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微小残留病检测在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精准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07月31日
来源:白血病·淋巴瘤

随着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精准治疗的不断进步,微小残留病(MRD)在其疗效评价、预后判断、治疗决策指导和复发预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每年发表的涉及MRD检测相关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文章近千篇。2023年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涉及MRD检测在淋巴系统恶性肿瘤诊疗中应用的投稿近500篇,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文章遴选MRD检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细胞、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中相关研究的口头报告作一介绍。

随着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精准治疗的不断进步,微小残留病(MRD)在其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核心作用,MRD检测可作为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也可指导治疗决策和预测复发。此外,MRD可作为临床试验的治疗终点和预后评估指标,加速新药开发和批准。因此,MRD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日常临床实践和大量临床试验中。

近年来MRD检测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标准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如常见的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二代测序(NGS)及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PCR)等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细胞(ALL)和多发性骨髓瘤(MM)的灵敏度已达到10 -6,MRD阴性阈值达到10 -4,MFC和NGS的MRD检测一致率高于96%,并出现了标准化的试剂盒EuroFlow和ClonoSEQ。这些成熟的MRD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试验疗效和预后的评估及治疗终点的选择等。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MRD检测仍面临许多挑战,如标本的选择和质量对于确保MRD检测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近年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微创标本,如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血浆循环肿瘤DNA(ctDNA)和血清M蛋白等替代骨髓液创伤性标本的临床研究不断涌现,但尚未达成共识。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显著改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特别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预后,相应MRD的临床意义可能也会发生改变,需要新的前瞻性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高度异质性导致不同肿瘤采用的MRD检测方法不同;不同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疾病演变过程不同,MRD检测的时间点和频度也不同,探索MRD最佳检测时间和频度是CLL和MM的热点问题。新MRD检测技术的开发,如针对MM浆细胞分泌单克隆M蛋白的特点,开发质谱技术检测MM血清M蛋白,根据NGS技术检测淋巴瘤血浆ctDNA等,也是2023年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的热点。

1 ALL

近年来,ALL的治疗,尤其是儿童ALL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儿童复发难治ALL和成年人高危ALL的治疗仍面临很多挑战。MRD是ALL患者独立预后因素。MRD检测对于ALL的疗效和预后评价、指导治疗、预测复发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ALL的MRD检测方法非常成熟,包括MFC(灵敏度为10 -6)、qRT-PCR(灵敏度为10 -4~10 -5)或NGS(灵敏度为10 -6)。欧洲推出了标准化的二代流式细胞术(NGF,EuroFlow)灵敏度达10 -6。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商品化NGS试剂盒(ClonoSEQ)。两种方法检测一致率为96%。目前两种方法经常用于日常临床实践及ALL相关临床试验。

来自意大利的一项采用儿童ALL化疗方案治疗成年人费城染色体阴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Ph - B-ALL)后,序贯加入二次免疫治疗药物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的Ⅱ期多中心临床试验。采用MFC检测患者每次诱导治疗后的MRD。入组的131例患者3个疗程诱导治疗(TP3)后接受1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结果显示,TP3后93%患者达到MRD阴性。36个月时的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71%和66%。这一结果显著优于化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在治疗复发难治B-ALL中取得了巨大成功。MRD监测在接受CAR-T治疗患者的预后评估、复发预测中起着重要作用。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brexu-cel)是美国FDA批准的首个治疗复发难治B-ALL的CAR-T产品。第65届ASH年会美国芝加哥大学报告了25家美国医疗机构采用brexu-cel治疗152例复发难治B-ALL的最大患者队列研究结果。分别采用MFC、NGS或qRT-PCR评估患者预后。在133例可疗效评估患者中,82%为MRD阴性,15%为MRD阳性,3%为MRD未知。

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和OS时间分别为8.6、15.6个月。整个队列在6个月时的估计PFS率和OS率分别为61%和81%,12个月时分别为47%和63%。CAR-T治疗前疾病负担与CAR-T治疗后PFS、OS之间无相关性。但MRD阴性患者较MRD阳性患者具有更好的PFS(中位PFS时间14个月比5个月, P=0.002)。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其他形式维持治疗患者的PFS优于brexu-cel后未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患者( P=0.055)。

2 CLL

CLL的MRD检测方法主要是MFC和NGS(IGH VDJ或DJ、IgK和IgL重排),两种方法的灵敏度都达到MRD6(10 -6)。根据国际CLL工作组(iwCLL)推荐,MRD4(10 -4)为不可检测的MRD(uMRD)。近年来,化学免疫疗法(CIT)治疗CLL已经被新型靶向药物,如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或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所替代。大量研究证明,uMRD是有效评估CIT、BTKi疗效和预后的指标。BTKi或维奈克拉与利妥昔单抗联合已成为初诊和复发CLL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CLL的研究热点聚焦在通过2种或3种新药的联合提升CLL的治疗效果,uMRD仍然是新药临床试验治疗终点和预后评估的主要指标。

