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HER筑命运,肺凡胃来 | 2024学术交流会——“左临右理”HER2变异诊治系列会

2024年03月3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HER2是乳腺癌、胃癌、肺癌等实体瘤中重要的治疗靶点,靶向HER2的精准治疗已经逐渐在这类瘤种中成为重要的探索方向。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发展掀起了癌症治疗领域的一场新革命。这类创新药物结合了单抗的靶向性与细胞毒药物的有效性,有望以相较传统抗肿瘤系统治疗更为精准的作用方式,达到更安全、高效的抗肿瘤效果。
如今,以T-DXd(德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HER2-ADC已经在乳腺癌、胃癌、肺癌等领域开展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为了进一步交流实体瘤中HER2的诊断与治疗,探讨HER2-ADC的临床前沿进展,展望HER2靶点未来探索方向,2024年1月14日,“HER筑命运,肺凡胃来 | 2024学术交流会——“左临右理”HER2变异诊治系列会”于云端盛大召开,以下为大会精华内容整理。

主席致辞

大会伊始,由大会主席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王哲海教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应建明教授分别作开幕致辞。

程颖教授表示,ADC是肿瘤治疗中继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后的第三次革命,尽管肺癌领域ADC并未取得如乳腺癌、泌尿上皮癌中一样的领先成果,但也在2023年收获了一定成果,未来还将有望收获更多成果。而本次会议将聚焦HER2-ADC,将进行深层次学术探讨,内容丰富,预祝与会者有所收获。

王哲海教授表示,ADC药物作为一类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全新特色药物,如今的临床探索仅仅是其应用的开端,未来在临床实践中将给予更重要帮助。本次会议将深入讨论ADC在临床中的探索与应用,期待大会中的精彩内容。

应建明教授表示,ADC此前已经在乳腺癌、胃癌、肺癌等领域的探索中展示了惊人的疗效。如今针对HER2靶点的治疗,逐渐由高表达、高扩增向更广阔的患者群体中拓展,未来跨瘤种、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也将越来越重要。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21.png

ADC药物在HER2变异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在大会主席程颖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赵军教授分享了在肺癌领域,靶向HER2的ADC的临床研究进展。肺癌中的HER2变异存在突变、扩增和过表达三种变异形式,其中exon20YVMA插入突变是HER2突变的主要类型,占比可达56.7%。目前针对HER2突变晚期NSCLC的治疗疗效欠佳,化疗±免疫/抗血管生成或TKI的治疗疗效也并不理想。T-DXd是肺癌中首个获批的ADC,以独特的结构特征获得了7大抗肿瘤优势。赵军教授回顾了一系列临床探索数据,包括2015年的DS8201-A-J101研究与后续的DESTINY-Lung系列研究。针对HER2突变,在DL-02研究中,5.4mg/kg T-DXd组的中位PFS达到9.9个月,中位OS 19.5个月,ORR达到49%,中位DoR 16.8个月,保持了较6.4mg/kg剂量更好的安全性,对于亚洲人群也取得了和整体人群一致的疗效。后续的DL05、DL04研究结果值得期待。而针对HER2过表达,T-DXd也进行了布局,并同时探索和免疫治疗的联合使用,未来更进一步的探索成果令人期待。

