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望岳谈 | 72岁乙状结肠癌患者成功转化手术,术后多次复发凭贝伐珠单抗+TAS-102成功长期获益

2024年07月2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治疗的目的为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NED),然而对于初始无法达到NED的患者,可考虑通过转化治疗进行转化,追求局部处理帮助患者达到更好的预后。本期望岳谈分享一例72岁乙状结肠癌患者,经贝伐珠单抗联合两药化疗后成功转化手术,复发后历经多线治疗,其中,贝伐珠单抗+TAS-102的联合方案帮助患者长期获益至今。特邀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陈莉莉教授进行点评。

杨磊磊

教授,台州医院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台州市211人才
主持及主参省市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
获“胃肠肿瘤综合治疗病例比赛”浙江赛区第一名
获“第六届天一杯腹腔镜胃癌手术视频大赛”第一名
2022年美敦力结直肠手术视频挑战赛“全国十强”

基本信息
患者男,72岁,乙肝病毒携带者。
 
诊疗经过
2019-04-05,患者因“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2天”来就诊。体格检查示腹部膨隆,全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腹部CT示:乙状结肠癌伴梗阻,盆腔、腹腔、后腹膜多发淋巴结显示,考虑转移。

MDT讨论:肠梗阻保守治疗同时争取患方意见是否同意放置支架;肠镜支架置入同时取活检明确病理及基因状态;根据基因检测状态选择适合的化疗方案;全身肿瘤负荷做进一步评估。

肠镜下支架植入,病理示低分化腺癌。

PET-CT示:1.乙状结肠肠壁明显增厚,内见支架影,糖代谢增高,考虑肠癌(局部向外侵犯);2. 肝脏多发结节,右下腹腔、盆腔、腹膜后区多发淋巴结,糖代谢增高,考虑转移瘤;3. 全身所见骨髓弥漫性糖代谢增高,考虑骨髓增生性改变;4. 纵隔数个淋巴结,密度偏高,考虑炎性增生。

图1. 基线PET-CT

NGS检测提示KRAS突变,NRAF、BRAF野生型;MSS型。

2019-04-15、05-06、06-27、07-17,行CapeOx+贝伐珠单抗治疗4周期。

疗效评估:PR。
不良反应评估:轻度皮疹。

图2. 2019-08-15 疗效评估:PR

2019-08-25 患者突发心梗住院,反复低血钾,多次心脏支架手术。

2020-8-20 患者再次就诊,肝脏MRI示新发2处转移瘤。腹部CT示腹盆腔腹膜后淋巴结较前增大,盆腔组小肠部分受累。

图3. 2020-08-20,患者新发2处肝脏转移瘤

图4. 2020-08-20 腹部CT

MDT讨论:原发部位乙状结肠癌进展,肝脏转移瘤新发,考虑此前化疗治疗疗效较好,继续采取化疗。

2020-09-01、09-22、10-13 行奥沙利铂+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治疗3周期。 

2021-01-14 复查PET-CT,对比2019-04-13本院PET/CT前片:1、乙状结肠肠壁增厚(较前改善), 内见支架影,糖代谢较前降低;2、肝脏结节(较前缩小或消失),右下腹腔、盆腔、腹膜后区多发淋巴 结(消失),糖代谢未显示增高;3、全身所见骨髓弥漫性糖代谢增高,考虑骨髓增生性改变;4、两侧颈部、纵隔多发淋巴结显示, 颈部淋巴结较前增大,糖代谢增高,考虑炎性增生可能性大。

图5. 2021-01-14 复查PET-CT

MDT讨论:腹腔镜乙状结肠根治;肝脏RFA。 

根治术后病理提示,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4枚)。

2021-02-15、03-06、03-27、04-17、05-09行奥沙利铂+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治疗5周期,期间出现手足麻木刺痛严重。

后采取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约半年,期间复查肿瘤指标、胸腹部CT均无复发征象,后停药。
2022-05-04,肿瘤复发,复查CEA 12ng/ml,CA-199 123U/ml