来自英国的FLAIR研究是一项针对初治CLL患者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平行组试验。主要比较伊布替尼和维奈克拉联合组(Ⅳ组,260例)与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组(FCR组,263例)MRD阴性持续时间及与PFS和OS的关系。采用MFC检测MRD。在任何时间点Ⅳ组骨髓MRD阴性率都是FCR组的2倍,外周血MRD阴性率是FCR组的3倍。Ⅳ组3、4年PFS率分别为97.2%和93.5%,显著高于FCR组的76.8%和64.8%。Ⅳ组3、4年OS率分别为98.0%和94.9%,显著高于FCR组的93.0%和87.3%。这表明Ⅳ方案与FCR方案相比,可显著改善初治CLL患者PFS和OS。Ⅳ组MRD阴性持续时间是CLL疗效评价新的金标准。

CAPTIVATE研究是一项多中心2期临床试验。主要纳入年龄≤70岁初治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接受3个周期的伊布替尼治疗,然后接受12个周期的伊布替尼和维奈克拉联合一线治疗,复发难治CLL患者分为2个队列:MRD指导的随机停药(MRD队列)和固定持续时间(FD队列)。疾病进展(PD)患者按照方案再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然后比较FD队列和MRD队列随访5年的患者预后。

结果显示,MRD队列中,uMRD患者被随机分配继续接受伊布替尼或安慰剂。在MRD队列中,在治疗完成后36个月内持续存在uMRD患者,安慰剂和伊布替尼队列之间uM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个月时,伊布替尼组的PFS优于安慰剂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固定疗程队列中,所有患者均在完成3个周期伊布替尼单药治疗和12个周期伊布替尼和维奈克拉联合治疗后停止治疗。与有MRD的患者相比,治疗结束时uMRD患者的48个月PFS率更高。因此uMRD可能具有预后价值。

GLOW研究是一项针对初治老年或有合并疾病CLL患者的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临床试验。该研究将211例患者随机分配至苯丁酸氮芥+奥妥珠单抗(Clb+O)组或伊布替尼+维奈克拉(Ⅰ+Ⅴ)组,采用NGS检测患者MRD。中位随访55个月时,Ⅰ+Ⅴ组PFS率为65.8%,Clb+O组为19.1%。在Ⅰ+Ⅴ组中,未突变的IGHV(uIGHV,67例)和突变的IGHV(mIGHV,32例)患者54个月PFS率分别为58%和90%。同样在Ⅰ+Ⅴ组中,治疗结束后3个月达到uMRD患者的治疗结束后3年PFS率为82%(58例),可检测到的MRD(dMRD)患者为73%(31例)。

在uIGHV患者中,治疗结束后3年的PFS率在达到uMRD的患者中为81%(40例),dMRD患者为56%(16例)。在mIGHV患者中,无论治疗结束后3年时的MRD状态如何,治疗结束后3年的PFS率均≥92%。Ⅰ+Ⅴ组的估计54个月OS率为84.5%,Clb+O组为63.1%。上述结果表明,固定持续时间的Ⅰ+Ⅴ组显示出优于Clb+O组的PFS和OS。在治疗结束后3年时达到uMRD的uIGHV患者和mIGHV患者中,无论治疗结束后3年时的MRD状态如何,都观察到了PFS获益。

来自欧洲的GAIA/CLL13研究也是一项大型多中心、随机、开放的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者同时采用MFC和NGS方法检测926例初治CLL患者MRD,比较维奈克拉+奥妥珠单抗(GV方案)和GV+伊布替尼(GIV方案)治疗初治CLL患者的PFS、OS和uMRD率是否更高于CIT和利妥昔单抗+奥妥珠单抗(RV方案)。

结果显示,CIT、RV、GV、GIV组的4年PFS率分别为62.0%、70.1%、81.8%和85.5%。然而,与GV组相比,GIV组中uIGHV患者PFS更长。4组之间4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T组3.5%,RV组96.2%,GV组95.1%,GIV组95.0%)。多变量分析中,uIGHV和大包块(任何淋巴结长径≥5 cm)是GV/GIV组患者独立不良预后因素。治疗第15个月时,外周血中CIT、RV、GV、GIV组小于uMRD6患者数分别为52、56、138、152例。上述结果表明GV和GIV组uMRD患者比例显著高于CIT和RV组,且预后更佳。

