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后报道】2023年盛京滨海乳腺癌高峰论坛盛大召开

2023年07月14日
来源:肿瘤资讯




初夏六月,和风送香。2023年盛京滨海乳腺癌高峰论坛于6月2日在辽宁省营口市盛大召开。本次会议旨在通过学术交流,把乳腺恶性肿瘤的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带到临床实际工作中,解决患者的实际需求,并促进乳腺学科的不断发展。【肿瘤资讯】特对会议关键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主席致辞

在大会主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赵毅教授的主持下,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李宾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彩刚教授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田利国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荫华教授分别作开幕致辞,表示在过去几十年里,乳腺专业取得了飞速发展。 区域化的乳腺诊疗越来越规范化,从规范化诊疗到学科发展,乳腺肿瘤领域得到了发展。此次会议规模对地区学术交流,理清争议,达成共识,推动学科发展有积极意义。

图片


李宾教授

图片3.png刘彩刚教授



图片4.png

田利国教授

图片5.png

刘荫华教授

学术宣讲Part1

此部分学术宣讲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荫华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曹中伟教授主持。
 
讲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余之刚教授
讲题:中国三级公立医院“国考”与DRGS压力下乳腺外科手术方向

图片6.png2019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正式开始,今年4月,国家卫健委对《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19版)》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3版)》。新的操作手册中,手术占比,日间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四级手术占比很重要。提高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必须提高日间手术占比;提高微创手术占比必须启动腔镜手术应用范围;提高四级手术占比必须依据指南重新修订内涵。

讲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段学宁教授
讲题: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即将走下神坛的手术刀

图片7.png近年来,乳腺癌治疗的理念已从“以外科手术为中心的辅助治疗”向“以综合治疗为核心的局部治疗”转变,外科治疗模式也已从“最大可耐受治疗”向“最小有效治疗”的轨道上转变。治疗理念和治疗模式的转变导致乳腺癌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发生变化,但是,乳腺外科手术仍然有着它重要的作用。未来乳腺外科手术的意义更多在于得到TNM分期,在严格的标准下精细手术,外科手术从治疗向诊断转移。

讲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刘彩刚教授
讲题:MUKDEN系列临床研究设计与考量

图片8.png
MUKDEN研究试图追求一个“高效、低毒、个体化“乳腺癌新辅助诊疗体系。它主要包括:MUKDEN 01(马来酸吡咯替尼联合SHR6390联合来曲唑新辅助治疗Ⅱ-Ⅲ期三阳性乳腺癌(TPBC)的开放、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MUKDEN 06(吡咯替尼联合ARX788对比TCbHP方案新辅助治疗Ⅱ-Ⅲ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MUKDEN 09(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联合达尔西利联合来曲唑对比TCbHP方案新辅助治疗Ⅱ-Ⅲ期HR+/HER2+乳腺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等研究。在以上的这些研究中,各临床研究中心的联合,医务人员和平台的科学配备很重要,满足了这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开展实施。
 
随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邱芳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姚凡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张鑫丰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

学术宣讲Part2

此部分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滕月娥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赵毅教授主持。
 
讲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李曼教授  
讲题:ER+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排兵布阵

图片9.png对HR+/HER2-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来说,对内分泌的敏感程度是影响患者一线治疗的主要因素。有内脏转移,非内脏转移和仅骨转移的患者,均能从CDK4/6i中获益。CDK4/6i联合内分泌治疗HR+/HER2-乳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主要体现在:(1)早线应用哌柏西利无进展生存期(PFS)获益更长(2)非内脏转移/仅有骨转移应用哌柏西利PFS获益更长(3)内脏转移中,肺/胸膜转移应用哌柏西利PFS获益更长(4)内分泌敏感/继发内分泌耐药从哌柏西利获益更大。总之,在HR+/HER2-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对内分泌敏感时,CDK4/6i+内分泌治疗是优选;对于有内脏危象的患者,CDK4/6i也很重要。二线治疗需按治疗靶点进行选择,二线治疗失败后不要忽略化疗的作用。
 
讲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石晶教授
讲题: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二三事

图片10.png
新辅助与辅助相比,乳腺癌相关死亡率及总生存期(OS)相似,说明新辅助治疗具有可行性。临床实践中,部分年轻医生一味追求pCR(病理学完全缓解)率的提高,但pCR的提高是否意味着预后好,其大幅增加是否一定能有效转换为大幅预后改善,这些均值得思考。其实,pCR只是一个观测Marker, 且有效药物足疗程使用大多可带来pCR的大幅增加及预后改善。pCR好,不等于无需进一步治疗。真正带来获益的不是pCR本身,而是通过pCR调整治疗方案。
 
讲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郭宝良教授  
讲题: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处理

