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与医同晴-大咖An例说 | 抗血管生成药物为妇科肿瘤提供新的治疗武器,小分子TKI安罗替尼兼顾疗效、安全性

2024年03月26日

妇科肿瘤是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研究者的不断深入探索,妇科肿瘤治疗取得了关键进展。2024年3月25日,两场“与医同晴-大咖An例说”邀请诸多专家学者齐聚云端,聚焦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应用进展和临床实践热点,深度交流和学习,取得圆满成功。

开场致辞

王国庆教授:本次大会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为大家提供了探讨妇科恶性肿瘤诊疗的机会,希望大家可以学有所获。

图片142.png

子宫内膜癌治疗病例分享

周明教授:患者,女,56岁,2018年10月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术前未分期),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子宫内膜样腺癌II级伴坏死,输卵管管壁局部有癌侵及,右侧输卵管积水,管腔粘膜癌侵及,卵巢和大网膜无癌侵及。术后给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化疗。2019年1月,盆腔MRI检查显示盆腔左侧异常强化灶,侵犯左侧输尿管下段,上端输尿管扩张积水。因患者拒绝手术治疗,于2019年2月行脂质体多柔比星+卡铂,盆腔及腹膜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同步放化疗结束后,患者阴道残端上方可见肿块,较放化疗前肿块缩小。患者不接受继续全身化疗,给予安罗替尼+醋酸甲地孕酮维持治疗,持续部分缓解(PR)至今,病情稳定。

图片143.png

大咖点评

河南省人民医院李丹丹教授、刚小青教授、刘明博教授、冯燕教授围绕病例进行深度交流。表示,虽然子宫内膜癌治疗强调规范治疗,但临床实践中还是会碰到初治不规范的患者,该患者在未进行规范化手术的情况下,复发后采用安罗替尼治疗获得PR,带瘤生存5年,证实了安罗替尼在妇科肿瘤中应用的疗效。

图片144.png

精彩学术分享

复发转移性妇科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探索和进展
罗穗豫教授:妇科肿瘤新发患者多,复发率高,预后差,现有化疗方案无法满足临床需求,亟待有效新疗法。近年来,抗血管生成治疗地位逐渐显现,但现有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获益有限;安罗替尼多靶点、全面强效抑制血管生成通路,可联合多种药物治疗。目前,安罗替尼联合PD-1/PD-L1、化疗或PARP抑制剂在铂耐药复发卵巢癌、复发转移性宫颈癌、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获益显著,强效安全,可作为有效选择。

图片145.png

大咖点评

河南省人民医院罗穗豫教授、樊茹佳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师弘教授围绕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展开讨论。
在临床应用中,安罗替尼不良反应较低,口服用药方便,患者接受度较高,且疗效较好。期待未来有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公布,为安罗替尼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提供更多循证证据,也期待安罗替尼可以纳入医保,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图片146.png

开场致辞

李华教授:本次会议邀请了业内知名讲者分享学术进展、病例交流讨论,聚焦妇科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进展以及临床诊疗热点展开讨论,相信会让大家收获满满。

图片147.png

袁光文教授:很荣幸和大家相聚在一起,探讨妇科肿瘤的诊疗进展。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妇科肿瘤治疗格局进一步丰富,希望可以通过本次学术交流能够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图片148.png

学术分享

复发转移性妇科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探索和进展
王巍教授: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妇科恶性肿瘤领域关注的热点,抗血管生成药物为妇科恶性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大分子单抗疗效相对有限,小分子TKI安罗替尼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转移、重塑肿瘤微环境等多种作用机制,可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在妇科恶性肿瘤领域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图片149.png

大咖点睛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高云阁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蒋芳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岩教授围绕讲题进行激烈讨论。
虽然近年来手术、放化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对于晚期和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依然不尽人意,促使了研究者对新型治疗方案的开发。抗血管生成药物作为一种新兴策略逐渐显示出独特的治疗潜力。安罗替尼在复发难治性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了新的选择。未来更大规模临床研究的开展将会为安罗替尼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证据。

图片150.png

临床实践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例分享
尹善德教授:患者女,20岁,未婚,2017年1月确诊为子宫腺肌瘤样息肉,行赘生物摘除术。2017年3月行宫腔镜内膜息肉摘除+诊刮术,术后病理提示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017年4月经阴道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后诊断为子宫腺肉瘤IB期,术后给予多柔比星脂质体+洛铂化疗。2019年3月出现腹盆腔转移(第1次复发),行经腹盆腹腔肿瘤切除+双侧卵巢切除+大网膜切除术(R2),术后病理提示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行腹腔热灌注化疗+PEI化疗5次,获得完全缓解(CR)。2020年6月第2次复发,行肿瘤细胞减灭术(R1)+PEI化疗4次,因严重骨髓抑制停止化疗,于2021年1月开始安罗替尼维持治疗至今,病情稳定。

图片151.png

大咖点睛

解放军总医院孙冰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果教授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赵炜教授围绕该病例的诊疗展开深入讨论。
该患者从最初的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发展为后来的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相对少见。多次复发,手术挑战较大,在采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治疗后,PFS达3年之久,取得较好的预后。对于此类罕见肿瘤,建议进行分子基因检测明确靶点,为治疗决策提供更多依据。

图片152.png

大会总结

两场"与医同晴-大咖An例说"云端研讨会立足临床实践,对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发展、应用进行了回顾和深度交流,为大家带来干货满满的学术内容。期待未来有更多类似的学术交流活动,共同学习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