来自德国的CLL2-BAAG研究是一项针对复发难治CLL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203)。该研究采用MFC、NGS和dPCR检测ctDNA,作为MRD检测指标,评估阿可替尼、维奈克拉和奥妥珠单抗三联疗法的疗效。入组4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4.4个月,治疗结束时uMRD患者达75.6%,中位PFS时间未达到,30个月PFS率为88.2%,30个月OS率为100%。几乎所有患者都达到外周血uMRD,MFC联合ctDNA分析可能可以提前预测患者复发。

3 MM

近年来多种治疗MM的新药获批,包括第三代免疫调节剂泊马度胺、第二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达雷妥尤单抗等。这些新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MM的疗效,其中标危MM尤为获益,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实现治愈。而高危和复发难治MM仍是目前治疗的难点,也是各种新药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CAR-T和双特异性抗体等临床试验的主攻方向。MM诊疗和新药临床试验离不开MRD检测。MM的MRD检测方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是最成熟的,已经有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推荐的标准化商业试剂盒,如MFC相关的EuroFlow、NGS相关的ClonoSEQ等。

Isatuximab是一种靶向CD38分子的细胞溶解抗体。2020年3月FDA首次批准了Isa联合泊马利度胺和地塞米松用于治疗复发难治MM。第65届ASH年会报告了来自美国北卡莱文癌症中心牵头的Isa联合卡非佐米、来那多胺和地塞米松(KRd)的四药联合方案(Isa-KRd)治疗初诊MM(NDMM)的随机、开放、多中心Ⅲ临床试验。该研究入组302例年龄<70岁NDMM患者,随机分为Isa-KRd组和KRd组,分别接受4个疗程的诱导治疗,诱导治疗后分别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再接受与诱导治疗完全相同的4个疗程巩固治疗。采用NGS检测MRD,定义10 -6为MRD阴性(MRD6),评估Isa-KRd组巩固治疗后MRD6和诱导治疗后PFS是否优于KRd组。

结果显示,Isa-KRd组诱导治疗后、ASCT后、巩固治疗后MRD6分别为27%、52%、67%,显著高于KRd组的14%、27%、48%(均 P<0.001)。即使在高危和极高危患者中,Isa-KRd组的MRD6也显著高于KRd组,而且Isa-KRd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冒烟型骨髓瘤(SMM)发展为进展性MM的中位时间约为26个月,但高危SMM中约50%患者在2年内进展为MM,因此高危SMM的抢先治疗至关重要。维奈克拉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性口服bcl-2抑制剂,其与达雷妥尤单抗和地塞米松联合(VenRd方案)治疗t(11;14)复发难治MM有较高的总体缓解率(ORR)和较好的安全性。

Charbonneau癌症研究所牵头的全球多中心1/2期临床试验(#337)报告了400、800 mg维奈克拉剂量水平下VenDd方案与硼替佐米+ Dd(DVd方案)治疗t(11;14)RRMM的初步结果 。采用ClonoSEQ检测两组MRD,<10 -5定义为MRD阴性(MRD5)。VenDd组55例,DVd组26例。VenDd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8.2个月,长于DVd组的16.9个月;ORR为96%,高于DVd组的65%;MRD5为38%,高于DVd组的8%;MRD6为24%,显著高于DVd组的4%;33个月PFS率为73.4%,高于VenDd组的38.8%。

CAR-T治疗MM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来自武汉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李春蕊教授牵头的中国FUMANBA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采用全人源BCMA-CAT-T技术(Eque-cel)治疗161例接受3线以上治疗的复发难治MM患者,通过MRD阴性持续时间(EuroFlow)评价其疗效。结果显示,达到MRD阴性的88例患者中,74例随访至少6个月未发生疾病进展(PD),43例随访至少12个月未发生PD。MRD阴性持续≥6个月患者占78.4%,持续MRD阴性(≥6个月和≥12个月)的患者具有更好的PFS。对于MRD阴性患者,无论其是否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髓外疾病及既往治疗线数和体能状态如何,MRD阴性持续时间越长,PFS越好。因此MRD阴性持续时间可能是Eque-cel治疗复发难治MM的有应用前景的预后指标。

