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ASCO | 精准肿瘤学引领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新时代

06月06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治疗,特别是一线治疗策略,因精准肿瘤学的突破性进展而备受瞩目。Highlights of the Day I环节重点讨论了基于分子标志物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如何改变mCRC的传统治疗模式,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肿瘤资讯】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BREAKWATER研究:EC+mFOLFOX6方案为BRAF V600E突变mCRC一线治疗树立新标杆

针对携带BRAF V600E突变的mCRC患者,LBA3500研究报告的BREAKWATER研究更西妥昔单抗新了生存数据,显示了康奈非尼联合西妥昔单抗及改良FOLOFOX6方案(mFOLFOX6)(即EC+mFOLFOX6)在一线治疗中的显著疗效。该研究设计为EC+mFOLFOX6对比标准治疗(SOC)。数据显示,EC+mFOLFOX6组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取得了近6个月的显著改善,中位PFS分别为12.8个月和7.1个月(HR=0.53, P<0.0001)。第二次总生存期(OS)中期分析同样证实了其统计学和临床意义上的显著获益,EC+mFOLFOX6组的中位OS几乎翻倍,达到30.3个月,而SOC组为15.1个月(HR=0.49, P<0.0001)。此外,客观缓解率(ORR)也从SOC组的37.4%提高到EC+mFOLFOX6组的65.7%,且持久缓解的患者比例也显著增加。安全性方面,EC+mFOLFOX6组主要表现为胃肠道毒性,略高于SOC组,但关节痛、皮疹和乏力等为康奈非尼和西妥昔单抗的已知副作用,整体可管理。这些强有力的证据支持EC+mFOLFOX6方案作为BRAF V600E突变mCRC一线治疗的新标准,并已获得FDA批准,被认为是实践改变性的进展。

LBA3500:研究设计

2.png

LBA3500:PFS结果

3.png

LBA3500:更新OS结果

CheckMate 8HW研究:NIVO+IPI方案为dMMR/MSI-H mCRC一线治疗带来治愈曙光并确立领导地位

对于错配修复缺陷(dMMR)或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的mCRC患者,LBA3501研究报告的CheckMate 8HW研究扩展分析结果进一步巩固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NIVO+IPI)双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一线治疗中的主导地位。此前的报告已显示,在中位随访47个月时,NIVO+IPI对比化疗在一线治疗中PFS显著更优(HR=0.21, P<0.0001),对比NIVO单药在所有治疗线中PFS也更优(HR=0.62, P=0.0003)。扩展分析继续证实了NIVO+IPI对比化疗在一线治疗中具有临床意义的PFS获益,并且PFS2数据也持续支持NIVO+IPI方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NIVO+IPI对比NIVO单药在一线治疗中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38%,许多患者在治疗两年后未见疾病进展,提示了治愈的可能。在安全性方面,大部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在治疗的前3~6个月,除内分泌和皮肤毒性外,其余与NIVO单药相当,整体可预测且易于管理。因此,NIVO+IPI方案已获批用于dMMR/MSI-H mCRC的一线治疗,其潜在的治愈价值远超过轻微增加的毒性风险,这同样是改变临床实践的重大进展,并突显了治疗顺序的重要性。

4.png

LBA3501:研究设计

5.png

LBA3501:NIVO+IPI对比NIVO单药PFS结果

6.png

LBA3501:安全性结果

CODEBREAK 101研究:索托拉西布联合方案在KRAS G12C突变mCRC后线治疗中展现潜力

针对携带KRAS G12C突变的mCRC患者,LBA3506研究报告了CODEBREAK 101研究1b期亚组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评估了索托拉西布联合帕尼单抗及FOLFIRI方案在既往接受过治疗(主要是二线及以上)的患者中的应用前景。研究中,68%的患者接受过至少两线治疗,73%的患者曾使用过伊立替康。结果显示,在这一经多线治疗的患者群体中,该联合方案的确认ORR为57.5%,疾病控制率(DCR)高达92.5%。中位PFS为8.2个月,中位OS为15.6个月;这些结果在不同既往治疗线数和伊立替康暴露史的患者中表现基本一致。安全性方面,不良事件与各单药已知情况一致,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3%;值得注意的是,有37.5%的患者因不良事件需要停用FOLFIRI方案中的部分药物,这一比例高于FIRE-3研究中报道的FOLFIRI联合西妥昔单抗方案的14%~20%。尽管这些数据在二线及以上治疗中显示出潜力,但该方案对于一线治疗的实践改变尚不明确,仍需等待正在进行的III期CODEBREAK  301研究结果。

7.png

LBA3506:研究设计

8.png

LBA3506:PFS和OS结果

9.png

LBA3506:安全性结果

2025年ASCO年会展示的这些研究成果清晰地表明,生物标志物驱动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正在深刻地重塑mCRC一线治疗的格局。这些进展再次强调了在诊断之初对所有mCRC患者进行全面分子检测的重要性,以便能够及时调整或选择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避免延误治疗或在获得检测结果后迅速调整策略。未来的研究方向将聚焦于开发更多新颖的一线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方案,以期在肿瘤进化早期、脆弱性更高时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同时,深入理解肿瘤可塑性和获得性耐药机制,并积极识别针对当前靶向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对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惠及更多患者至关重要。最后,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临床试验,是持续推动治疗方案革新、最终实现所有mCRC患者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关键。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ingsle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Kingsle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6月04日
恒瑞阿哥
恒瑞 | 肿瘤外科
学习
06月03日
罗海峰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外科
精准肿瘤学引领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新时代
06月03日
洪永贵
安阳市肿瘤医院 | 内科
精准肿瘤学引领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