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7月20日|《CSCO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指南》 2024年巡讲第四站(银川站)成功举办

07月25日
来源:肿瘤资讯

导读:2024年7月20日08:30-11:30,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肉瘤专家委员会和北京大地医疗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的《CSCO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指南》2024年巡讲第四站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顺利召开,同步线上直播。本次指南巡讲特设两大环节,聚焦于骨巨细胞瘤的精准诊断以及治疗策略的前沿探索。本次会议荣幸地邀请到北京积水潭医院牛晓辉教授、武汉协和医院陈静教授以及空军军医大学唐都骨科医院郭征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由武汉协和医院叶挺教授担任串场主持;大会汇聚领域内的众多专家通过深入探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病理特征及治疗策略,旨在推动骨巨细胞瘤治疗流程的规范化,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图片 1.png大会现场

主席致辞      

郭征教授在致辞中代表西部骨与软组织肿瘤联盟向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了热忱的欢迎,郭征教授谈到由牛晓辉教授带领的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将《CSCO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指南》2024年巡讲第四站选址于塞上明珠——美丽的银川,这是一件令宁夏骨与软组织肿瘤领域倍感荣幸的事情。本次会议聚焦于骨巨细胞瘤药物治疗、靶向治疗等热点问题,会为大家带来丰富的学术交流与启发。希望大家携手并进,共同推动骨与软组织肿瘤事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 3.png郭征教授

陈静教授在致辞中强调,《CSCO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指南》以药物治疗为核心,全面涵盖了外科、病理、放疗等多学科的治疗原则。本指南严格依据循证医学的原则与研究成果,科学严谨地形成了全面而实用的推荐方案,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适应性和实用性,是一本既科学又接地气的权威指导手册。2023年,为积极响应CSCO指南编写的号召,CSCO肉瘤专委会精心整合了骨与软组织肿瘤领域相关的各种肿瘤,将其编纂成一部全面详尽的指南。

鉴于罕见病的特殊性与复杂性,CSCO肉瘤专委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指南巡讲活动,旨在将罕见病诊疗的规范性与个体化治疗理念深度融合,切实推动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实践的落地与实施。本指南巡讲采取了多元化的方式,既涵盖按通路或治疗方式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也包含针对特定疾病进行深入解析。鉴于骨巨细胞瘤在公众中的认知有限,而且其临床诊疗正涌现出诸多新进展,本次会议特别选择以这一疾病为中心进行巡讲,旨在深化大家对骨巨细胞瘤最新进展的理解,并促进临床诊疗技能的全面提升。最后,陈静教授对各位专家的辛勤付出及公司的鼎力支持致以诚挚感谢,并满怀期待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图片 4.png陈静教授

牛晓辉教授在致辞中表示,《CSCO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指南》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能够切实指导临床实践。本指南不仅详尽阐述了从诊断到治疗的全方位流程,包括精确的诊断方法、外科与内科治疗的综合策略,以及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等前沿理念。为了更好地促进理解与应用本指南,除了详尽的文字说明外,还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进而实现对患者的个性化诊疗。

牛晓辉教授表示,本指南的系列巡讲持续吸引着众多忠实听众的热情追随与参与。他谈到本次会议是本系列巡讲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线下会议,其热烈氛围与积极反响彰显了业界同行的高度关注。牛晓辉教授向银川人民的热情参与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期待各位讲者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学识,共同将此次巡讲打造成为一场知识交流的盛宴,为与会者带来启迪与收获。

图片 5.png牛晓辉教授

图片 2.png叶挺教授

第一环节

第一环节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建民教授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施建党教授分别担任主持,会议特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朝晖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丁宜教授以及北京积水潭医院徐海荣教授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学术分享。

