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6月15日精准转化医学分会场2 | 北京大学消化肿瘤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CGOG)第十四届年会

06月16日



2024年6月15日,第14届北京大学消化肿瘤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年会开启了第5天的日程,本场大会以“创新、共赢、卓越”为主题,邀请了多位涵盖肿瘤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转化研究领域的学术专家出席现场会议,同时大会开放线上直播,该分会场各平台线上观看人次累计12.8万。

会议主席


大会伊始,大会主席、北大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对精准转化医学分会场2各位与会专家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本场会议带来各位科学家的思维碰撞,将临床与基础研究密切结合,为解决未来的临床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图片1.png沈琳主席致辞

学术环节—第一节

主持:

此次会议分上下两个专场进行。会议上半场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高山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志谦教授共同主持。

图片2.png

图片3.png

周兆才教授

本会场的首份报告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周兆才教授。周教授以“胃癌发生的神经免疫调控机制”为题,介绍了团队从Hippo信号通路的生物学功能机制到抗癌策略研发的一系列努力与突破,并从肿瘤原发生态系统与远端多器官系统的关系出发,在“神经—癌症”互作角度探寻了神经免疫与胃癌发展的关系。团队通过切断小鼠迷走神经等方式在多种动物及遗传性模型中验证了关键神经递质的作用,为未来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潜在的指导价值。


图片4.png

靳光付教授

随后,南京医科大学靳光付教授进行了以“基于多组学的胃癌遗传机制研究”为题的精彩汇报,从先天遗传性变异、体细胞突变两个维度深入剖析了胃癌发展过程中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多阶段机制。靳教授详细介绍了胃癌遗传易感图谱、遗传区域功能解析以及单细胞转录组图谱特征,揭示了肠型胃癌与弥漫型胃癌在基因组驱动突变上的本质差异,为胃癌遗传学和突变机制的理解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图片5.png

高嵩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高嵩教授围绕“线粒体融合与T细胞肿瘤免疫”展开汇报。线粒体作为高度动态的细胞器和细胞的能量电厂,在肿瘤细胞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高教授介绍了线粒体融合蛋白1/2(MFN1/2)如何通过GTP水解引发的聚合状态和构象变化,促进线粒体外膜的融合。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T细胞线粒体的融合,还能加强线粒体与内质网的耦联,为开发提升现有肿瘤免疫疗法疗效提供了新的策略、思路。

讨论环节: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马学磊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平轶芳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魏嘉教授围绕着神经免疫系统中不同神经递质对胃部稳态的作用、胃癌发生发展中不同基因突变与胃癌类型的相关性、线粒体融合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特征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图片7.png

学术环节—第二节

主持:

会议下半场由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建忠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锦飞教授共同主持。

图片8.png

图片9.png

石磊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石磊教授以“基因组稳定性和肿瘤”为主题进行了详细的汇报。DNA双链断裂是一种对细胞危害极严重的DNA损伤类型,石磊教授介绍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物MiDAC参与DNA双链断裂的过程以及对基因组稳定维持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合成致死靶标和干预手段。


图片10.png

阮元元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阮元元教授以“蛋白质糖基化与胃癌发生发展”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揭示了蛋白质糖基化在胃癌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胃粘液减少可作为预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而质子泵抑制剂有可能成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防治手段。细胞外基质的组成与腹膜免疫微环境紧密相关,对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影响,为未来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图片11.png

张小田教授

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张小田教授,张教授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分享了题目为“HP感染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报告。我国人群HP阳性概率高于西方人,是开展胃癌临床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通过六年的随访和数据收集,团队构建了HP检测万人队列,发现HP阳性胃癌患者对免疫治疗更为敏感,而HP感染是结直肠癌、食管鳞癌免疫治疗的不利因素,并对HP阳性胃癌免疫微环境进行了进一步探索。最后,张教授对未来HP与肿瘤治疗的联合进行了展望。

讨论环节:

下半场的讨论环节同样精彩纷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陈杨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医学研究中心李斌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宋永喜教授、北京大学叶步青教授围绕着组蛋白修饰在基因组中的应用、糖蛋白与胃癌转移机制、HP与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的关系、晚期胃癌患者是否需进行HP根除等问题进行了多维度的交流。

图片12.png

在会议的尾声,北大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肿瘤新靶点的发现和肿瘤治疗的进步,得益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临床的紧密切合。未来我们需要在临床医生和科学家之间寻找共同的语言和兴趣点,期望通过这种跨学科的交流,能够激发出更多创新的思想火花,以促进肿瘤临床和基础问题的更深层次解决,进而推动学科发展。

大会主席就专家讨论的难点与热点问题进行总结后,该场会议圆满结束。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作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张一繁、彭智、章程

评论
06月19日
邓志福
清远市中医院 | 外科
谢谢分享为患者
06月17日
刘惠明
长治市潞州区中心医院 | 放射治疗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6月17日
雷红艳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科
谢谢分享为患者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