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古都相会,智启“西”辉丨Science Power青年研说家半决西安站盛大召开

2023年06月05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临床医生与研究者,二者相互独立却又紧紧相依,对于每位年轻医师而言,如何在二者间取得平衡是值得深思的课题。问题来自临床,研究反哺临床,一来一回间,方可融会贯通,成长提高。为了促进全国各层级胸外科医生和专家深入交流,分享肺癌科研经验,助力青年医师成长,中国抗癌协会(CACA)主办,罗氏及默沙东协办主持开展了Science Power 青年研说家活动,希望通过优秀科研课题的演讲、交流,促进临床与转化研究思路培养,推动优秀课题转化落地,推动全国肺癌诊疗规范化建设与发展。
2023年6月4日,Science Power 青年研说家西安站半决赛圆满落幕。本次比赛的10位选手各自展示了独具匠心的课题设计,并与评委团老师进行了答辩交流。最终,来自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段鸿涛医生脱颖而出,将代表本站参与6月17日的总决赛。以下为本次大会精华内容整理。

西安站 -终版串场.jpg

启动仪式

image1.jpeg

image2.jpeg

大会伊始,首先由大会主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姚煜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闫小龙教授分别致开场辞。
 
姚煜教授表示,年轻医师的成长伴随着科研及科研报告展现,本次大赛颇具灵感,值得肯定。自预赛至半决赛,参赛选手在演说中通过演讲能力的展示与思辨能力的提升,最终呈现出研究故事线,比赛的同时也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这是年轻医生极好的成长机会。未来,以研究为导向的学术讲演,将比知识点的报告更具影响力。期待各位比赛选手赛出水品、赛出风格。
 
闫小龙教授表示,本次会议为CACA Science Power 青年研说家半决赛,曾经自己也极为热衷参与手术技艺、病例比拼,在每次大会中除知识收获外也会同时收获友谊。希望在本次比赛中,各位选手参赛选手同样可以通过不断打磨、请教、交流学习提高,并收获重要的友谊。
 image3.jpeg

本次比赛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克终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师弘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吴红波教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殷俊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雷杰教授以及大会主席姚煜教授闫小龙教授组成评委团,对选手的研究演说予以提问并点评。在评委团专家们的集体见证下,青年研说家半决赛-西安站正式拉开帷幕。 

SESSION Ⅰ 围术探秘

讲题:早期NSCLC围术期治疗进展及探索
讲者: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雷杰教授

image4.jpeg

自乳腺癌外科治疗,外科手术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仅仅依靠手术无法完全将肿瘤去除。化疗时代,围术期化疗的探索有成果,但5年生存改善有限,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发展为围术期治疗带来了新的惊喜。
 
辅助治疗方面,IMpower010研究的成功奠定了术后免疫辅助治疗的标准模式。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不仅为患者改善了无病生存期(DFS),且经过4年随访,证实了安全性良好以及对患者5年生存率的改善,目前已在多部权威指南中获得推荐。IMpower010的成功设计也值得本次参赛选手们在后续的临床研究设计中学习。
 
新辅助治疗方面,多项III期临床研究同样取得了成功。目前对于新辅助治疗后应如何筛选更可通过辅助治疗获益的优势人群的探索中,ctDNA可能成为重要的工具,但也仍需更进一步的优化。此外,OS作为抗肿瘤药物疗效的金标准,其他终点仍然不足以替代,更多的临床治疗模式还需要更进一步探索。

大咖点评

陈克终教授、师弘教授、吴红波教授及殷俊教授共同围绕围术期免疫治疗的最新前沿进展对及IIIA期-IIIB期NSCLC患者的最佳治疗模式等话题各自发表了看法。

image5.jpeg

陈克终教授首先高度赞扬了雷杰教授的学术报告,并指出目前关于围术期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尚无法彻底改变临床格局,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而对于III期患者,越来越多患者开始选择优先接受新辅助治疗,未来将会有更多研究关注于IIIB期患者由不可切除经免疫治疗向可切除的转变,术后辅助治疗的追加则需结合临床研究以进一步判断。

image6.jpeg

师弘教授则从肿瘤内科角度出发,表示对于III期NSCLC患者,考虑其异质性,治疗模式较为复杂,通常需开展MDT讨论。随着免疫治疗的应用前移,目前也会在MDT讨论后考虑给予患者新辅助治疗,除疗效外还需兼顾考虑不良反应。

image7.jpeg

吴红波教授表示从目前循证医学证据看来,免疫治疗在围术期的应用已经获得关注,未来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新辅助+辅助模式等模式的选择,还需从患者自身角度出发,对患者采取更加个体化的精准治疗策略,为患者真正带来获益。

image8.jpeg

殷俊教授表示,围术期免疫治疗的重点在于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但随着晚期患者治疗逐渐慢病化,对于可手术患者也同样应关注患者的OS获益。新辅助+辅助的“夹心饼”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积极的数据,该模式也有利于患者的长期管理。而对于III期患者,则需要通过MDT诊疗决断治疗方案。

