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和实施,我国医疗领域正逐步向着规范化发展。依托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发展工作方案(2021-2025年)》,秉承、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以期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县域医院,提升县域医院综合能力,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方针;明确县医院综合能力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工作安排,对进一步巩固县医院综合能力建设积极成果,持续提升县医院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搭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发展相关工作平台,中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发展暨“千县工程”——县级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建设项目年度启动会于2024年4月13日上午在广州隆重召开,同步线上直播。本次会议设有精彩的篇章授课、优秀案例分享和讨论环节,旨在促进县医院综合诊疗能力发展,为县级医疗人员提供广阔学术交流和进修提升的平台,促进肿瘤防治规范化建设,最终惠及广大县域患者。
会议现场
嘉宾合影
开场致辞
会议伊始,由我国肺癌领域学术领袖、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和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健康战略与服务体系研究部主任黄二丹主任为大会开场致辞。
吴一龙教授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同道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指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我国的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需要提升15%,但目前恶性肿瘤的筛查、诊断、治疗、预后尚不理想,因此这一目标仍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国家卫健委启动了一系列的项目,其中一个核心就是要把肿瘤的防治工作逐步迁移到县级医院。县级医院被称为“健康的守门人”,县级医院的诊疗能力有必要得到进一步提升及规范。在国家卫健委政策及项目的指导下,过去一年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制定了县级医院肺癌、乳腺癌的诊疗路径,以及举办了多场能力提升培训。近日,又就相关主题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进一步的共识,希望通过大家2024年的努力, 将理论工作落地。希望今天参会的来自全国各地县医院的代表们能够做出示范,带领全国县医院工作的向前推进。
吴一龙教授
黄二丹主任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患者长期饱受重大慢性疾病困扰。我们的初衷就是给以肿瘤患者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慢病患者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千县工程”县级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建设的目标就是将肿瘤防治中心真正落到实处,也期盼专家给予合作和帮助,相信对重大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必然是延伸预期寿命的主要抓手。
黄二丹主任
篇章授课
黄二丹主任围绕“县域肿瘤防治中心的目标与路径”进行盘点,他对2023年“千县工程”的建设进行了总结,并对2024年的建设指南进行了展望。他谈到县域肿瘤防治中心的目标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需要聚焦县医院的功能定位,实现“体系协同、资源整合”。黄二丹主任从功能、形式和管理三方面为大家展示了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的技术问题。随后,他谈到未来的工作计划是针对高发肿瘤,构建由单个癌肿专病联盟和县域肿瘤防治中心为一体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他希望通过建设县域肿瘤防治中心,进而构建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患者信任的循环。黄二丹主任指出“千县工程”是《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延续;是《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硬件部分;是一流县医院落实“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及《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落实分级诊疗的县域实现途径。
黄二丹主任
河南省人民医院仓顺东教授以:“规范诊疗→多学科综合诊疗→精准诊疗”为题进行分享。他谈到肿瘤治疗的原则是尽量减少对身体损伤较大的治疗手段;尽可能地减少晚期肺癌病人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制定方案时,需要考虑病人的预期寿命是否因癌症治疗而得到延长;病人的生活质量是否因癌症治疗而得到改善。他强调只有基于多学科相互协作的治疗计划才能达到最好的肿瘤治疗效果。只有基于多学科相互协作的治疗计划才能达到最好的肿瘤治疗效果。随后,仓顺东教授表示在积极推进肿瘤中心建设工作中,需要完善各单元功能、完善放疗平台、介入治疗平台;需要进一步将专科细化,推动MDT团队与国内一流先进示范团队全方位合作,提升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水平。此外,推荐大家利用现有科研平台推动肿瘤转化研究,促进临床与科研全面同时发展。
仓顺东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林冬梅教授为大家分享了“规范检测病理共建”的精彩内容,围绕肺癌分子病理检测的临床意义、肺癌分子病理检测规范要点以及县域肺癌分子病理检测策略三部分进行展开。她谈到肺癌的分子病理与组织病理同等重要,组织病理是肺癌确诊的“金标准”,协同分子病理精准检测是治疗决策的前提。分子病理技术可以将病理诊断从组织、细胞水平的形态学观察深入到分子水平,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此外,分子病理检测应遵循标准化、规范化原则。规范化的诊疗路径是提高县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措施。最后,林冬梅教授表示县域病理科应设法开展并提高肺癌诊断及分子病理检测能力,选择合适的检测平台;推动上下级联动,构建区域检验中心。
林冬梅教授
县域肿瘤综合防治中心建设经验或案例分享
浏阳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彭正平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的探索”,围绕医院管理情况和浏阳市肿瘤专科联盟情况两大部分进行介绍。他谈到院内肿瘤规范化诊疗必须得到医院管理层充分的支持,医务部需建立定期督查制度,各相关学科通力合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浏阳市人民医院成立的院内肿瘤多学科协作组(MDT)会定期聚焦病例展开多学科讨论,MDT团队编撰发表了《区域肿瘤防治指南》。同时,医院在肿瘤患者信息平台、肿瘤诊疗质控体系和肿瘤防治工作等多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外,彭主任谈到当地卫健局开通的区域内信息平台能够方便对所有肿瘤患者的建档工作及规范化管理。在浏阳市卫健局的领导下,本着全面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增进人民福祉的精神,2018年4月28日由浏阳市人民医院牵头组织的浏阳市肿瘤专科联盟成立,取得了积极的工作成果。
彭正平教授