图片 6.png李建民教授 图片 7.png施建党教授

张朝晖教授就《骨巨细胞瘤及其肺转移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相关内容进行精彩的分享,他阐述了骨巨细胞瘤(GCTB)是一种中间型的骨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可局部复发,并偶见远处转移。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至45岁的中青年人群,其中约10%的病例出现在10至20岁的青少年阶段。目前。影像学检查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涵盖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X线平片、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综合运用这些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骨巨细胞瘤的病情,为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有力支持。随后,张朝晖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软骨母细胞瘤、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纤维组织细胞瘤”、富巨细胞骨肉瘤以及棕色瘤的鉴别诊断。此外,张朝晖教授着重强调了骨巨细胞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但也有与其它疾病“异病同影”的情况,正确的诊断有赖于对各种影像学征象的综合分析以及与临床和病理信息的结合。值得关注的是,对多次复发或影像上有明显侵袭性表现的骨巨细胞瘤要注意肺转移的可能。

图片 8.png张朝晖教授

丁宜教授为大家分享了《骨巨细胞瘤的病理诊断及陷阱》学术内容,围绕骨巨细胞瘤病理组织学特点、骨巨细胞瘤分子遗传学异常、骨巨细胞瘤病理诊断陷阱及举例展开精彩的授课。丁宜教授谈到在《CSCO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指南》中,针对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学诊断策略,活检或术后完整切除的标本是诊断的基石,指南明确指出了Ⅰ级推荐是通过组织学镜下观察结合免疫组化技术;Ⅱ级推荐采用Sanger测序技术深入探索特定基因突变;Ⅲ级推荐则利用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全面解析肿瘤的遗传学图谱,为个性化治疗提供强大支持。此外,丁宜教授阐述了骨巨细胞瘤因其高度的异质性,在临床诊断上常面临诸多挑战。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临床-影像-病理三者的综合评估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基础。单纯依赖组织学诊断往往难以全面把握病情,容易陷入误诊的误区。而分子诊断的引入,则为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开辟了新的重要途径。通过适当选择和应用分子检测手段,不仅能够深入揭示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机制,还能为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与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

图片 9.png丁宜教授

徐海荣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纳鲁索拜单抗的药物研发进展》的学术内容,围绕药物背景介绍、临床研究介绍、安全性数据汇总分析以及典型病例展示进行精彩的分享。徐海荣教授指出,纳鲁索拜单抗以其独特的IgG4亚型为核心优势,不仅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均一性,还通过高亲和力靶点设计实现了更快的起效速度。同时,该药物采用的生产工艺更为简化,确保了产品质量的可控性,特别是在避免地舒单抗IgG2亚型可能引发的二硫键错配问题上,纳鲁索拜单抗展现出了更为优越的产品均一性。

其中,徐海荣教授分享的纳鲁索拜单抗第3研究备受关注。该研究是一项单臂、开放、多中心、Ⅰb/Ⅱ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价纳鲁索拜单抗在不可切除或手术困难的骨巨细胞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患者在入组后接受2 mg/kg的纳鲁索拜单抗每4周皮下注射一次,首个4周的第8天和第15天负荷用药。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术困难患者中,有77.4%的患者肿瘤经手术完全切除。首次给药至手术切除中位时间为2.94个月。其中,10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手术困难患者,22.8%的患者实现了手术降级。而且,基于组织学和独立影像评估委员(IRC)评估的12周内影像学结果显示全分析集(FAS)人群肿瘤反应率高达93.3%;基于组织学和研究者评估的12周内影像学结果显示FAS人群肿瘤反应率为92.6%。研究表明纳鲁索拜单抗用于不可切除或手术困难的骨巨细胞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最后,徐海荣教授强调纳鲁索拜单抗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物,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开创了IgG4 RANKL抑制剂的先河。该药物以其卓越的与RANKL结合能力而著称,不仅展现出快速起效的显著优势,更在治疗骨巨细胞瘤方面取得了确切且令人瞩目的疗效,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与希望。

图片 10.png徐海荣教授

讨论环节

辽宁省人民医院李福生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立志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小康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卫江华教授以及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于哲教授共同参与本环节的讨论,该环节抛出临床问题:“对于拒绝手术、股骨远端的骨巨细胞瘤患者,如果采用纳鲁索拜单抗或者地舒单抗进行治疗,治疗周期是多久?”;“在体检过程中,如何鉴别肺部小结节是否为骨巨细胞瘤转移?”等等热点话题。三位讲者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而专业的回答,深度了融合影像学与病理学知识,从宏观概览到微观细节全面剖析了骨巨细胞瘤,显著提升了大家对该疾病的全面认知与理解。