由于传统MM的MRD检测均是采集大量骨髓细胞,患者常不易接受这种创伤性操作。根据MM浆细胞局灶性分布和分泌单克隆M蛋白的特点,开发微创MRD检测方法,如影像学、CTC、血浆ctDNA、血清M蛋白质谱(MS)检测等,对于促进其从临床试验到常规临床实践过渡至关重要,也是第65届ASH年会的热点。来自波兰的学者介绍了一项Ⅲ期ATLAS临床试验,采用质谱技术(MALDI-TOF)检测维持治疗期间MM患者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M蛋白,与MFC和NGS比较,评估其疗效和预后 。三种方法MRD阳性阈值均为10 -5。180例NDMM患者接受ASCT后随机被分配到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KRd)或单独使用来那度胺进行维持治疗。

结果显示,138例可评估患者中,有349对BM-NGS标本,MS与NGS组总体一致率为70%,MS阳性、NGS阴性为6%,MS阴性、NGS阳性为14%。在第18个疗程(C18)时一致率达到最高(74%)。BM-MFC有499个配对样本。MS与MFC的一致率为67%,MS阳性、MFC阴性为25%,MS阴性、MFC阳性仅有8%。也是C18时达到最高水平的一致率(73%)。此外,MS、MRD均阴性患者的PFS优于MS阴性、MRD阳性患者( P=0.025),NGS、MS均阴性和MFC、MS均阴性患者PFS最佳。因此,MS检测MM患者外周血MRD可作为传统骨髓MFC或NGS的补充,C18可能是采用MS评估ATLAS临床试验患者预后的最佳时间点。

西班牙纳瓦拉大学癌症中心团队开展了入组243例NDMM患者的PETHEMA/GEM多中心临床试验,采用3种微创性MRD检测方法:检测CTC的NGF(Bloodflow,243例)、检测血浆ctDNA的NGS(ClonoSight,27例)和检测血清中M蛋白的MS(QIP-MS,168例)、并与骨髓标本的NGF(243例)比较,评估3种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BloodFlow、ClonoSight和QIP-MS与骨髓的NGF一致率分别为78.9%、40%和79%。BloodFlow、ClonoSight和QIP-MS的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96%、33%和70.5%,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7%、33%和82%。BloodFlow和QIP-MS联合可将NPV提高到86%。BloodFlow和QIP-MS-MRD双阴性患者1年PFS率为98%,双阳性患者仅为46%。

上述结果表明,BloodFlow、CloneSight和QIP-MS都能够高灵敏地检测外周血、ctDNA和血清中的MRD。这些方法的互补性实现了对骨髓中MRD检测的替代,为更方便准确地检测MM的MRD铺平了道路。

4 淋巴瘤

PET-CT是评价淋巴瘤疗效的经典方法,已被列入国内外各种指南,但PET-CT也存在局限性,如无法捕捉肿瘤的异质性、无法早期预测复发、检测灵敏度低、假阳性率高等。ctDNA是一种新的检测淋巴瘤MRD的生物标志物,利用超灵敏技术检测淋巴瘤患者血浆中ctDNA,可作为PET-CT的补充。多种技术,包括dPCR和NGS,可用于ctDNA检测。大量临床试验已证明了ctDNA检测在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应用价值。第65届ASH年会的摘要中报道ctDNA检测已被应用于滤泡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等多种淋巴瘤亚型 。

PET-CT扫描是淋巴瘤治疗结束时必做的疗效评估检查,但特异性低,治疗结束时单次PET-CT扫描MRD的PPV仅为50%。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临床上在挽救治疗前要额外采用包括活组织检查或重复PET-CT扫描等方法,以判断MRD是否阳性。这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且结果仍有不确定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斯坦福大学发起了一项Ⅱ期联合临床研究 ,尝试采用敏感、特异的ctDNA检测,解决临床医生对淋巴瘤额外检测的依赖。研究入组55例经3种免疫化疗方案治疗的DLBCL和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患者,在治疗结束时采用PET-CT和血浆ctDNA检测(PhasED-Seq)评估患者的无失败生存(FFS)和PFS。55例患者中54例成功完成PhasED-Seq检测。14例(26%)患者治疗结束时PET-CT扫描呈阳性,40例(74%)呈阴性,阳性与阴性患者的2年PFS率分别为66%和90%( P=0.08)。

患者治疗结束时ctDNA阳性12例(22%),阴性42例(78%),阳性和阴性治疗结束时ctDNA患者的2年PFS率分别为33%和98%( P<0.000 1)。14例治疗结束时PET-CT阳性患者中,7例(50%)ctDNA阴性,且未出现PD,这表明ctDNA检测可能使额外的其他检测变得不必要。相反,PET-CT阳性且PD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ctDNA均阳性,表明ctDNA作为MRD可用于判断PET-CT结果。上述结果初步证明治疗结束时的ctDNA结果比PET-CT特异性高,可作为治疗结束时的补充检测,以减少患者接受不必要的额外检查和过度治疗。

