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李进教授:从建立MDT理念到落实科普宣传和社区早筛,构筑基层肿瘤防治坚实体系

07月22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6月21日,“CSCO基层医院肿瘤科室建设项目”活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成功举办。活动期间,【肿瘤资讯】专访了CSCO基金会理事长、中国药科大学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李进教授。李进教授围绕MDT模式在基层医院的落地策略、名医走基层活动的意义,以及针对区域特点的肿瘤预防与早期发现等关键问题,分享了其见解与具体建议。

李进
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 院长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 终身教授

亚洲肿瘤联盟(FACO) 主席
CSCO基金会 理事长
中国药促会肿瘤临床研究专委会 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能建与继教肿瘤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前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人工智能委员会 候任主任委员

Cancer Science 副主编

您如何看待MDT模式在基层医院胃肠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地区,如何让MDT真正落地并发挥实效?

李进教授:MDT,即多学科团队诊疗,其理念大约在20年前从西方传入中国。MDT的必要性源于肿瘤学的飞速发展及其亚专业的不断细分。在肿瘤治疗的某一阶段,患者可能同时需要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介入科等多个学科的参与。因此,通过MDT综合判断,我们能够精准地确定患者在当前及后续阶段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患者利益的最大化,这便是MDT理念的核心。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MDT理念在中国已基本深入人心。但在一些基层医院,由于专家资源和时间有限,如何开展MDT?我认为依然有可行的方法。关键在于将MDT从一种“形式”转变为一种“理念”。具体来说,基层医院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多学科病例讨论方式,例如每周1~2次,集中讨论病情复杂的病例,可以是前瞻性的方案制定,也可以是回顾性的经验总结。在讨论过程中,不同学科的医生可以互相学习、分享经验。这样做最重要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参与的医生都建立起MDT的思维模式。当他们日后独立坐诊或制定临床决策时,便会自觉地用多学科的视角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我们无法要求基层医院对每一个患者都进行MDT讨论,这不现实,但通过集中精力讨论一部分病例,就能将这种理念根植于心,最终让更多患者获益。

在大型三甲医院,MDT机制则更为成熟。以我所在的上海高博肿瘤医院为例,我们建立了三级MDT讨论制度:(1)初级MDT:这是强制性的。每位新入院患者,或治疗策略需要变更时,其主治医生必须组织外科、内科、放疗科等最少三个科室的医生进行讨论,并详细记录,归入病历,这是合格诊疗的基础。(2)中级MDT:当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时启动。由科室内副高以上职称的资深专家主持,带领主治医生们进行更深入的讨论。(3)高级MDT:针对病情特别复杂,或患者本人在长期治疗效果不明显后主动提出的情况。这种会诊通常是收费的,我们会组织全院乃至全市的知名教授共同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策略,以求患者获益最大化。这就是MDT团队建设从理念到实践的完整体现。

作为全国知名的肿瘤学专家,您如何看待此次“CSCO基层医院肿瘤科室建设项目”名医走基层活动在内蒙古地区举办的意义?

李进教授:我认为此类活动非常有必要。我参加过很多次类似的义诊活动,足迹遍布山西洪洞县、江苏的苏北(扬州、南通地区)以及云南等地。但今天是义诊量最大的一次,一个下午就诊治了60位患者。这充分说明,当地百姓确实迫切需要这样的专业指导。

在义诊中,我发现许多治疗不够规范。例如,有个别本应接受新辅助化疗再手术的胃癌患者,先直接进行了手术;本应先进行新辅助放化疗以实现保肛(保器官、保功能)的直肠癌患者,有些也未能遵循这一原则。这些不规范的病例说明,在我国边远地区特别需要开展此类活动来提升当地医生的诊疗水平。

相信通过CSCO学习班、专家的经验分享和系统培训,能够带来切实的改变。此类活动在边远地区应该多开展,如甘肃、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等,越多越好。中国地大物博,但经济发展不平衡,内蒙古自治区的医疗水平与北上广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将推广活动向基层、向边远地区扩展,才能让当地的肿瘤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提升他们的获益。

此外,“CSCO基层医院肿瘤科室建设项目”的影响是多层次的:陪同我们看诊的当地医生,能直观学习到更新的治疗理念;我们写下的诊疗建议,患者会带回给当地的主治医生看,这些医生也能从中学习到专家诊疗的思路。重要的是“传帮带”的放大效应,就像一个老师带一百个学生,这一百个学生再影响更多人,这样才能让广大基层医生的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针对内蒙古区域性的特点,在肿瘤预防和早期发现方面,您对当地的老百姓有怎样的具体建议?

李进教授:关键要从两个层面入手:首先是科普宣传,提升全民健康意识。媒体要去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早筛早诊”的重要性,让大众了解如何预防癌症,如何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肿瘤。少饮酒、不抽烟等健康生活方式是有效的防癌措施。其次是主动进行社区筛查。宣传是一方面,医生主动下基层去做筛查同样重要。以肠癌为例,大便隐血试验非常关键,且成本低。一旦发现阳性,立即进行肠镜检查,很多早期肠癌能被精准诊断。早期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5%以上,而晚期肠癌在中国仅有30%~40%。

中外在肿瘤治疗上的差距,如今已不在药物。中国的药物可及性甚至超过美国,例如我们有美国没有的呋喹替尼,我们的PD-1单抗也与世界同步。中外真正的差距在于社区筛查的普及和民众的防癌抗癌意识。如果我们的筛查做得好,让所有高危人群(如慢性肠炎患者、有肿瘤家族史者)都能得到及时筛查,让早期肠癌患者的比例占到70%~80%,那么我们的整体五年生存率必将大幅提升。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党中央、国务院在2016年提出的“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B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