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晚期CRC综合治疗的“破局者”,TAS-102成功探索更多联合可能

2024年07月1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fengm.jpg

结直肠癌(CR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尽管随着治疗手段的改进、新药物的使用以及分子分型的普及使得CRC患者的整体预后得到改善,但仍存在许多挑战。曲氟尿苷替匹嘧啶(TAS-102)是一种已经获批用于mCRC治疗的新型口服化疗药物,在晚期mCRC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期分享2例从TAS-102联合治疗中获益的晚期结直肠癌的病例,供读者交流讨论。

病例1

TAS-102联合呋喹替尼三线治疗晚期CRC,PFS超22个月

病例汇报:吴日平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病例点评:
王凌云教授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刘锐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吴日平
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医师协会肿瘤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主持并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重点项目等多项研究

病例介绍

1.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女,54岁

主诉:乙状结肠癌综合治疗4年余

病史:2019年11月因“反复下腹痛5月余,加剧1月余”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明确“乙状结肠癌”诊断。2019年11月29日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左半结肠)溃疡型中分化管状腺癌,浸润浆膜下层,小灶紧邻浆膜层,未见明显神经侵犯及脉管内瘤栓。送检“上切端”、“下切端”净。送检淋巴结未见转移癌,具体数目如下:肠旁LN0/12,“左半结肠动脉旁LN”0/1,“肠系膜下动脉根部LN”0/4。术后诊断:乙状结肠癌(pT3N0M,IIA期)。2019年12月27日-2020年5月9日术后行4周期Capeox方案化疗。2021年1月24日复查CT:双肺多发结节影,较前增多增大,考虑转移瘤。2021年2月2日行“VATS右中、下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右中肺结节)、(右下肺结节)镜下见多个腺癌结节,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及临床提供的病史符合转移性腺癌,肠源性。免疫组化结果:CDX-2、Villin、SATB2阳性,CK20部分阳性,CK7、TTF-1、NapsinA、SP-B阴性。基因检测:KRAS突变,APC突变,TP53突变。NRAS、BRAF野生型,her-2(-),MSS。

影像学检查:

dc6ab53ef9bd0666ecc36ffd4e90486.png

图 2021年1月22日基线影像

诊断:

乙状结肠腺癌术后伴双肺转移(IV期)

前上纵隔结节影,胸腺瘤?

2.治疗经过:

一线治疗:

2021年3月10日-2021年8月20日行12周期“贝伐单抗+FOLFIRI”一线姑息化疗,7、11周期疗效评估SD(5个月)。18277e5070f4ac439df67e71b0ee3fa.png
图 疗效评估SD

2021年9月4日-2022年1月15日行7周期“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维持治疗。2、6周期后评估增大的SD(4个月)。

二线治疗:

2022年2月7日-2022年2月23日因手足综合症难以耐受,且疗效欠佳,改行3周期贝伐珠单抗+FOLFOX方案(1.5月)。
第3周期化疗期间出现奥沙利铂过敏,改伊立替康静滴。3周期后复查评估SD。
2022年3月25日-2022年6月14日行第2-7周期贝伐单抗+FOLFIRI方案化疗。2周期后复查评估SD(3月),7周期后复查评估PD。

三线治疗:

2022年6月开始口服呋喹替尼+TAS-102方案至今(22月)。定期复查评估SD。

影像复查:79c7c0f6d59f657a92a8a4049ccdae6.png
图 疗效评估SD

c3d688b217218bd4de315debf2b0f45.png

图 疗效评估SD

fcf36205fb3988d76141c4ebae6bfc6.png

图 疗效评估SD

3.患者小结

该患者为中年女性,诊断为乙状结肠腺癌术后伴双肺转移(IV期)。明确诊断后,依次接受手术、一线、二线和三线系统药物治疗,目前OS已经超过4年。三线治疗选择TAS-102联合呋喹替尼,PFS已超过22个月,治疗仍在持续进行中。三线治疗期间,患者耐受性可。

王凌云
教授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
主任医师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贵州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贵州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贵阳市医疗保障局专家库成员
修业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在中文核心期刊及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参编专著2部
主持及参与省、市级科研立项4项

刘锐
教授

重医附二院胃肠外科 主治医师讲师博士
擅长消化道肿瘤、肥胖代谢性疾病、食道裂孔疝、胃食管反流病(GERD)、肠源性感染、肛肠疾病等各种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重庆市医学会细菌真菌感染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委员会委员
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发表SCI论文5篇,单篇最高9.0分,中科院分区1区,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专家点评