图片 11.png讨论环节

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由西京医院张红梅教授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李亚平教授担任本环节的主持,邀请郭征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宇红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李宁教授进行精彩的学术分享。

图片 12.png张红梅教授

图片 13.png李亚平教授 

郭征教授为大家分享了《RANKL抑制剂时代脊柱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策略变化》的学术内容,通过分享7大经典病例全面展示了脊柱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策略从探索到优化的历史演变过程。郭征教授指出,脊柱骨巨细胞瘤治疗目的是在控制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神经功能,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及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等。目前,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纳鲁索拜单抗)是一种让医生和患者重拾信心的药物,不仅创造了更多安全有效的外科手术机会,而且为不做“英雄手术”提供了新的选择和理由,变患者的失望为希望。此外,郭征教授强调随着脊柱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共识指南的持续完善,大家对疾病机制的理解不断加深,治疗理念也随之发生了积极转变,加之外科技术的提升和辅助治疗领域的进展,共同推动了脊柱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策略的持续优化。这一系列变革不仅拓宽了脊柱骨巨细胞瘤的治疗路径,更为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疗希望与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选择。

图片 14.png郭征教授

周宇红教授就《骨巨细胞瘤肺转移的治疗策略》的相关内容进行精彩的授课。周宇红教授介绍了骨巨细胞瘤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著称,即具备显著的局部侵袭性生长能力、较高的局部复发率以及潜在的(肺)转移风险。尽管良性骨巨细胞瘤的肺转移发生率相对较低,且预后较好。但不容忽视的是,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存在显著的变异性。这一特性要求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必须精准识别与骨巨细胞瘤肺转移密切相关的高危因素,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监测与管理策略,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从而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周宇红教授表示,对于骨巨细胞瘤患者而言,一旦发生肺转移,治疗选择便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深入理解疾病的不同预后情况是制定治疗计划的基础,它要求医生与患者共同权衡治疗的风险与潜在获益比,做出最符合患者个体情况的决策。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在骨巨细胞瘤的治疗领域尚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尤其是关于治疗方式的优化、新型药物的开发以及放疗等辅助治疗手段的应用,这些都可能为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可能。

图片 15.png周宇红教授

李宁教授为大家分享了《放射治疗在骨巨细胞瘤治疗中的作用》的学术内容。李宁教授表示,骨巨细胞瘤展现出对放疗的高度敏感性,其有效率高达100%,且局部控制率超过80%,这一特性为该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尤其对于那些不可手术切除或者复发的患者而言,放疗无疑成为了一个极为有效且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骨巨细胞瘤术后辅助放疗的应用确实存在争议。值得关注的是,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随访评估时间与常规恶性肿瘤存在显著差异,影像学评估须延长。此外,在探索骨巨细胞瘤的综合治疗策略时,放射治疗与RANKL抑制剂等药物的联合应用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同时也揭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具体而言,关于药物剂量与放疗范围的精确匹配等需要进行更为精细的研究,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图片 16.png李宁教授

讨论环节

李亚平教授的主持下,现场专家共同参与讨论环节。该环节抛出临床问题:“如何评价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的疗效和耐药性?”;“如何考虑地舒单抗使用过程中的伦理学问题?”;“分离手术与传统化疗在疗效上的差别”等等热点问题。针对专家们提出的深入且细致的问题,郭征教授、周宇红教授、李宁教授和牛晓辉教授等以严谨的态度逐一进行了详尽而富有见地的解答。他们不仅从疾病的病理机制、临床特征出发,还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为与会者提供了全面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这一交流过程不仅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更显著地加深了大家对骨巨细胞瘤治疗策略的认识与理解,为进一步提升该疾病的诊疗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17.png讨论环节