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超敏感ctDNA检测一线免疫化疗DLBCL患者的预后价值,但还缺乏真实世界的数据。一项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报道,99例接受一线免疫化疗的DLBCL患者在治疗前、3个疗程结束(C4D1)和治疗结束时分别进行PET-CT扫描和血浆ctDNA(PhasED-Seq)检测,比较二种方法对患者PFS和OS的预测价值。多变量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4D1和治疗结束时的ctDNA-MRD值可预测患者PFS和OS,但PET-CT不能。ctDNA-MRD阴性患者24个月OS率为94%,显著高于ctDNA-MRD阳性患者的37%,而PET-CT的部分缓解(PR)+疾病进展(SD)+PD率只有50%,完全缓解(CR)率只有86%。这些数据表明,与PET-CT相比,ctDNA-MRD的预测价值和准确性更高,未来很有可能将此检测整合到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中。

采用ctDNA-MRD评价FL患者预后的报道首次出现在第65届ASH年会上。约20% FL患者在治疗后2年内出现PD(POD24),但早期预测POD24非常具有挑战性。FL患者诱导治疗后PET-CT扫描结果与PFS相关,但PET-CT的预测能力不足,需更灵敏的检测方法弥补。超灵敏ctDNA检测可增加FL患者80% MRD信息。

来自法国LYSA中心的一项RELEVANCE随机Ⅲ期临床试验采用PET-CT扫描联合ctDNA检测预测初诊FL的PFS和POD24。141例患者治疗前和24周诱导结束后(W24)行PET-CT扫描和ctDNA检测,140例(99%)患者检测到ctDNA。ctDNA阳性患者的中位PFS时间为37个月,而ctDNA阴性患者中位PFS时间未达到( P=0.0096)。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中,ctDNA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63)。在PET-CT阳性患者中,65%(13/20)患者的PET-CT和ctDNA不一致,35%(7/20)双阳性患者的中位PFS时间较短,为8.6个月( P=0.0147)。ctDNA-MRD的POD24 NPV和PPV分别为91.7%和46.7%,PET-CT的NPV和PPV分别为93.3%和45.0%。当二者组合时,PET-CT、MRD均阳性的NPV和PPV分别为91.5%和85.7%,提示PET-CT联合ctDNA检测对POD24的预测能力更强。

奥尼妥单抗(odronextamab)是一种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在治疗复发难治FL或DLBCL患者2期ELM-2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第65届ASH年会报道了采用NGS(Capp-seq)检测ctDNA与PET-CT比较,评估ELM-2临床试验的最新结果(#427)。入组111例FL和83例DLBCL,治疗后在外周血中均检测到ctDNA。Capp-seq可检测出DLBCL患者的突变基因谱,根据LymphGen分类,鉴定出15例MCD型和14例EZB亚型。与MCD亚型相比,奥尼妥单抗治疗EZB亚型患者的PFS更好( P=0.025)。所有FL和DLBCL患者在第4个疗程结束后(C5D1),MRD阴性患者的PFS优于MRD阳性患者( P=0.024)。PET-CT检测在C5D1时MRD阴性FL和DLBCL患者的PFS与MRD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2)。

5 结语

MRD检测的深度决定了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预后。ALL的MRD检测在方法学、检测时间点和检测频度方面都已经非常成熟。CLL的MRD检测在方法学上已比较成熟,但在无免疫化疗的新药时代,MRD的检测时间、频度和预后的意义需要重新确定。常规MRD检测在MM的临床实践中已经非常成熟,但根据MM浆细胞局灶性分布和分泌单克隆M蛋白的特点,开发微创性MRD检测方法,如影像学、CTC、血浆ctDNA、血清M蛋白MS检测,还需要大量前瞻性临床试验的验证。通过NGS技术检测淋巴瘤血浆ctDNA作为评价MRD的指标初步得到认可。无论是灵敏度、准确性的提高,还是淋巴瘤亚型的扩展都取得诸多进展,但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的验证。

参考文献

邱林,马军. 微小残留病检测在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精准医学中的研究进展[J]. 白血病·淋巴瘤,2024,33(03):142-147.DOI:10.3760/cma.j.cn115356-20240123-00012

排版编辑:Cherry

评论
08月01日
贾原菊
宜城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8月01日
赵瑞
漯河市中医院 | 血液内科
随着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精准治疗的不断进步,微小残留病(MRD)在其疗效评价、预后判断、治疗决策指导和复发预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8月01日
于永江
荣成市人民医院 | 放射治疗科
谢谢分享为患者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