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综述要点采撷 | 胃肠癌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下)

01月04日
编译:陆南风
来源:肿瘤资讯

胃肠道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诊断出的癌症类型,占所有癌症的11.6%。传统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胃肠道癌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证候是辨证分型的结果,也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围绕中心法则而产生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肠道微生物组学和血清学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中,用于探索胃肠道癌症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本综述总结了目前有关胃肠道癌症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的研究,为今后胃肠道癌症中医证候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期小编将对该综述进行详细解读,以飨读者。限于篇幅,文章将分为上下两期,本期为下篇。


【胃肠道癌症中医证候与代谢组学的关系】


胃肠道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与一些代谢物的表达变化有关,如色氨酸、胆汁酸、胆碱代谢、亮丙氨酸、5-羟色胺、丙酸咪唑、全氟辛烷磺酸、谷氨酰胺、脂质代谢、胆固醇和尿素。关于胃肠道癌症的中医证候与代谢组学之间的关系,已有多项研究。在湿热证中,L-丙氨酸、1,2-乙二胺、尿素、甘油、甘氨酸、氨基丙二酸、肌酐和棕榈酸是唯一发生变化的物质,而在脾虚证中,D-色氨酸发生了特殊变化、L-脯氨酸、丙三酸、D-半乳糖和 2-吲哚甲酸则在肝肾阴虚证中发生特异性改变。研究人员通过比较非虚证ND)、气虚证QD)和阴虚证YD)的 CRC 患者血清代谢谱的差异, ND 相比,QD 和 YD 患者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酸和氨基酸的转化出现障碍。这表明 CRC 患者QD 或 YD 血清代谢谱的变化可作为这些患者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生化标记物。

因此,胃肠道癌症的中医证候与代谢物的变化有关,如 L-丙氨酸、1,2-乙二胺、尿素、甘油、甘氨酸、氨基丙二酸、肌酐、棕榈酸、D-色氨酸、L-脯氨酸、丙三酸、D-半乳糖和 2-吲哚甲酸(表4)。


表4 胃肠道肿瘤中医证候与代谢组关系的相关研究

WechatIMG331.jpg


【胃肠道癌症的中医证候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微生物组和代谢组学相互影响,因此,胃肠道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也相关,如普氏梭杆菌(Flavonifractor plautii)、奈瑟菌属(Neisseriaceae)、黏胶球形菌科(Lentisphaeraceae)、食物谷菌科(Victivallaceae)、 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消化链球菌(Peptococcaceae)、链球菌(Streptococcus)、纤毛菌(Leptotrichia)和微球菌属(Micrococcus)(表5)。关于胃肠道癌症的中医证候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关系,已有多项研究。肠道微生物群有助于区分两种中医证候的 CRC(因为优势菌群不同),因为正气亏虚证组的优势菌是奈瑟菌属、黏胶球形菌科、食物谷菌科、瘤胃球菌属和消化链球菌,而邪毒壅盛证组的优势菌为链球菌、纤毛菌和微球菌属。