22.png

ADC药物在HER2阳性胃癌及泛瘤种中的研究进展

在大会主席王哲海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分享了ADC药物在HER2阳性胃癌以及泛瘤种中的探索进展。HER2变异广泛存在于多种癌症,是多种癌症的驱动因素,目前已经有多种获批或在研的靶向HER2的治疗方案,涵盖了抗体、ADC、TKI和细胞治疗等多种类型,其中ADC以其特殊的特异性杀伤HER2表达肿瘤的作用机制而取得关注,全球已有数十种HER2-ADC进入临床试验。在临床研究中,T-DXd在DESTINY-Gastric02、01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安全性表现,三线及以上治疗中的cORR达到42%,中位PFS 5.6个月,中位OS 12.5个月,在中国桥接试验DG-06中同样表现出色,cORR为28.8%,DCR 79.5%,中位DoR 7.9个月,中位PFS为5.7个月,中位OS 10.2个月;在二线治疗的DG02研究中,cORR则达到了41.8%,中位PFS 5.6个月,中位OS 12.1个月。ARX788在其单药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多中心、剂量扩展I期研究中,ORR达到37.9%,中位PFS 4.1个月,中位OS达到了10.7个月,其中93.3%的患者经历了≥1次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RC-48在单臂、II期RC48-C008研究中,针对HER2过表达的局晚期或转移性胃癌人群,取得了24.8%的ORR,另一项对比化疗后线治疗HER2+胃癌的随机对照III期研究(NCT04714190)则正在进行中。

在泛瘤种的探索中,T-DXd在DESTINY-PanTumor02研究中,对整体人群的ORR达到了37.1%,中位DoR 11.3个月,中位PFS达到6.9个月,中位OS为13.4个月,对于IHC3+的患者,ORR则高达61.3%,中位DoR为22.1个月,T-DXd的长期获益与HER2表达呈相关性。在HERALD研究中的探索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提示HER2 ctDNA扩增检测有望成为HER2诊断的有效补充手段。总体看来,抗HER2治疗已经步入精准医疗新阶段,ADC药物在HER2变异胃癌及泛瘤种中展示出广泛应用前景。

33.png

HER2变异诊断现状及展望

在大会主席应建明教授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纪元教授分享了HER2变异诊断的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基于精准检测的精准治疗显著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在HER2靶点中,主要存在突变、扩增、过表达三种变异形式,根据变异形式,检测方法可选择NGS、PCR、IHC、ISH等,其中HER2突变可通过PCR或NGS进行检测,NGS可覆盖更多的突变类型,HER2过表达/扩增则通过IHC和ISH进行检测。纪元教授基于专家共识介绍了报告的解读方式,以及在不同瘤种中检测方式、结果判读中尚未满足的需求和问题,包括HER2表达的异质性、HER2状态的动态变化、判读差异等,并指出液体活检可以作为补充,基于HER2 ctDNA扩增的篮子研究HERALD已经取得了成功,提示HER2 ctDNA扩增有望成为新型抗HER2治疗的Biomarker,而未来AI辅助判读等技术也将成为有效补充手段。

44.png

讨论环节

在广东省中医院张海波教授的主持下,吉林省肿瘤医院柳影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武春燕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薛丽燕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张绪超教授、上海阿特蒙医院周俊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周鑫莉教授进行了讨论。

在HER2变异肺癌的临床研究中,T-DXd表现出色,目前已在美国获批了肺癌适应症,在国内桥接研究中也初步观察到了很好的疗效,同时保持了近似化疗的安全性,未来将有望改变国内肺癌的临床实践,在此基础上HER2扩增/过表达的检测手段也将进一步优化。

针对如何精准识别不同的HER2变异,专家们分享了各中心的临床经验,强调了高质量取样的重要性,并指出应对患者充分进行检测。对于初诊患者可考虑RT-PCR进行筛查,但考虑到漏检的可能性,也可考虑NGS,必要时需要结合FISH、IHC等手段进行精准识别。未来期待对比不同精准检测手段的头对头研究,完善检测流程,提高检出率。

针对T-DXd未来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专家们也肯定了T-DXd在泛瘤种的探索成果与应用前景,但也强调应充分考虑肿瘤的异质性,应充分进行检测以筛选治疗优势人群。

55.png

66.png

77.png

88.png

大会总结

精彩的讨论过后,大会临近尾声,应建明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与会专家们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围绕ADC在肺癌、胃癌及泛瘤种中的探索和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ADC将无疑拓展HER2靶点的应用空间,未来随着新式药物的应用,如何认识伴随诊断是新的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泛瘤种的探索中则要充分考虑肿瘤的异质性,并进一步优化精准检测手段以提高检测率。

99.pn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Crysta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