王凌云教授

整体来说,本例患者的治疗非常成功,尤其是三线治疗,呋喹替尼联合TAS-102方案已经为患者带来了超过22个月的PFS。既往SUNLIGHT研究已经证实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有效性,并已纳入指南。此外,呋喹替尼和瑞戈非尼也是晚期CRC三线的标准治疗药物。在药物选择丰富的背景下,如何在这些药物中进行排列组合,如何选择更适合患者的药物至关重要。该方案为我们的临床实践带来了很多启发。后续如果患者再次出现进展,结合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可以考虑西达本胺+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的靶向+免疫治疗。

刘锐教授

作为乙状结肠癌2A期患者,术后半年即出现了肺部转移,且无肝转移,在临床中属于相对少见的病例。对于该病例,我有以下四点体会。第一,从外科治疗的角度,对于有条件的患者,术后进行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可能会对全程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二,对患者的肺部病灶及全身情况进行评估,适宜情况下可考虑局部立体定向放疗。第三,免疫双靶治疗可能会为此类患者带来一定的生存获益。第四,近期公布的TAS-102联合雷莫芦单抗的研究数据显示,ORR达到40%,非常值得期待。

病例2

TAS-102联合瑞戈非尼三线治疗晚期CRC显著缩小肺转移病灶

病例汇报:涂江江教授 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病例点评:

李穗晖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昂教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病例介绍:

1.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男,55岁

主诉:直肠癌综合治疗1年余。

病史:患者2022年8月8日患者因“突发左侧口角,左手抽搐约10分钟”就诊。急诊头颅CT:1.右额顶叶,左小脑占位,考虑转移瘤;2.脑干低密度影,考虑脑梗塞可能,建议MRI检查。

影像学检查:
2022年8月11日头颅增强CT:1.右侧额叶见类圆形高密度影,约20.5x15.6mm大小,病灶边缘见大片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低-中度不均匀强化。2.左侧小脑半球见类圆形高密度影,约12x8mm大小,增强扫描呈低-中度不均匀强化。

3607c52e1de14c964da7ec2ada3a458.png

图 2022年8月11日头颅增强CT

4c93e4d74675c24752c1ab7914e4e99.png

图 2022年8月11日头颅增强CT

2022年8月11日胸部增强CT:右肺下叶,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见小结节状高密度影,增强扫描部分见强化,较大直径约5mm,考虑转移瘤。

437ac93bcea575ed259cd495a183767.png
2022年8月11日胸部增强CT

2022年8月11日盆腔增强CT: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肠管增厚,最厚约12.6mm,相应肠管不均匀狭窄,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考虑直肠癌?周围小淋巴结显示。80024a18dca8753f889f6e7248756d2.png
2022年8月11日腹部盆腔增强CT

病理结果:2022年8月17日结直肠镜病理学诊断:(直肠结肠活检)符合高-中分化管状腺癌。

基因检测:KRAS基因突变(+),MSS。

血清肿瘤标志物:CEA 98 ng/ml。

临床诊断:直肠癌IV期(肺、脑转移)

2.治疗经过:

一线治疗:

2022年8月开始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贝伐珠单抗3个周期。

2022年11月复查CT疗效评价为PR:

1.右额叶转移瘤病灶缩小,周围水肿带范围缩小;

2.双肺转移性结节缩小消失;

3.直肠管壁增厚部位变薄,周围淋巴结缩小;

4.肿瘤标志物CEA下降至17 ng/ml。

病情进展:2023年1月复查胸部增强CT:左肺上叶下舌段见一结节影,直径约5.3mm,与2022年11月CT比较两肺见新发病灶,考虑肿瘤病情进展。CEA升高至59ng/ml。

二线治疗:

2023年1月开始予伊立替康+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2周期。

2023年3月复查CT疗效评价为好转:

1.右侧额叶转移瘤病灶较前进一步缩小;

2.左肺上叶下舌段结节较前明显缩小;

3.直肠管壁增厚部位病变基本同前,变化不大;

4.肿瘤标志物CEA下降至21ng/ml。

二线维持治疗:

2023年3月开始继续予伊立替康+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方案维持化疗。

病情进展:2023年7月复查CT脑部病灶稳定较前变化不大,直肠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左肺出现新发病灶。

三线治疗:

2023年7月开始予瑞戈非尼+TAS-102治疗。

疗效评价:2023年9月复查胸部增强CT:左肺下叶结节病灶较前缩小,考虑病情好转。

2591ae656855c732544a7e212293c7b.png
图 TAS-102治疗2个月,病情好转

三线维持治疗:

患者从2023年9月口服瑞戈非尼+TAS-102治疗6个月,2024年1月复查CT疗效评价为SD。

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手足皮肤综合征,乏力。未出现肝功能损害,高血压,食欲下降和腹泻等症状。

3.病例小结

该患者为中年男性,诊断为直肠癌IV期(肺、脑转移)。患者以急诊脑梗死为首发临床表现,症状凶险。明确诊断后接受姑息一线治疗,PFS仅为5个月。二线治疗的PFS同样较短,仅为6个月。肺部病灶持续进展。三线治疗采用TAS-102联合瑞戈非尼,治疗2个月后,肺部病灶显示缩小,病情好转。患者从TAS-102联合瑞戈非尼的治疗中获益显著。患者整体治疗耐受性可。

李穗晖
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西结合临床肿瘤学博士
国医大师周岱翰工作室负责人
九三学社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委
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世界中医联合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理事,
广州抗癌协会理事
广州抗癌协会整合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消化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泌尿与生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中西结合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
广东省中西结合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肿瘤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肝癌防治专委会常务委员

王昂
教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肿瘤一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保健协会免疫细胞与干细胞治疗分会第一届常务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 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专业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专业委员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肿瘤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抗癌学会肿瘤复发与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肺癌、脑肿瘤、鼻咽癌、喉癌、食管道、乳腺癌、
肝癌、胰腺癌、胃癌、直结肠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放疗、化疗;对疑难恶性肿瘤的诊治、肿瘤晚期的个体化治疗、晚期肿瘤的癌痛治疗以及免疫靶向治疗、以及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专家点评

李穗晖教授:肠癌脑转移的发病率较低,临床少见。结合患者二十年的吸烟史以及肺转移病灶,建议进一步明确脑部病灶的性质。该患者三线治疗采用TAS-102联合瑞戈非尼取得了10个月的PFS,疗效令人满意。后续如果患者病情进展,再活检和基因检测非常重要,病理结果将对后续的治疗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脑部病灶如有临床症状,建议联合局部放疗。
 
王昂教授:该病例带给我们以下几点思考。首先,该患者在一线、二线治疗阶段的PFS都相对较短,再次明确突变类型可能会对三线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次,虽然期间患者脑部病灶控制较好,但仍然建议联合脑部放疗,进一步控制脑部病灶。最后,该患者三线治疗采用TAS-102联合瑞戈非尼,PFS疗效超过前线,结果令人满意。而对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建议采用标准的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用药安全性可能会更高。

总结
TAS-102多元探索,挖掘更多联合治疗方案

2023年,SUNLIGHT研究[1]的成功确立了TAS-102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地位,这一方案不仅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4版)》列为I级推荐,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通过本期的2个病例,我们也看到了TAS-102在与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联合治疗方面的巨大潜力。
 
TAS-102联合呋喹替尼方案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病例1患者的PFS已超过22个月。临床中,越来越多的医生关注到了TAS-102与呋喹替尼机制互补的潜力。基于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的一项II期临床研究[2]正在评估TAS-102与小分子TKI呋喹替尼联合治疗mCR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OS、ORR、DCR和安全性。该研究的完整结果也一直备受期待。
 
在2023年的ASCO大会上,另一项研究探讨了TAS-102与其他小分子TKI联合治疗的可能性。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导的II期多中心研究[3]显示,瑞戈非尼与TAS-102的联合方案达到了4.9个月的中位PFS和84.6%的DCR,且安全性表现良好。病例2患者接受该方案的三线治疗,PFS获益反超一线和二线,逆转了肺部进展情况,其临床表现值得我们思考。
 
TAS-102在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中已显示出显著的联合治疗潜力,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基于循证医学原则,推动治疗策略向更精准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精心筛选患者,为各种联合治疗配方匹配最适宜的病例,我们旨在充分发挥TAS-102的治疗效果,以期为更广泛的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希望。

参考文献

[1] 2023 ASCO Poster 2606.
[2]CSCO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4版)
[3]Wang X, et al. 2023 ASCO e15567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4年07月21日
吕晓伟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24年07月21日
丁胜富
达州市达川区中医医院 | 心胸外科
好好学习,多看多学
2024年07月20日
郑小丽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 放射治疗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