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赵东陆教授:2859例患者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硫培非格司亭有效助力预防CIN、FN

06月3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化疗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CIN)是恶性肿瘤化疗中一类常见且严重的不良反应,常见并发症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无论是否伴有FN,CIN的发生均可能影响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继而影响患者的治疗获益,并带来严重感染的风险,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近年来,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开发为CIN、FN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不久前,一项评估新一代长效G-CSF硫培非格司亭在非髓系恶性肿瘤患者CIN管理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大规模、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全文发表于BMC Cancer,该研究在近2900例中国恶性肿瘤患者中,验证了硫培非格司亭对于CIN、FN的预防效果[1]。【肿瘤资讯】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接受采访,解读该研究结果,探讨CIN、FN的预防与管理策略。

全国首个评估长效G-CSF大型真实世界

研究解读
硫培非格司亭助力多瘤种患者预防CIN、FN

赵东陆教授:这项研究是在硫培非格司亭上市之后开展的全国首个长效G-CSF的大型真实世界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研究,旨在观察与评价硫培非格司亭预防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化疗相关中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计划入组至少3000例患者,所有患者在每个化疗周期结束后24小时接受硫培非格司亭皮下注射,并观察最多4个化疗周期。研究主要结果为安全性,具体为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次要结果则包括CIN的发生率、FN的发生率等。

研究在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期间总计成功入组2859例患者。安全性特征结果显示,329例患者(11.5%)出现了TRAEs。最常见的TRAEs包括白细胞计数升高(3.6%)、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1.6%)和白细胞计数降低(1.3%),3级及以上TRAEs的发生率仅为1.0%。在第一个化疗周期,3级及以上CIN、4级CIN和FN分别报告了236例(8.3%)、125例(4.4%)和24例(0.8%),在所有化疗周期中,3级及以上CIN、4级CIN和FN的发生率分别为5.8%、2.7%和0.3%。

表1. 第一化疗周期和所有化疗周期中的疗效

表1.png

图1.jpg

图1. 治疗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曲线

研究纳入了820例乳腺癌患者,分析了在化疗结束后24-48h 给予硫培非格司亭和在化疗结束后48h给予硫培非格司亭,两组人群 FN发生率、3度及以上ANC减少发生率、4度ANC减少发生率和第1周期发生ANC减少后第2周期的化疗延迟率,结果显示,两组疗效相似,且24-48h 给予硫培非格司亭没有增加额外安全性风险。基于此次研究数据,硫培非格司亭成为了国内首个说明书中规定可在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给药结束24小时后使用的长效G-CSF,为患者尽早预防提供了保障,缩短了住院时间,大大增强临床使用便捷性。

针对消化肿瘤,在国内首个针对消化道中/高危双周化疗方案人群进行的长效G-CSF预防性给药的多中心、前瞻性、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中[2],289个周期FN中/高风险双周化疗方案中,预防性使用硫培非格司亭3/4级CIN发生率6.2%,4级CIN发生率 2.4%,FN发生率0.3%,这些数据增强了国内在消化道肿瘤双周化疗方案预防性使用长效G-CSF的循证医学证据。

总之,本次真实世界研究再次证实了硫培非格司亭作为长效G-CSF在乳腺癌、消化肿瘤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预防CIN、FN的安全有效,支持它在临床实践中的更多应用。

一级预防对比二级预防更有效

预防≥3级CIN/FN

建议临床实践中优先采取一级预防

赵东陆教授: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评估同样是本次研究的一大重点。研究中,一级预防定义为对既往无化疗史,或既往接受过化疗但未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仅出现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进行干预。二级预防定义为对既往化疗过程中曾出现过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FN的患者进行干预。一级预防组和二级预防组分别纳入了2293例患者和420例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值得关注的是,一级预防在第一个化疗周期中3级及以上CIN和4级CIN的发生率分别为7.9%和4.1%,对比二级预防则分别为11.2%和6.7%,一级预防均有明显下降,一级预防患者在第一个化疗周期中3级及以上CIN和4级CIN的发生率更低

总体看来,在这项研究中,大多数患者都接受了硫培非格司亭作为一级预防,这也是当前在临床中,我们通常用于因特定风险因素或接受高风险化疗方案而有更高FN风险的患者。研究结果也支持,一级预防患者在第一个化疗周期中3级及以上CIN和4级CIN的发生率都要更低。此前在另一项关于淋巴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3],也同样提示一级预防的≥3级CIN发生率更低;一项欧洲研究也同样指出[4],接受PEG-rhG-CSF一级预防的患者与接受二级预防的患者相比,≥3级CIN的发生次数更少。

当然,从患者的角度看来,对于未发生CIN/FN的患者采取一级预防,更有助于治疗的顺利开展,有效避免治疗中断,避免CIN/FN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此,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临床经验,从临床医生或患者的角度,我们都更推荐在临床实践中针对FN中高风险人群采取一级预防

展望长效G-CSF优化探索方向

个体化干预为抗肿瘤治疗保驾护航

赵东陆教授:硫培非格司亭作为新一代长效G-CSF可以有效预防CIN、FN的发生,而且在化疗后24小时后便可给药,使用便捷,未来应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更多应用。基于硫培非格司亭取得的进展,我们也展望未来的长效G-CSF可以在剂型和给药时机上进一步进行优化,例如基于药物结构及代谢特点指导更为个体化的给药剂量,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更好地对CIN/FN的预防作用;探索更便捷、更灵活的给药时间窗,根据治疗方案和患者风险分层进行个体化调整,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最大化便利性。

此外,针对特殊人群如高龄、肝肾功能不全、代谢紊乱患者提供更个体化的给药指导,针对接受不同精准治疗方案(如抗体偶联药物、双抗、PD-1抑制剂)等的患者探索最佳干预策略。在药物规格上,可以进一步探讨制剂形式的优化,如研发半衰期更长的制剂,进一步提高患者依从性,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维持治疗的患者;探索除皮下注射外的其他给药方式,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

总之,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个体化、精细化、便捷化,从患者的需求出发,以患者为本,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为患者更长的生存和更好的生活质量保驾护航。

赵东陆
主任医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所长助理
血液科二病房(淋巴系统疾病) 主任
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骨髓瘤专家委员会、抗肿瘤药物安全委员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 副组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常委
中国医药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瘤学组 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淋巴瘤分委会 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血液内科委员会 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淋巴瘤 骨髓瘤委会常委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内科专业委会 委员
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淋巴瘤及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2014年-2015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进修学习

参考文献

[1] Qin S, et al. Mecapegfilgrastim prophylaxis for neutropenia in patients with non-myeloid malignancies: A Chinese nationwide real-world study. BMC Cancer. 2025 Apr 21;25(1):742.
[2] Mao C, et al.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non-interventional real-world study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mecapegfilgrastim in preventing neutropenia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Immun Inflamm Dis. 2024 Aug;12(8):e1348.
[3] Zheng M, Wen X, Su L. Prophylactic administration of Mecapegfilgrastim after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ymphoma. Ann Palliat Med. 2021;10(12):12055–60.
[4] Kurbacher CM, et al. NADIR: A Non-Interventional study on the prophylaxis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 using Lipegfilgrastim - First interim analysis. Oncol Res Treat. 2015;38(5):221–9.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shelin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王俊澔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