图6. 2022-05-04 PET-CT

MDT讨论:肝转移瘤不可切除,考虑采取转化治疗,方案为伊立替康+贝伐珠单抗治疗3周期 

2022-07-18 复查,CEA正常,CA-199 62U/ml;PET-CT对比前片,右肝占位已消失,尾状叶占位较前缩小,糖代谢较前降低。

图7. 2022-07-18 PET-CT

2022-7-23 行肝转移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肝转移瘤(结合病史考虑结肠癌转移性)。

2022-08-15、09-06、09-27、10-17,行贝伐珠单抗治疗4周期。 

2022-11-07行肝脏增强MRI示:肝脏多发占位,结合前片及病史,考虑肝转移瘤;右肺下叶占位,考虑转移瘤,大小约40mm×33mm。CEA 36 ng/ml,CA-199 945 U/ml。

图8. 2022-11-07 增强MRI

MDT讨论:结肠癌术后肺转移(新出现),不可切除;肝转移瘤复现,可射频消融;新冠感染,一般情况差,考虑采取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进行姑息治疗。

2022-11-12开始使用贝伐珠单抗+TAS102,期间未规律化疗,未复查。 

2023-05-02复查,肝转移瘤 PR,肺转移瘤大PR;CEA 4.2 ng/ml ,CA-199 22.6 U/ml。

图9 .2023-05-02 复查

MDT讨论: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TAS-102姑息治疗后,肿瘤退缩>70%,考虑对肝转移瘤行射频消融;术后继续贝伐珠单抗+TAS-102。

2023-5-16行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术,术后继续使用贝伐珠单抗+TAS102。

2023-09-05 复查,CEA 3.8 ng/ml ,CA-199  20.2 U/ml。

图10. 2023-09-05 复查

治疗小结


专家点评

陈莉莉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导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委会常委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化疗生物治疗专委会常委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营养专委会常委
浙江省康复协会肿瘤专委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免疫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血液系统组委员
浙江省靶向治疗技术指导中心委员
台州市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台州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台州市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台州市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台州市医学会血液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台州市医学会放化疗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该患者是因急性肠梗阻起病的乙状结肠癌患者,诊断时已伴随盆腔、腹腔、肝脏等多发转移,根据对患者全面评估,初始无法达到NED,但是考虑到原发灶存在梗阻,因此采取了局部的支架植入,以及贝伐珠单抗联合两药化疗的转化治疗。此方案起到了很好的疗效,很快达到PR,帮助患者实现转化。转化成功后进行了原发灶切除。

后续治疗中,患者的转移灶多次发生疾病进展,进展后采用了跨线、序贯抗血管联合化疗治疗,每一线治疗都达到了尚可的疗效,但获益时间逐渐缩短,中间也出现并发症。三线治疗采取贝伐珠单抗+TAS-102的方案,患者自2022年接受治疗至今,持续获益。

该病例提示对于原发灶有症状的患者,即使无法达到NED,也需要进行局部处理,处理策略包括切除、支架植入、局部造瘘等,该患者接受了支架植入,经过系统治疗后进行了切除。

此外,考虑到该患者存在KRAS G12c突变,因此选择了基于抗血管的多线治疗。在老年患者中,应密切关注抗血管治疗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血栓、支架植入部位穿孔等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管理。该患者曾经历心梗,后线的抗血管治疗使用需全面评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在结直肠癌的三线及以后治疗中,此前权威指南推荐方案包括瑞戈非尼、呋喹替尼、TAS-102等,在2024版CSCO指南更新中,基于SUNLIGHT研究中取得的结果,PFS 5.6个月,OS 10.8个月[1],在三线及以后治疗中新增了TAS-102+贝伐珠单抗的I级推荐(1A类证据)[2]。在该患者的治疗中,TAS-102+贝伐珠单抗的方案也取得了较长时间的获益,该方案的使用值得肯定。对于该类患者,需评估患者基础状况、PS情况、经治方案等,制定三线及以后的治疗方案。

本病例患者前线接受了抗血管生成治疗,三线接受贝伐珠单抗+TAS-102治疗,后续可考虑再次进行动态基因检测,判断是否存在少见靶点可指导治疗,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结合,此外也同样需要关注抗血管治疗为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管理。

参考文献


[1] Prager G W, Taieb J, Fakih M, et al. Trifluridine–tipiracil and bevacizumab in refractory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3, 388(18): 1657-1667.
[2]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4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