并发症涉及多个系统,因为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前列腺癌诊疗中具有必要性。

秦卫军
西京医院泌尿外科科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人体与健康科技促进会泌尿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军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美国西北大学、梅奥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发表文章30余篇。
临床专长于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疾病的精准诊疗;擅长泌尿外科腔镜微创技术;在腔静脉瘤栓等高难度手术方面有较深造诣

傅斌
博士、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主任、机器人手术中心主任、象湖院区大外科主任
泌尿系统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主任
江西省泌尿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主任
江西省泌尿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主任
江西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  主任委员
江西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  会长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  机器人学组秘书长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泌尿外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际最佳手术奖1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千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高端人才(江西省)
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西省)

魏强
广东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三级)

南方医科大学/南昌大学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

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泌尿肿瘤学分会 主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 副主委
广东省医学会男科学学会 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男科学学会 副主委
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机器人学组 委员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性领军人才

美国NIH/UPMC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泌尿系肿瘤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综合诊疗。擅长泌尿系肿瘤微创手术以及机器人外科手术治疗。

科研成果: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等4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科技计划项目6项;江西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江西省学科带头人计划1项,目前在研经费400余万元,担任Cancer letters等SCI期刊审稿专家,以通讯作者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 Oncogene, Cancer gene therapy及Epigenetic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

古迪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英国皇家医学会注册医生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机器人学组全国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机器人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机器人外科学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分会青年委员

兼任《Uroprecision》《中华腔镜泌尿外科》《英国国际泌尿外科中文版》《 机器人外科学》等杂志编委;获得中国最美公益医师,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州市首届十大青年医学尖兵等荣誉称号;专注于泌尿肿瘤的诊疗及达芬奇机器人盆腔手术。

兰卫华
副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 主任、党支部书记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陆军军医大学教学标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助埃塞俄比亚第四批军医专家组成员
临床专长:腹腔镜与机器人手术,研究方向:肿瘤临床与基础转化研究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 全国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委会转化学组 委员
重庆市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 副会长 暨小儿泌尿外科医师分会 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第八届男科学分会 常务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首届青委会 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院协会泌尿外科管理专委会首届青委会 主任委员
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1 项,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 1 项,陆军军医大学临床新技术奖 4 项,在Clin Cancer Res,J Pathol 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 30余篇

参考文献

1.Bingfeng Han, et al.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024, 2667-0054.
2.Reiss AB, et al. Clin Transl Oncol. 2022 May;24(5)733-741.
3.Kight KE, et al. Biol Sex Differ. 2020 Jun 1;11(1):30.
4.Moffat SD, et al. Neurology. 2004 Jan 27;62(2):188-93.
5.Singh M, et al. Degener Neurol Neuromuscul Dis. 2024 May 171433-46.
6.Nead KT, et al. J Clin Oncol. 2016 Feb 20;34(6):566-71.
7.Zhang C, et al. Sci Adv. 2024 Jun 21;10(25):eadn8709. 
8.Zurth C, et al. J Clin Oncol. 2019;37(suppl 7):156
9.Huang SW, et al. Clin Transl Sci. 2023 Feb;16(2)313-325.
10.Nowakowska MK, et al. JAMA Oncol. 2023 Jul 1;9(7):930-937.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rysta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