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盘点精要】2023胃癌年终盘点:梳理胃癌年度进展,继续探索精准与综合治疗发展之路

2023年12月2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为全方位展现胃癌研究新进展,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带来启迪,【肿瘤资讯】重磅栏目之“胃癌年终盘点”如期而至。盘点围绕胃癌围手术期治疗和晚期胃癌治疗两部分进行,聚焦2023年度胃癌诊疗重磅研究成果,展望未来探索方向。

盘点精要

Session 1:胃癌围手术期治疗

图片 8.png

主持专家: 李子禹教授

Year review(国外研究&中国之声):胃癌围手术期治疗

14eec6cf451bdac9f578e8e16b76dd4.png

报告专家:梁寒教授

1. 胃癌围手术期化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RESOLVE研究公布5年随访数据,显示围手术期或术后辅助SOX对比辅助CapOx具有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改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和术后辅助化疗相比,围手术期化疗可显著改善5年OS和DFS。
2. 围手术期免疫联合方案探索方面,ATTRACTION-5研究显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辅助治疗pⅢ期胃癌未带来无复发生存期(RFS)和OS的显著改善。DANTE研究显示阿替利珠单抗联合FLOT对比单纯FLOT围手术期治疗可将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从14%提高至23%。PERSIST研究显示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加入提高了pCR率、主要病理缓解(MPR)率和降期率。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回顾性研究显示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显著改善pCR率和2年OS率。特瑞普利单抗联合SOX或XELOX围手术期治疗的Ⅱ期研究显示免疫治疗的加入具有近期终点获益。KEYNOTE-585研究对比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化疗作为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的疗效,显示免疫联合方案将pCR率提高10.9%,但是未显著改善无事件生存期(EFS)和OS。MATTERHORN研究探索了度伐利尤单抗联合FLOT对比FLOT的围手术期治疗,显示免疫方案将pCR率提高12%。DRAGON-IV研究探索了SOX+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对比单纯SOX的疗效,显示靶免化联合方案将pCR率提高13.7%。从现有数据看,围手术期免疫治疗对疾病进展和生存的影响仍不确定,精准人群的筛选可能是未来方向。

2023中国胃癌围手术期治疗进展——从经典化疗到化疗PLUS(从RESOLVE到DRAGON-IV)

图片 2.png

报告专家:彭智教授

1. 围手术期经典化疗方案:RESOLVE 5年生存数据更新,显示SOX围手术期较CapOx辅助治疗将死亡风险降低21%,将复发风险降低21%,证实SOX围手术期治疗可作为胃/胃食管结合部(G/GEJ)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SOX辅助治疗疗效非劣于CapOx辅助治疗。
2. 从围手术期经典化疗方案到化疗+免疫: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围手术期治疗方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一项Ⅱ期研究探索了SOX/XELOX+特瑞普利单抗围手术期治疗的疗效,显示免疫治疗显著提高pCR率等近期疗效,TRG0/1比例翻倍,安全性可接受。期待Ⅲ期研究数据。
3. 从围手术期经典化疗方案到化疗+免疫+靶向:化疗+免疫+靶向三联治疗方面,DRAGON-IV研究显示SOX+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较SOX显著提升pCR率。SOX基础上联合免疫和靶向治疗的研究几乎可改善全部亚洲患者预后,安全性可耐受。围手术期个体化治疗正在路上。

讨论

图片 3.png

讨论专家:陈映波教授、刘凤林教授、王风华教授、张鹏教授

讨论专家就不同新辅助/辅助/围术期模式对于安全性的影响,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模式,评估围手术期的终点指标等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各位专家认为局部晚期胃癌单纯手术疗效不佳,围手术期带来更多治疗希望。免疫治疗的加入带来了有效率的提升,整体而言围手术期治疗安全性可接受。pCR率的提高是否可以转化为生存获益,ypN0的患者的淋巴结廓清范围和辅助治疗方案选择,围手术期治疗的最佳给药时机和时间等均是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此外应关注围手术期治疗不良反应,对于如何评估围手术期治疗疗效也对多学科诊疗(MDT)提出挑战。