表5 胃肠道肿瘤中医证候与肠道微生物群关系的相关研究

WechatIMG332.jpg


【胃肠道癌症的中医证候与血清学的关系】


一些血清学指标反映了胃肠道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谷丙转氨酶(GPT)、孕酮(PR)、微量元素、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和纤维蛋白原(FIB)。关于胃肠道癌症的中医证候与血清学之间的关系,已有多项研究。一项对 387 名胃癌患者进行的基于医院的人群研究显示,GPT 状态与胃癌中医证候的不同显著相关。一项研究分析了 72 例患者的标本,结果显示不同中医证候的 PR 表达存在显著差异。胃热阴虚证 PR 表达明显高于其他证候,虚证 PR 表达明显高于实证。Zn、Cu、ZnO、CuO、Zn/ZnO、Cu/CuO 的定量变化与病理变化及中医证型有关,脾虚、气滞与 GC 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系。一项对 122 名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实证、虚证与虚实错杂证之间的 TBIL、血红蛋白(HB)、UA 和血细胞比容(H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C 实证患者术前的 TBIL、HB、UA 和 HCT 指数高于虚证与虚实错杂证患者;实证和虚证之间的 UA 和 HCT 存在差异。性别、肿瘤位置、TNM 分期、总蛋白(TP)、红细胞(RBC)、HB、HCT、血小板(PLT)和 FIB 是影响术前 CRC 中医证候的危险因素。研究人员对CRC中 ND、QD 和 YD 证患者的血清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 YD中CEA 的受试者比例较高,而在 YD 和 QD中,CA19-9 的受试者比例均高于 ND。代谢组学分析表明,25 种代谢物在 QD 和 ND 之间存在差异。因此,胃肠道癌症的中医证候可能与血清学指标 CEA、CA19-9、GPT、PR、Zn、Cu、ZnO、CuO、Zn/ZnO、Cu/CuO、TBIL、HB、UA、HCT、TP、RBC、HB、HCT、PLT 和 FIB 的变化有关(表6)。


表6 胃肠道肿瘤中医证候与血清学关系的相关研究

WechatIMG333.jpg


【小结与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胃肠道癌症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分析 312 例胃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与病理变化的关系,发现两者的区别在于,在本虚证型中,主要表现为巢穴或扩散浸润型,且程度不同,病情加重。相反,在标实证中,癌肿周围淋巴细胞反应减弱。多数脾肾阳虚、痰湿瘀毒证型,肿瘤发生范围广,组织分化程度低。中医证候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中,均与某些基因的变化有关;在蛋白质组学方面,与某些蛋白质变化相关;在代谢组学方面与某些代谢物变化有关,同时其在肠道微生物和血清学方面,还与某些肠道菌群与血清指标变化相关。一些研究者还试图为脾气虚证患者的 CRC 建立量化诊断标准。

尽管对胃肠道癌症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的研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古代中医对癌症的认知没有形成公认的理论体系,对癌症的发病机理仍存在不同的见解,导致中医证候分类和辨证标准不统一。第二,多数研究缺乏中医理论指导。三是研究样本量小,中心单一,缺乏良好的设计。中医证候研究方向和现有成果仍缺乏系统的长期研究,要取得系统性成果,应根据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开展相应研究,正如大多数现代医学基础研究一样,围绕信号轴和信号通路的调控展开。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一些中药方剂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相反,有些中药方剂则令人失望,因为一些中药方剂用于治疗特定的中医证候,而这些证候可能有其自身的生物学基础。例如,"虚证"和"实证"的分类可能与肿瘤异质性和 CRC 微环境有关。因此,研究这些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非常重要。我们课题组正在建立一个胃肠道癌症生物库,并根据癌毒致病理论,对胃肠道癌症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展开基础和临床研究。癌毒学说是中医肿瘤发病机制的核心理论之一。本课题组发现,三种 tRNA 衍生片段(tRFs)(tRF-3022b、tRF-3030b 和 tRF-5008b)在 CRC 组织中的含量呈上升趋势。tRF-3022b 可能通过与 galectin 1(LGALS1)和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结合,影响 CRC 肿瘤的生长和 M2 巨噬细胞的极化。我们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利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16S rRNA 测序等新技术,确定胃肠道癌症的中医证候分类,探索其生物学基础,并呼吁这些研究应根据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进行,为中医治疗癌症提供系统性的证据和参考,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Guo T, Zhao S, Zhu W, Zhou H, Cheng H.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Heliyon. 2023 Oct 20;9(11):e20653. doi: 10.1016/j.heliyon.2023.e20653. PMID: 38027682; PMCID: PMC10643116.


责任编辑:云初
排版编辑:云初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01月07日
吴耀禄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普通外科
胃肠道癌症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01月07日
吴耀禄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普通外科
中心法则
01月05日
李慧民
聊城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