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EHA】刘耀教授:泽布替尼联合R-CHOP方案在初治结外受累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安全有效

06月1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微信图片_20240607144631.jpg

2024年欧洲血液学年会(EHA)将于6月13-16日在西班牙马德里线上线下同步举行,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最权威的学术交流盛会之一,EHA年会向全球学者展示众多国际前沿和备受关注的血液领域科研成果和临床数据。【肿瘤资讯】将介绍初治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探索数据,并邀请中国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耀教授进行解读,以飨读者(2024 EHA Poster 2086)。

肿瘤资讯:请刘耀教授介绍简单介绍一下这一研究的设计

刘耀教授:该研究旨在评估泽布替尼联合R-CHOP(ZR-CHOP)方案治疗结外受累的初治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纳入符合入排标准的淋巴瘤患者,并给予ZR-CHOP方案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总缓解率(ORR)、完全缓解率(CR)、安全性。

图片1.png

肿瘤资讯:刘耀教授,请详细分享一下研究的结果

刘耀教授:研究中共有38例患者接受了至少2个周期的ZR-CHOP方案治疗,其中33例患者完成了6个周期的治疗。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8岁(38-70岁)(表1)。

表1.患者的基线信息

3.png在37例疗效可评估的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 92%(34/37),23 例患者(62%)达到CR。1例患者(3%)因原有心脏病导致心肌梗死而死亡,3例患者(11%)因疾病进展(PD)而退出试验(图1)。值得注意的是,6例在4个周期评估时达到 PR 的患者随后达到了 CR。更令人鼓舞的是,13例在4个周期评估时达到PR的患者在6个周期评估时达到了 CR,这表明更长时间的治疗可能会获得更深层次的缓解。

2.png图2.患者的治疗情况

研究中最常见的血液毒性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而3/4级不良反应分别占19%、13%和10%。最常见的非血液学毒性包括肺炎、恶心和疲劳,而3/4级不良反应分别占16%、6%和3%(表2)。

表2.研究的安全性结果

1.png

肿瘤资讯:这项研究对临床有哪些启示呢?

刘耀教授:结外受累的DLBCL约占总DLBCL患者的40%。对于原发于结外的DLBCL,目前的R-CHOP方案治疗效果仍明显低于结内DLBCL[1]。另外,与结内DLBCL相比,原发性结外DLBCL在细胞遗传学上存在更多的MYD88和CD79B突变,这些突变增强了B细胞信号传导通路[2]。在既往的小样本研究中,作为新一代BTK抑制剂(BTKi)的泽布替尼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显示出一定的疗效,ORR达31%[3],展现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基于既往的研究结果,本试验旨在评估泽布替尼联合R-CHOP(ZR-CHOP)方案治疗结外受累的初治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

DLBCL的non-GCB亚型依赖BCR-BTK信号通路在组织微环境中存活和增殖[4]。泽布替尼作为新一代BTKi,已证实较一代BTKi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更安全有效。本中心的数据显示,泽布替尼联合R-CHOP方案是治疗结外受累的DLBCL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案。该结果表明在标准一线治疗中引入泽布替尼可以使该初治结外DLBCL患者在早期获得有效缓解,并且不会显著增加毒性。值得注意的是,完成标准治疗疗程的患者,CR率更高,提示早期无法达到CR的患者,随着治疗疗程的增加,仍有可能缓解。

专家简历


刘耀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后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
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岗位学雷锋标兵
重庆市淋巴瘤精准诊疗国际合作工作站领衔专家
院淋巴瘤联合诊疗专家组首席专家
重庆市十佳科普使者,刘耀教授科普工作站首席专家
主要从事于淋巴肿瘤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军队创新课题1项,发表论著200余篇。副主编专著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担任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淋巴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血液病康复专委会常委、中华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系统疾病学组委员、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中西部免疫缺陷相关淋巴瘤诊治协作组组长、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精准医学与分子诊断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血液病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抗癌协会肿瘤血液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重庆市药监局重点实验室评审专家

《重庆医学》《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编委,JHO、Leukemia Research杂志审稿人


参考文献

1]Wang XM, et al. [J]. Hematol Oncol,2016,34(4):193-199.
[2]haiyan Yang,et al. Blood adv22 MARCH 2022 • VOLUME 6, NUMBER 6
[3]Océane Ducharme,et al. J Invest Dermatol. 2019 Nov;139(11):2334-2342.e8
[4]PASQUALUCCI L, OTT G. et al.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018: 41-73. 

责任编辑:Cherry
排版编辑:guangli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