盘点精要

Session 2:晚期胃癌治疗进展

图片 9.png

主持专家: 刘天舒教授

Year review(国外研究&中国之声):晚期胃癌治疗进展(免疫治疗进展和靶向治疗进展)

图片 4.png

报告专家:张小田教授

1. KEYNOTE-811研究进行第3次中期分析,显示帕博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化疗可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PD-L1 CPS≥1人群获益明显。治疗策略、治疗人群和治疗时机还需要继续讨论。RATIONALE-305研究最终分析显示替雷利珠单抗+化疗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具有OS获益。GEMSTONE-303研究显示舒格利单抗+化疗在PD-L1≥5%人群中具有OS的显著改善。NO LIMIT研究显示纳武利尤单抗+低剂量伊匹木单抗治疗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胃癌患者的ORR达到62.1%,是此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
2. DESTINY-Gastric 06研究是德曲妥珠单抗≥3线治疗HER2阳性胃癌的Ⅱ期桥接研究,显示ORR 28.8%,中位PFS 5.7个月,中位OS 10.2个月。SPOTLIGHT等研究证实针对CLDN18.2的治疗能够改善临床实践。

中国之声:2023中国胃癌晚期治疗进展-C013研究解读

3abb2a7ff451d596ff0f4f4432bae5d.png

报告专家:王雅坤教授

RC48-C013研究是一项评价抗体偶联药物(ADC)维迪西妥单抗(RC48)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HER2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疗效的Ⅰ期临床研究。维迪西妥单抗和免疫治疗在胃癌治疗中已经显示出良好疗效和安全性,因而开展联合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疗效。采用RC48 2.5 mg/kg作为进一步研究推荐剂量。研究显示联合方案安全性可控。胃癌队列入组28例可评估患者,ORR 43%,疾病控制率(DCR)75%,反应持续时间(DOR)5.1个月,中位PFS 6.2个月,中位OS 16.8个月。亚组分析显示二线治疗及HER2表达/低表达患者获益明显。RC48+特瑞普利单抗+化疗或曲妥珠单抗一线治疗的C027研究正在开展中。

讨论

图片 6.png

讨论专家:邓婷教授、邱红教授、孙永琨教授、魏嘉教授

讨论专家就一线治疗免疫方案选择的考虑因素和依据,靶点检测现状和挑战,ADC药物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优势和探索方向等问题展开讨论。各位专家认为晚期胃癌一线治疗分层主要依据依旧是HER2,应完善HER2、PD-L1、MSI等检测,CPS≥5是认可的免疫方案选择依据。由于检测抗体标准化和生物标志物的时空异质性等问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存在挑战。ADC药物具有旁观者效应和免疫微环境调节作用,可能是低表达患者、免疫耐药人群及合并基因扩增预后较差人群的有效治疗选择,联合治疗和向前线推进是探索方向。针对CLDN18.2和FGFR的药物即将可及,一线治疗如何选择,如何放大ADC药物的旁观者效应、基因共表达患者的治疗选择等是需要探索的方向。

会议总结

581cb8eb38b691a05c5ba4ecc1f97cf.png

会议主席:沈琳教授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进行会议总结。近年来胃癌诊疗发展迅速,大家对于胃癌的了解也日益深刻。不论是局部进展期胃癌靶向免疫治疗的围手术期推进,还是晚期胃癌中靶向免疫治疗的探索,国际和国内研究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除了PD-1/PD-L1抑制剂、抗HER2、抗血管生成药物外,针对CLDN18.2、FGFR、cMET等靶点的疗法开发也如火如荼。很多中青年专家在其中逐步成长,令人欣慰。相信未来胃癌新药研发和综合治疗的中国成果将越来越多,影响国际胃癌实践,各位胃癌领域专家也需要继续努力。感谢会议中各位讲者和讨论嘉宾的贡献。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r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X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