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寻根溯源丨获得性血管性水肿:淋巴瘤的罕见“面具”

07月3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血管性水肿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多由组胺导致,表现为皮肤或黏膜局限性、一过性的水肿。然而,当反复发作的血管性水肿找不到明显诱因时,需警惕潜藏的“杀手”。BMJ Case Reports通过一位60多岁反复血管性水肿患者的诊疗历程,揭示获得性血管性水肿背后隐藏的凶险疾病。

rvfds.png

srtgf.png

病例介绍:反复血管性水肿的“羊皮”之下

这位6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常规体检发现脾大就诊。在接受进一步检查期间,他突然出现面部水肿,左眼眼睑明显肿胀。详细询问病史未发现过敏原接触史、ACE抑制剂使用史及家族过敏病史。考虑为药物性过敏反应,予以静脉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后,水肿消退。

约1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孤立性舌水肿,经治疗后缓解,但2周后又出现唇部水肿,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喉镜检查见会厌、软腭、舌根水肿,遂收入院。实验室检查显示C1酯酶抑制剂(C1-INH)活性和抗原水平明显降低。综合分析,考虑获得性C1-INH缺乏所致血管性水肿,并伴有脾大,高度怀疑淋巴增殖性疾病。
 gbdfvdet.png

图1:实验室检查结果

诊疗经过:揭开隐藏在水肿背后的元凶 

患者入院后,再次复查骨髓,流式细胞术终于发现了7%的CD5阴性B细胞克隆群。同时,骨髓活检也发现可疑的窦内浸润。C1-INH自身抗体定性阳性,进一步支持获得性C1-INH缺乏症诊断。PET-CT显示脾脏弥漫性摄取增高,结合免疫表型,诊断为脾脏边缘区淋巴瘤(SMZL)。
 
sdfgvdsre.png

图2:流式细胞术发现7%的CD5阴性B细胞克隆群,骨髓活检发现可疑的窦内浸润


serfdv.png

图3:PET-CT显示脾脏弥漫性摄取增高

针对血管性水肿,予以C1-INH替代治疗,并预防性使用氨甲环酸。针对SMZL,选择利妥昔单抗(375mg/m2,每周1次,共4次)单药治疗。首剂给药期间严密监测过敏反应。治疗4个月后,脾脏缩小,C1-INH抑制物滴度下降,补体C4、C1q水平恢复正常,流式细胞术未见B细胞克隆群。考虑部分缓解,继续予以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每2月1次,共2年)。6个月后,脾脏恢复正常大小,达完全缓解。随访至今,未再发生血管性水肿。

寻根溯源:不容忽视的获得性血管性水肿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由C1-INH缺乏所致,可继发于淋巴增殖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所有获得性血管性水肿病例中,约1/3伴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SMZL占NHL的66%。因此,对于原因不明的获得性血管性水肿,需警惕NHL尤其是SMZL。

本例患者早期表现并不典型,在明确诊断前经历了多次发作。回顾分析,有以下几点需引起重视:1)无过敏原接触史及特应性皮疹; 2)血管性水肿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 3)合并脾大。结合上述线索,应尽早完善C1-INH检查。此外,淋巴瘤的诊断也可能存在挑战。本例前后多次骨髓检查,直至发现B细胞克隆群。因此,对高度可疑病例,需反复取材以明确诊断。

目前,尚无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合并SMZL的标准治疗方案。一般原则是急性发作时给予C1-INH替代治疗,长期预防可选择抗纤溶药物如氨甲环酸,但最根本的是要治疗原发病以阻断自身抗体的产生。利妥昔单抗在获得性血管性水肿中的应用已有报道,且并未增加输注反应风险。考虑到其疗效及低毒性,对于无高度侵袭性表现的SMZL,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不失为一个选择。

小结:提高警惕,莫使淋巴瘤成“隐形杀手”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可能是淋巴瘤的首发表现,而淋巴瘤的存在也可能影响血管性水肿的诊治及预后。对于原因未明的反复发作性血管性水肿,需提高对隐匿性淋巴瘤的警惕,尤其是存在脾大等线索时。明确诊断可能需要反复取材及新的病理技术。糖皮质激素治疗虽可缓解急性发作,但可能干扰淋巴瘤的诊断。针对血管性水肿本身,急性期使用C1-INH制剂,长期预防以抗纤溶药物为主。最终治愈有赖于彻底清除隐匿的肿瘤细胞。利妥昔单抗在血管性水肿及SMZL中的应用获得了初步的临床经验,但尚需更多研究去优化治疗方案。
 

考一考你

一名20多岁男性患者,因"皮肤黄染、呕吐3天,间断发热、乏力、体重减轻6个月"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明显黄染,双侧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肝脏肿大。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炎症指标、肝功能异常。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梗阻和胆囊扩张,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常见病因被逐一排除。淋巴结和骨髓活检诊断为IV期B型症状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该患者胆管消失综合征的诊断要点是:
 
A. 影像学检查发现胆管梗阻和胆囊扩张
 
B. 除外淋巴瘤浸润等常见病因后, 肝活检证实肝内小胆管破坏、消失
 
C. 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查阳性
 
D. 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阳性
 

上一期《寻根溯源丨脾脏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的答案为B
 

参考文献

Farrugia D, Caruana Dingli M, Grech M. Acquired angioedema: an unusual presentation of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y. BMJ Case Rep. 2022;15(9):e249093. Published 2022 Sep 19. doi:10.1136/bcr-2022-249093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08日
雷红艳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科
已学习
08月06日
韩莉莉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