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寻根溯源 | 来那度胺联合阿扎胞苷或能为伴DDX41基因突变的老年AML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

09月2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白血病·淋巴瘤

目的:探讨伴DDX41基因突变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来那度胺联合阿扎胞苷治疗伴DDX41基因突变的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患者为83岁女性,既往有心房纤颤及糖尿病病史,初诊时体能状态差,需要住院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经骨髓涂片、骨髓流式细胞术、AML基因检测,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DX41、ASXL1基因突变阳性,高危组。2023年2月给予来那度胺(10 mg,第1天至第10天)联合阿扎胞苷(100 mg,第1天至第5天)方案治疗1个月达完全缓解,2023年4月和6月分别进行第2、3个疗程来那度胺(10 mg,第1天至第10天)联合阿扎胞苷(100 mg,第1天至第7天)方案治疗。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继续治疗和随访中。
结论:c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老年人常见,常合并基因突变。2015年在髓系肿瘤先证家系筛查中发现了DDX41基因,DDX41已是AML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伴有DDX41基因突变的AML目前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现报道1例伴DDX41基因突变的老年AML患者的诊治经过,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83岁,因心脏不适、乏力1个月余,于2023年1月31日入我院。4年前诊断为心房纤颤,长期口服地高辛、利伐沙班、曲美他嗪、呋塞米等药物治疗;糖尿病史1年。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贫血貌,心律不齐,脉搏短绌,余无明显异常。入院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4×10 9/L,血红蛋白(Hb)68 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123.4 fL,血小板计数(Plt)35×10 9/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4.8%;叶酸、维生素B 12正常;铁蛋白373 ng/ml;乳酸脱氢酶(LDH)257.0 U/L;骨髓涂片:单核细胞比例异常增高,以原始幼稚单核细胞为主,占24%,考虑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测:原始细胞占有核细胞的24.86%,该群细胞表达CD34、CD13、CD33、CD117、HLA-DR,不表达CD3、CD5、CD7、CD8、CD10、CD11b、CD14、CD15、CD16、CD19、CD20、CD56、CD64。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25种)检测阴性。

AML基因检测:Ⅰ类突变DDX41 c.1574G>A p.R525H 7.7%,DDX41 c.121C>T p.Q41* 46.2%,ASXL1 c.2512A>T p.K838* 4.5%;Ⅱ类突变CBL c.1250C>G p.P417R 7.9%,TP53 c.638G>A p.R213Q 5.4%。染色体核型:46,XX[20]。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DX41、ASXL1阳性,高危组。

入院后予输注红细胞悬液等对症支持治疗,2023年2月21日开始行来那度胺(10 mg,第1天至第10天)联合阿扎胞苷(100 mg,第1天至第5天)方案治疗,治疗过程顺利,无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病情好转出院。

4月13日血常规:WBC 7.8×10 9/L,Hb 115 g/L,MCV 113.8 fL,Plt 320×10 9/L;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偶见原始幼稚单核细胞,骨髓象示完全缓解(CR);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测:异常原始/幼稚髓系细胞占有核细胞1.27%,表达CD34、HLA-DR、CD13、CD33,CD117部分阳性,CD45弱阳性,不表达CD11b、CD15、CD36、CD14、CD64、CD10、CD19、CD56,提示为肿瘤细胞来源。1个疗程后患者骨髓达CR。4月25日行第2个疗程来那度胺(10 mg,第1天至第10天)联合阿扎胞苷(100 mg,第1天至第7天)化疗,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发生。

6月21日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示CR象。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测:异常原始/幼稚髓系细胞占有核细胞的1.09%,表达CD34、CD117、HLA-DR、CD13,CD33部分阳性,CD45弱阳性,不表达CD11b、CD15、CD36、CD14、CD64、CD10、CD19、CD56,提示为肿瘤细胞来源。6月26日行第3个疗程来那度胺(10 mg,第1天至第10天)联合阿扎胞苷(100 mg,第1天至第7天)治疗。患者继续治疗和随访中。

2 讨论

2015年首次在髓系肿瘤先证家系筛查中发现胚系突变基因DDX41,其是DEAD-box RNA解旋酶家族的成员,为抑癌基因家族。DDX41基因由17个外显子组成,位于染色体5q35.3。DDX41基因编码蛋白主要分为N端结构域、DEAD盒结构域、解螺旋酶C结构域和C段结构域,该蛋白主要参与前体mRNA剪切、固有免疫反应以及核糖体生物合成。DDX41与树突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的细胞内DNA相互作用,通过STING-干扰素途径的刺激物激活先天性免疫 。