图片11.png近年来,腋窝手术逐渐精准优化,其中对生存的影响和局部的控制,是很重要的考量。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仍然是cN0/eN1初始手术及新辅助治疗后患者手术的首选;根据肿瘤生物学特性非解剖学分期决策全身治疗(pN0/pN1)权重增加能够减少对SLNB分期的需求;高侵袭亚型HER2+/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新辅助治疗后腋窝淋巴结处理个体化,根据NAC前后状况行SLNB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腋窝影像学技术的提升、多基因检测对系统治疗决策的扩展将影响腋窝淋巴结的处理, 或可提供豁免SLNB的机会。

精彩内容分享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毛晓韵教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李杰清教授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祝国莲教授进行了深度讨论和交流。

学术宣讲Part3

此部分的主持为吉林省肿瘤医院刘克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徐宏教授
 
讲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周毅教授  
讲题:
微波消融与微创旋切在乳腺肿瘤治疗上的对比分析

图片12.png微波消融治疗,国外仅限于乳腺癌,国内仅限于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 旋切术的外科基本原则包括无菌、止血、无瘤和安全。进针点的选择从美观、安全、包含三方面考虑。两种微创手术各有优势,应根据疾病情况,医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患者要求进行选择。具体说来,良性结节:数量少旋切术为优选,数量多,则消融优选,恶性结节:消融在保乳手术及姑息性治疗中研究较多,旋切主要用于活检,二者可结合应用。
 
讲者:辽宁省肿瘤医院   井明晰教授  
讲题:
晚期TNBC治疗进展

图片13.png传统的手术和放疗后序贯化疗仍然是目前主流的初始治疗方式,紫杉类和蒽环类(联合铂类)为TNBC常用的化疗药物。在TNBC治疗中,化疗仍是基石,但生存获益有限,亟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案。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不断改善患者生存和预后。未来探索方向在于:(1)免疫治疗最佳化疗搭档; (2)免疫治疗获益的生物标志物;(3)新辅助non-pCR患者个体化治疗;(4)TNBC精准分型指导个体化治疗。潜在的治疗策略包括肿瘤疫苗、间皮素和免疫病毒治疗。
 
随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凤奇教授、本溪市中心医院李勇教授、盘锦市中心医院丁百放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顾玺教授进行了讨论。

学术宣讲Part4

该部分由抚顺市第四医院赵海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刘斌教授担任主持。

讲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赵毅教授   
讲题:
ASCO-OH(CCO)指南更新乳腺癌辅助治疗中双膦酸盐和其他骨改良药物的使用

图片14.png指南更新要点:(1)对于所有绝经后(自然绝经或药物治疗诱导绝经)的原发乳腺癌患者,无论HR和HER2状态如何,都应接受双膦酸盐治疗(2)双膦酸盐治疗可降低复发风险并一定程度地改善OS获益(3)在与患者的沟通中,应权衡影响推荐使用双膦酸盐辅助治疗的决定因素,包括患者的复发风险、副作用风险、经济原因、药物可及性、患者偏好、合并症和预期寿命。 对于双膦酸盐被推荐用于乳腺癌辅助治疗的患者,药物干预时机为尽早开始双膦酸盐治疗,即在术后3个月内或辅助化疗结束2个月内开始双膦酸盐治疗。
 
讲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赵海东教授   
讲题: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动态引流规律研究

图片15.pngALND已被认为是判断疾病分期和局部控制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癌细胞从乳房到达区域淋巴结的淋巴引流具有一定规律,多数情况下癌细胞发生转移会首先引流到一个或多个特定区域的淋巴结,这类第一站受累的淋巴结为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活检灵敏度高,能提供腋窝淋巴结受累程度,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同时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相关的示踪技术包括联合法和荧光成像法,联合法即染料联合放射性核素,有助于精准识别和标识前哨淋巴结。荧光成像法是近年来新兴的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利用荧光示踪剂在近红外显像设备下成像进行示踪。近红外荧光成像法灵敏度高、无创、操作简单,能实时监测淋巴引流情况,具有实时、动态显像的优点。
 
此部分的讨论嘉宾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赵羲和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宋国庆教授盘山县人民医院刘顺源教授

病例讨论

辽宁省肿瘤医院李建一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凯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莉莉教授首先带来了题为“三阴性晚期乳腺癌病例”的汇报。随后,大石桥市中心医院张立忠教授、盖州市中心医院张维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韩晔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王思亮教授围绕病例进行了激烈讨论。

图片16.png接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贾实教授带来了 “HR阳性骨转移晚期乳腺癌病例分享”,病例分享后,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曲洪军教授、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李天驷教授、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任超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牛楠教授进行了深度讨论。

图片19.png

大会总结

大会最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赵毅教授发表总结致辞,再次对各位讲者、主持嘉宾和讨论嘉宾的参与表示感谢,希望通过此次大会的交流,可以传播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理念,促进乳腺癌诊疗水平的提升。

图片1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