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CSCO】常春康教授:2024版CSCO《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04月26日
来源:肿瘤资讯

为积极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提高临床肿瘤医师的临床与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CSCO诊疗指南的制定和推广,2024年CSCO指南大会于4月26日至27日在济南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会议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最新版CSCO指南在本次会议期间发布。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邀特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科常春康教授围绕2024年CSCO《肿瘤相关性贫血(CRA)临床实践指南》(下文简称“指南”)的更新要点展开访谈,解析了CRA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治疗进展等问题。

常春康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上海血研所副所长
中国老年血液学会副会长、MDS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血液医师协会委员
中华血液学会红细胞学组委员
医促会血液学会委员
CACA MDS/MPN学组副组长
CSCO中国抗白血病联盟委员
中国免疫血液学会委员
中国罕见血液病工作组委员
上海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红细胞学组组长
CACA上海抗癌协会理事
上海血液肿瘤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
中华血液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委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Nature communication、Blood、Pnas、Hematologica、BJH等)

常春康教授现场.jpg

高发生率、低治疗率,我国CRA防控亟需加强

常春康教授:CRA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晚期肿瘤患者CRA显著增加,中重度贫血比例也明显升高。然而,高达92.84%的CRA患者未得到任何纠正贫血的措施和治疗,因此CRA的临床管理亟需引起足够重视。

本次发布的《指南》中对CRA的诊断标准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在肿瘤治疗中,我国标准正常值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不低于120g/L,非妊娠成年女性血红蛋白不低于 110 g/L,妊娠女性血红蛋白不低于100 g/L。这与国际指南存在一定差异,相对标准更为宽松,主要由于我国的血源分布不均且“献不应求”的现状导致的,相信随着无偿献血等工作的推进,未来我国CRA的诊断标准或可逐渐与国际接轨。另外,除了诊断标准,临床CRA的诊断还需考虑其他指标,如细胞大小和患者病因,同时需要综合考虑既往治疗情况,如靶向治疗和化疗对贫血的影响。

其次是CRA的治疗原则。针对非化疗相关性和化疗相关性CRA,治疗方案应有所区别。非化疗相关性CRA可能源于消化道出血、溶血或肿瘤侵犯骨髓等因素,而化疗相关性CRA则多由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作用引起。对于中重度CRA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应适当调整输血指征。对于轻中度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则可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等传统支持治疗,以及新近纳入指南的罗沙司他等新药。

总而言之,CRA的临床治疗目标在于有效控制CRA,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医疗系统的血源负担,并延长生存期。随着对CRA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新药物加入CRA的治疗阵营。

平衡风险与收益,临床需警惕频繁输血及支持治疗手段带来的毒副反应

常春康教授:长期输血可能导致铁过载,已经引起了大众的重视。在治疗目标方面,除了之前提到的血红蛋白水平指标,临床还需重视铁过载的评估和管理。研究显示,200cc红细胞大约含有200mg铁,这些铁含量短期内人体无法完全代谢排出,长期积累后,铁沉积在心肝等重要脏器,将导致器官功能损害。

中国是乙肝大国,乙肝感染率高,而肝脏是铁代谢的主要器官。因此,及时对铁过载进行评估尤为重要。临床实践中,我们不仅要使用常规的血清铁蛋白检测,还可以采用核磁共振等更精准的方法评估铁沉积程度。结合铁过载的基础情况和输血加重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善贫血,同时采取脱铁治疗等措施,以最大限度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另外,从治疗药物出发,促红细胞生成素作为CRA治疗的主要手段。对于轻中度、无严重并发症的CRA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减少输血及其并发症。

但在具体使用中,我们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何时启动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多长时间、目标血红蛋白值界定等。结合国内外指南,目前我们建议:1) 红细胞生成素启动时机为血红蛋白<100g/L,目标值为110-120g/L;2)6-8周未见明显效果则应考虑其他治疗;3)可结合铁剂等辅助治疗,以增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疗效。

剂量方面,国内指南建议起始剂量为150U/kg,每周3次,总量约3万单位/周,这是一个相对折中的方案。国际上也有推荐4-6万单位/周甚至更高剂量,但需权衡血栓、再障等并发症风险。对于高龄、既往有血栓病史等高危人群,我们还需采取预防血栓的措施,如联合使用肝素等药物。

总之,临床在输血及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时,需要权衡疗效和安全性,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以最大限度改善贫血,提高生活质量。

免疫治疗时代,炎症微环境的发展助力CRA创新药物研发

常春康教授:在未来,CRA诊治领域的创新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药的应用。CSCO指南最新版本推荐了罗沙司他作为二线治疗选择,这是基于国内外临床试验的良好结果。相比传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罗沙司他达到了其非劣效性终点,同时起效时间更短,且毒副反应可控,为CRA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其次针对性治疗方案。不同类型肿瘤及相关脏器功能异常,都可能导致CRA发生机制的差异。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病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如调节骨髓微环境、炎症因子等,从根本上改善造血功能。

第三,综合治疗手段。除新药物外,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在控制失血、溶血等因素方面仍发挥重要作用,需要与创新疗法相结合。

第四,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近年来出现的如罗沙司他、罗特西普、IFN-β等新药,均可通过调节炎症微环境等机制,进一步改善CRA患者的输血状况,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因此,未来为炎症微环境的进一步了解与开发,将促进CRA的新药发展。

简而言之,未来CRA诊治的创新方向,是多学科、多靶点、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模式,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mie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awn




患者指南系列丛书,点我领取>>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