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ASCO深度报道:EGFR突变早期NSCLC围手术期管理的精准化革命与未来路径

06月30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备受瞩目的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Abramson癌症中心的权威肺癌专家、Leslye M. Heisler肺癌卓越讲席教授Charu Aggarwal博士,就“优化EGFR突变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这一前沿议题发表了重要演讲。她系统梳理了从辅助治疗到新辅助治疗的演进,深入剖析了现有证据,并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径。【肿瘤资讯】整理了其中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分子检测为先导,辅助靶向已成标准

Aggarwal教授在演讲伊始便明确指出指导临床实践的三大核心原则:

  1. 分子检测是精准治疗的门户


  2. 辅助EGFR靶向治疗是改善生存的有力武器


  3. EGFR突变患者需规避围手术期免疫治疗

为使论述更具实感,Aggarwal教授分享了一个典型的临床案例。一例55岁女性患者,通过低剂量CT筛查发现右肺下叶(RLL)占位,最终被确诊为IIB期(T1cN2M0)肺腺癌,伴有多站淋巴结转移。其肿瘤组织经分子检测证实存在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PD-L1表达水平为90%。

Aggarwal教授强调,这样一个看似明确的病例,实则充满了决策挑战。从诊断、分期、可切除性评估到治疗方案的制定,每一步都离不开一个高效的多学科团队(MDT)的通力协作。临床医生必须考虑可切除性,既包括外科可切除性,也包括患者的内科治疗耐受性。

33.png

早期NSCLC治疗决策路径

在可手术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常在“手术优先,后行辅助治疗”与“先进行新辅助治疗,再行手术和辅助治疗”这两种主要策略之间进行权衡。这一决策过程不仅考验着MDT的专业能力,也推动着我们对治疗模式的不断反思与优化。

以这一病例为线索,Aggarwal教授围绕上述两种治疗策略的选择,对围术期治疗范式的演进进行了系统梳理。

治疗范式演进:

从辅助到新辅助,循证之路步步为营

1. 手术+辅助治疗:奥希替尼凭ADAURA研究奠定标准地位

Aggarwal教授回顾了EGFR-TKI在辅助治疗领域的探索历程。她指出,尽管第一代与第二代TKI在多项早期研究中均显示出改善无病生存期(DFS)的潜力,但它们始终未能跨越总生存期(OS)获益这道“终极门槛”。

真正的范式转移来自ADAURA研究的重磅数据。这项大型III期临床试验证实,对于术后IB-IIIA期、携带经典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使用第三代TKI奥希替尼进行为期三年的辅助治疗,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DFS获益,更在最终分析中展现了统计学上显著且临床意义重大的OS改善(风险比HR=0.49),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将奥希替尼辅助治疗确立为该类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11.png

ADAURA研究数据

2. 新辅助/围手术期治疗: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治疗理念的进步,将有效药物前移至术前的新辅助/围手术期治疗模式成为研究热点。

新辅助TKI治疗的探索:一项II期研究显示,新辅助奥希替尼单药治疗可达到约14.8%的主要病理缓解(MPR)率和40.9个月的中位DFS。而本届ASCO年会上首次公布的NeoADAURA研究,作为一项关键的全球性、随机、III期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包含奥希替尼的治疗组(单药或联合化疗)均显著优于单纯化疗组,MPR率分别高达28%和25%,而化疗组仅为2%。

22.png

NeoADAURA研究数据

这无疑为新辅助TKI治疗注入了强心剂,然而尽管疗效显著,仍需个体化决策,因为这一治疗模式可能并非适合所有人。

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禁区”:尽管以PD-1/PD-L1抑制剂为核心的“化疗+免疫”围手术期方案在无驱动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这些研究的成功经验不能简单复制到EGFR突变人群。

AEGEAN、CheckMate 816、CheckMate 77T等多项关键试验几乎都系统性地排除了已知EGFR/ALK突变的患者,KEYNOTE-671试验中仅有14例EGFR突变患者(3.5%)接受了化学免疫疗法。因此,在这一特定亚组中,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未知的。更令人担忧的是,晚期肺癌的数据表明,免疫治疗与后续TKI治疗的序贯使用可能引发严重的毒副反应。因此,我们必须在新辅助阶段对患者进行检测并给予合适的治疗。

3. 治疗方案分析

综上所述,奥希替尼经证实可在辅助治疗中带来总生存获益,因此对于上述伴有EGFR激活突变的IIB期肺腺癌患者,手术+奥希替尼辅助治疗是可行的策略。此外,需要避免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新辅助化学免疫疗法,并且需要谨慎考虑新辅助化疗加TKI,因为相关证据仍在不断发展。

44.png

未来展望:

以五大策略驱动知识向临床行动转化

面对日益复杂的治疗格局,如何将海量的研究数据转化为造福患者的临床行动?Aggarwal教授提出了一个清晰的“五步走”战略蓝图:

55.png
普及反射性分子检测(Reflex Testing):推动医疗机构建立标准化流程,确保所有肺癌患者在初诊时即能接受全面的分子检测,为第一时间制定精准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拥抱并合理运用创新药物:积极跟进并研究上百种处于研发阶段的新药,充分利用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以期在病理完全缓解(pCR)、主要病理缓解(MPR)和无事件生存期(EFS)等创新终点上取得更大突破,最终指向肺癌的“治愈”目标。

整合MRD检测指导治疗决策:将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作为重要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术后风险分层,并据此实现治疗强度的动态调整,对高危患者“升阶”治疗,对低危患者则可能采用“降阶”治疗。

探索个体化的治疗时长:打破目前“一刀切”的模式,通过临床研究探索基于患者个体风险、疾病亚型和MRD状态的动态治疗时长,为患者找到个体化的治疗周期。

验证并应用创新临床终点:在未来的临床试验设计中,更多地采用如MPR、EFS等能够更早、更敏感地反映疗效的替代终点,并推动其在监管审批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加速新疗法的转化。

结语

在精准医学时代,我们正从“一种方案治所有”迈向“一人一策”,而这背后离不开对临床证据的严格遵循。随着新策略、新药物、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早期肺癌的治疗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精准、更加个体化、也更加充满希望的明天。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丹忱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丹忱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01日
林颖
沈阳市苏家屯区妇婴医院 | 儿科
EGFR突变早期NSCLC围手术期管理
07月01日
吴枫阳
湖北省肿瘤医院 | 消化内科
EGFR突变早期NSCLC围手术期管理
07月01日
李静
邯郸市中心医院 | 呼吸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