髓系肿瘤与DDX41基因关系密切,1.3%~3.8%髓系肿瘤患者存在DDX41基因突变,DDX41目前为AML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具有遗传易感性。

最近发现斑马鱼中的DDX41通过R环防止炎症级联反应,从而抑制过度产生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DDX41突变或低表达导致骨髓肿瘤的增殖能力增强,并导致抗分化和凋亡能力下降。在体细胞DDX41突变中,髓系肿瘤约80%突变类型为R525H,9%为G530D/S,7%为P321L,3%为T227A/M,不足5%为截短等位基因。本例患者DDX41基因突变位点为p.R525H(7.7%)、p.Q41(46.2%),p.R525H为国际上报道最常见的体细胞突变类型,我国研究者证实中国人最常见的体细胞突变类型为p.R525H。p.Q41为截短等位基因突变,研究显示其在德国人中常见。伴有DDX41基因突变的AML以老年人常见,并以男性为主,多数有前驱血细胞减少史,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相对较低,染色体通常为正常核型,常合并其他体细胞突变,如ASXL1(26%)、TP53(23%)、TET2、EZH2、SRSF2、DNMT3A基因突变 ,合并的突变基因包括TP53,但并不影响预后。具有DDX41突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可能更快地向AML转化,总生存(OS)无明显差异。本例患者既往有血细胞减少史,血细胞减少的程度不如其他类型AML明显,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在20%左右,伴有ASXL1基因突变,与既往报道一致。

目前,对于伴DDX41基因突变的AML并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常用的方案有化疗、去甲基化药物(HMA)、来那度胺、HMA联合维奈克拉(VEN)等。至于哪种治疗方式最优,尚无定论。DDX41相关AML化疗的CR率为96%,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率相对较低。伴DDX41基因突变的AML患者OS延长,对化疗反应佳。伴DDX41基因突变的AML对HMA的反应率为73%。另一项研究显示,阿扎胞苷单药对75%伴DDX41基因突变髓系肿瘤患者有效。Negoro等发现,与不伴DDX41基因突变的髓系肿瘤相比,伴DDX41基因突变的患者对来那度胺单药治疗反应更好(100%比53.4%)。同时还发现,与其他患者相比,低表达或DDX41基因突变的患者表现出更好的应答率(78%比20%),提示DDX41不同的突变状态(突变、缺失、低表达)可能与对来那度胺的反应相关;另外,7例伴DDX41基因突变或缺失的髓系肿瘤患者中,57%患者对来那度胺单药治疗有反应。

一项多中心研究中,28例伴DDX41基因突变的AML患者中14例行HMA+VEN方案化疗,其中10例获得CR,CR率达71%。美国梅奥诊所回顾性分析39例伴DDX41突变MDS/AML患者,15例接受HMA+VEN或化疗的患者均获得CR,16例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7例(44%)死亡。有研究对29例伴DDX41基因突变的MDS/AML患者进行分析,发现移植组(13例)和非移植组(16例)中位OS时间分别为3.2、11.4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移植组患者移植后非复发死亡率高,提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不能延长此类患者OS时间,疾病进展或复发时才建议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化疗有很好的效果,但有小样本的研究发现伴DDX41基因突变的AML患者姑息治疗的OS明显优于化疗患者。因此,对于DDX41基因突变相关AML的治疗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例患者为超高龄,既往有心房纤颤及糖尿病史,初诊时体能状态差,需要住院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生命质量差。既往研究提示伴DDX41基因突变AML患者采用HMA、来那度胺单药治疗效果均较好,为了提高疗效,我们选择阿扎胞苷联合来那度胺进行诱导治疗,经过1个疗程达到CR,血象恢复。后续治疗过程顺利,无严重感染、出血、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等发生,耐受性好。但是,由于本例患者治疗及随访时间短,所以长期疗效仍需观察,且患者在前期的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对DDX41基因进行监测,后期可对该基因进行监测。

综上,对于伴DDX41基因突变的AML,目前暂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对于高龄伴DDX41基因突变的AML患者,可尝试选择来那度胺联合HMA治疗,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考一考你:

以下说法是否正确:p.R525H为国际上报道最常见的体细胞突变类型,我国研究者证实中国人最常见的体细胞突变类型为p.R525H。

A.是

B.否



 

参考文献

刘娟. 来那度胺联合阿扎胞苷治疗伴DDX41基因突变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J]. 白血病·淋巴瘤,2024,33(08):485-487.DOI:10.3760/cma.j.cn115356-20230828-00026


责任编辑:Cherry
排版编辑:Ch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