会议总结

会议收官之际,郭征教授、陈静教授牛晓辉教授进行大会总结。郭征教授表示,本次会议内容非常丰富,全面聚焦于骨巨细胞瘤的综合治疗策略,涵盖了从精准诊断到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再到外科技术的多维度探讨。同时,本次会议系统性地回顾并提升了骨巨细胞瘤的诊疗理念,为参会者带来了前沿知识与独到观点。这也正是《CSCO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指南》巡讲的初衷,旨在帮助医疗工作者全面掌握疾病诊治的整体原则与流程。郭征教授表示,希望牛晓辉教授带领的MDT团队能在更多肿瘤治疗领域发挥卓越优势,不仅深化骨巨细胞瘤的诊疗,更将这份专业力量延伸至更广泛的肿瘤治疗范畴。同时,他坚信《CSCO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指南》巡讲将成为推动中国肿瘤诊疗标准化、品牌化的重要学术活动,惠及更多医生与患者,共同促进肿瘤诊疗水平的提升,期待这样的巡讲活动持续繁荣,越办越精彩。

图片 18.png郭征教授

陈静教授谈到,本次会议圆满落幕,线上参与人数突破24,000人次,彰显了骨巨细胞瘤这一虽小众却深具独特性和吸引力的肿瘤激发了众多观众的热情追随。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外科医生在讨论环节中的积极参与,使得交流氛围空前热烈,这不仅反映了该疾病尚存诸多未知领域亟待探索,也证明了与会者在此次盛会中收获颇丰。随后,陈静教授向主持、讲者及参与讨论的专家们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她指出,正是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使得与会者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骨巨细胞瘤的发生机制、独特的生物学行为以及当前多样化的治疗策略。这些宝贵的贡献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体系,更为《CSCO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指南》的巡讲活动增添了无限光彩。

随后,陈静教授表示,从CSCO肉瘤专委会的角度出发,我们致力于开展高质量、高证据级别的临床研究。随着药物治疗、精准医疗与放疗技术的不断革新,我们正探索一种可能性——将骨巨细胞瘤的治疗转变为非手术为主,甚至实现患者无需长期用药即可停药的新理念。这一愿景正是我们设计临床研究的初衷所在,目前该研究正处于紧锣密鼓的完善阶段。我们期待在临床试验成熟后,能获得更多医生和患者的支持,共同参与这项意义重大的研究,积累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高级别证据,为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开辟新的篇章。

此外,本次指南巡讲作为系统性知识传递的一环,特别聚焦于骨巨细胞瘤这一独特疾病领域。其中,药物治疗的突破性进展无疑为临床治疗观念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其神奇疗效深刻改变了该疾病的治疗格局。未来,我们计划于8月17日在广西举办一场专门针对RANKL抑制剂的专场巡讲,旨在深入探讨该药物的基本机制、作用原理、研发历程以及在骨巨细胞瘤和骨转移瘤等临床领域的应用进展,为大家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学术视野。最后,陈静教授向所有专家、直播平台及合作企业致以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们对本次活动的鼎力支持与贡献。

图片 19.png陈静教授

牛晓辉教授指出,在人体内,RANK/RANKL/OPG通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精密调控着正常的骨代谢过程,确保骨骼系统的健康与平衡。然而,在肿瘤转移至骨骼的情况下,该通路便成为了一个被“盗用”的通道。这种盗用导致机制失衡,进而促使骨骼发生更为剧烈的溶骨过程,对骨骼结构造成显著破坏。骨巨细胞瘤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在RANK/RANKL/OPG通路上存在高表达现象,这一特性为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地舒单抗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正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在该通路上发挥作用,有效针对骨巨细胞瘤进行治疗。最后,牛晓辉教授高度评价了今日的会议,认为其取得了圆满成功。他强调,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我们坚信未来能为骨巨细胞瘤患者带来更加精准化、规范化的诊疗方案,从而显著提升其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图片 20.pn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r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Vick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14日
陈亚男
正大天晴 | 肿瘤科
有没有视频可以学习呀?
08月09日
黄莉
河南省中医院 | 肿瘤内科
骨软组织肉瘤治疗需要完善基因检测
07月25日
张帆
益阳市中心医院 | 肿瘤内科
骨软组织的治疗需要完善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