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周宁宁教授: 塔拉妥单抗DeLLphi-304 研究结果亮眼,为小细胞肺癌患者二线治疗带来新希望

06月3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6月2日,DeLLphi-304 研究在2025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期间,以口头报告的形式首次公布了III期研究结果。结果显示,Tarlatamab(塔拉妥单抗,AMG 757)单药在既往接受一线治疗之后病情进展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简称ES-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长达13.6个月,化疗组mOS为8.3个月,相比二线标准化疗mOS延长了约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40%。


该研究结果近期全文已发表于国际医学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为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二线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为此,【肿瘤资讯】特邀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宁宁教授解读该研究在ES-SCLC领域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本期特邀专家——周宁宁 教授

周宁宁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化疗内科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精准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保健协会肿瘤防治与康复分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专家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Q1. 今年ASCO大会上最新公布的DeLLphi-304 研究结果十分亮眼,为SCLC患者二线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能否谈谈您对此次DeLLphi-304 研究结果的看法?

DeLLphi-304 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开放标签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塔拉妥单抗单药与标准化疗(国内标准治疗方案为拓扑替康)在既往接受一线含铂化疗之后病情进展的ES-SCLC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宁宁教授有幸参加该临床研究。

图片1.png图. DeLLphi-304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显示,与二线标准化疗比较,塔拉妥单抗将二线SCLC的mOS从8.3个月提高到13.6个月,生存期有显著的延长。研究表明,塔拉妥单抗单药针对ES-SCLC二线治疗具有不错的疗效,未来有望改变临床指南,改变临床治疗策略。

2.png图. 相较于化疗,塔拉妥单抗显示出更优的总生存期

基于此前DeLLphi-301 研究中总缓解率和缓解持续时间(DoR)的积极数据,塔拉妥单抗已于2024年获得美国FDA的加速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含铂化疗失败的ES-SCLC成人患者。未来国内塔拉妥单抗也会获批上市,希望这么良好的药物能给ES-SCLC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

Q2. 多年来,化疗一直是ES-SCLC二线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治疗后ORR相对不高,生存期相对较短。您认为DeLLphi-304 研究中的关键药物—塔拉妥单抗,有何特别之处? 

SCLC二线治疗手段相对有限,生存期相对较短。和传统的化疗药物不同,塔拉妥单抗是一种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能够同时结合肿瘤细胞上的DLL3蛋白和T细胞上的CD3蛋白,进而激活T细胞来杀伤表达DLL3蛋白的肿瘤细胞。

从目前已有DeLLphi-304 等研究数据来看,塔拉妥单抗创新的药物设计确实给ES-SCLC带来了不错的治疗疗效,而且安全性相对可控。不同于化疗药物的血液学毒性,如骨髓抑制、白细胞数量下降等,塔拉妥单抗骨髓抑制相对轻微,塔拉妥单抗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相对较好。

针对SCLC治疗领域,塔拉妥单抗已经积极开展了多个临床试验,包括从三线、二线到一线,未来可能让更多SCLC患者获益。

3.png图. 塔拉妥单抗作用机制

111111111.png

Q3. 您认为DeLLphi-304 研究取得的成功对未来的SCLC治疗有哪些影响?另外,您作为塔拉妥单抗研究分中心的PI,能否分享塔拉妥单抗研究安全性数据的解读,并结合自己的临床试验体会谈谈安全性以及CRS/ICANS的管理经验。

基于DeLLphi-304 研究结果,如果疾病进展,塔拉妥单抗未来可能成为标准的二线治疗方案。针对SCLC治疗领域,塔拉妥单抗已经积极全面布局,相关研究已经在进行中,包括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放化疗后的塔拉妥单抗维持治疗、ES-SCLC一线塔拉妥单抗联合化疗和PD-L1单抗治疗等。

5.png图. 塔拉妥单抗安全性

安全性方面,本中心参加的塔拉妥单抗临床试验过程中,CRS(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ICAN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发生率低,总体可控。

塔拉妥单抗首次(第1周期第1天)注射1mg时,患者发烧比例较高,但未出现血压低等更严重的CRS,并且未经地塞米松的处理,约1-2天退烧。后续第1周期第8天注射10mg时,也有1-2天的发烧,第1周期第15天使用时则没有出现发烧。CRS发生风险可能与肿瘤负荷相关,肿瘤负荷低,使用塔拉妥单抗治疗相对更安全。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丹忱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高惠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