简阳市人民医院李治刚教授为大家分享了“简阳市人民医院县域肿瘤防治中心案例介绍”,围绕背景介绍、参与医共体和千县工程以及县域肿瘤防治中心经验展开介绍。他谈到简阳市人民医院是西部地区首家县级三甲综合医院,该医院参与千县工程的总体发展思路是提升医疗水平、优化医疗服务、强化科研创新、拓展社会合作、推进信息化建设以及塑造品牌形象。目前,医院正在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要求,积极推动“千县工程”建设工作。随后,李治刚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大肠癌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开展情况、肿瘤内科治疗平台整合、肿瘤科技术项目和放疗科建设情况。他表示目前在县域肿瘤防治中心的肿瘤“诊、治”环节相对较好,未来,在“防、管、康”环节还有进一步加强,具体包括积极主动开展加强肿瘤知识宣教、建立建院级MDT团队、做好治疗后随诊交待和随访以及建立肿瘤患者数据库。
李治刚教授
登封市人民医院张俊涛教授为大家分享了“多措并举推进县域肿瘤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案例。他谈到登封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是登封市唯一的肿瘤专业河南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医院未来在肿瘤方面的目标是打造优势专科,强化核心专科,夯实平台专科,加强薄弱专科。肿瘤科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建设肿瘤亚专科;管理科室质量安全;成立肿瘤医院,开展MDT;完善大型设备,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学习型科室建设与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早癌筛查与科普宣传。目前,通过多项举措的开展,登封市人民医院的专科能力显著提升,年门诊人次、入院人数、放疗例数、肿瘤手术台次全面增长。2023年登封市人民医院正式通过县域肿瘤中心评审并获得全国县域肿瘤防治中心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称号。
张俊涛教授
讨论环节
在黄二丹主任的主持下,邀请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路平教授、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吕利征教授和定远县总医院严璟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县级肿瘤防治中心医院在医共体发挥的作用和专病联盟的形式对于县级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建设的帮助”展开精彩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他们指出县级肿瘤防治中心医院在医共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公共卫生职能、促进医疗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以及促进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此外,在县级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建设中,专病联盟形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促进资源共享与下沉、提升诊疗能力、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推动多学科协作、支持科研项目合作、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以及推广适宜技术。
黄二丹主任、路平教授、吕利征教授、严璟教授
篇章授课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邓修平教授为大家分享了“临床TMN分期评估规范化实践——肺癌的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分期(第九版)”的学术内容,围绕肺癌分期系统的发展史与分期原则以及肺癌分期细则展开汇报。邓修平教授指出肺癌TNM分期是指导肺癌诊治及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TNM分期系统将肿瘤根据原发灶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与远处转移的数量和位置进行分类。他指出相较于2017年正式施行的第八版分期,第九版肺癌TNM分期仅纳入2011年后的临床数据,数据量创历年之最,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我国肺癌患者实际预后。此外,他谈到第九版TNM分期在N分期和M分期中做出了一定改动,T分期无变化,预后数据也做了相应调整。邓教授也提到,非常期待未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癌症诊疗和预后评估,通过获取更大规模、更具代表性的患者信息,进而使TNM 分期系统更精确地反映不同患者群体的特征。
邓修平教授
讨论环节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正飞教授的主持下,备受期待的讨论环节热烈展开。会议邀请了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李润浦教授、临泉县人民医院韦俊平教授、简阳市人民医院吴涛教授和公安县人民医院张志红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县域病理科发展前景及所需临床支持以及如何高效推进县市级医院肿瘤质控管理,使县域肿瘤患者得到同质化规范诊疗”的两大问题进行精彩的讨论。专家们指出病理科对肿瘤的临床治疗有着积极持续的支持,且未来还将深度推动着肿瘤临床诊疗的快速发展。病理科发展与肿瘤临床的互动主要体现在精准诊断、MDT、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估、临床研究和教育、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和支持/姑息治疗。此外,高效推进县市级医院肿瘤质控管理、实现县域肿瘤患者同质化规范诊疗,可以通过建立并逐步完善肿瘤质控体系、强化专科能力建设、推进多学科诊疗模式、加强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优化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推动资源整合共享、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以及加大科普宣教力度等方式。
朱正飞教授、李润浦教授、韦俊平教授、吴涛教授、张志红教授
大会总结
会议接近尾声,朱正飞教授进行大会总结,他谈到本次中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发展暨“千县工程”——县级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建设项目全国启动会的举办取得圆满成功,让大家收获满满。他对所有工作人员、与会嘉宾和各位观众的参加和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朱正飞教授表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上升,肿瘤患者疾病负担不断加重。目前,肿瘤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之一,也为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023年12月《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需统筹建立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在内的“五大中心”,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服务能力,促进资源服务共享。“千县工程”意义重大,县级肿瘤防治中心医院在医共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与上级医院的合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这有助于县级医院肿瘤防治中心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和资源共享,提升其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我国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为广大县域患者带来福音。
朱正飞教授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