SESSION Ⅱ 精研力行

选手①: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段鸿涛医生
课题:阿替利珠单抗联合EP方案新辅助治疗可切除小细胞肺癌的开放、单臂研究

image9.jpeg

对于处于II-III期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患者,回顾性数据分析显示外科治疗优于同步放化疗,段鸿涛医生基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中免疫联合化疗的表现,尝试探索免疫联合化疗应用于LS-SCLC新辅助治疗的疗效。结果显示17例完成治疗的患者中,Pcr率达到47.1%,MPR率达到70.6%,ORR达到94.1%,≥3级不良事件主要由化疗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后续计划开启II期随机对照研究。
 
评委团表示该研究意义重大,属于“从0到1”的重要研究,由于目前针对II-III期LS-SCLC的标准治疗模式是同步放化疗,因此该研究难以获取患者,虽然样本量过小,但观察到了不错的结果,希望接下来的随机对照研究或II期研究顺利开展。此外讲演中难得地分享了投稿、审稿经,值得肯定。

选手②: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邢明亮医生
课题: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在直径≤2cm且0.5<CTR<1地外周NSCLC中的比较:一项前瞻性、多中心RCT研究

image10.jpeg

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可以筛查出更多肺结节患者,但处理原则尚未得到统一,基于此,邢明亮医生尝试探索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书在I期NSCLC患者中的比较,研究中将使用三维重建确定切除范围,并从诊断、规划、操作三方面结合先进精准技术。
 
评委团表示该研究的开展初衷值得肯定,对于肺结节的处理是近些年来的临床热点,实性结节的临床处理较为复杂,研究中将其排除尝试探索精准普遍规律。研究设计严谨值得肯定,但应在讲演中突出与JCOG0802研究的差别,突出研究设计中的关键闪光点。

选手③: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张颜祥医生
课题:“胸部肿瘤”的围术期精准管理

image11.jpeg

张颜祥基于当地特色的胸部肿瘤患者的病例,从术前诊断、书中判断、术后管理三个角度分享了对于胸部肿瘤患者的围术期个体化管理经验,强调了三个环的重要意义。
 
评委团表示三例病例分享展示了该团队对患者的细致管理,不仅展现了外科手术水平,更展现了内科的严谨思维能力。

选手④: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周建国医生课题:融合NGS 和深度学习筛选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相关环状RNA及其功能研究

image12.jpeg

周建国医生尝试基于已有的生物标志物探索开展免疫治疗疗效相关的标志物,通过在肺癌免疫治疗耐药模型中筛选耐药环状RNA(CircRNA)并在临床队列及实验中验证。目前已经建立了全球首个CircRNA和免疫治疗的数据库,希望在未来与各位专家开展更多合作。
 
评委团表示后免疫时代,需要更多Biomarker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该研究值得肯定。但是讲演应更加聚焦研究重点,突出自身科研成果,在幻灯中作更为合理的展示。该研究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平台,展示了作为PI的素质,期待后续取得更多成果。

选手⑤:湖南省肿瘤医院 曾亮医生
课题:评估PD-1 PD-L1双抗IBI318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一线免疫失败的晚期或转移性驱动基因阴性NSCLC疗效和安全性的前瞻性、单臂、2期临床研究

image13.png

一线免疫治疗显著改善了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但耐药问题仍然无法避免,曾亮医生基于无功能血管生成对于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尝试探索免疫联合抗血管的治疗策略能否克服耐药问题,并从分子层面探索耐药机制。初步研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答辩环节中,曾亮医生介绍了对于患者的安全管理策略以及选择双抗药物的初衷。
 
评委团指出免疫治疗已经成为晚期NSCLC治疗的基石,一线耐药后的治疗模式更值得探索。该研究较好得筛选了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超过了45%,但在研究设计中应针对仑伐替尼采取剂量爬坡确立最佳剂量。此外该研究构建了免疫疗效模型,具有临床意义。该研究最大意义则在于验证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对于免疫微环境的调节作用。

选手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唐建医生
课题:青年医师开展临床科研的挑战与机遇

image14.png

青年医师开展研究缺乏新颖的研究思想、充足的经费、完备的团队与足够的时间,IIT研究则很好地缓解了这些问题。唐建医生尝试探索ICG荧光显像法与改良膨胀萎陷法在肺段切除术中段间平面识别的差异,计划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目前该研究已完成137例患者入组。唐建医生还介绍了为保障该研究数据质量所开展的多项举措。答辩环节中,唐建医生针对临床终点的问题表示术前、术后肺的状态一致,减少不必要因素的干扰,并回答了关于手术降维的提问。
 
评委团表示该研究探索了对肺段平面最佳识别方法,肺段切除是临床实践中的热点,该研究具有临床意义,但临床终点判断可能存在问题。

选手⑦:福建省肿瘤医院 陈啸风医生
课题:关于局部晚期肺癌新辅助治疗术式的探索

image15.jpeg

对于局晚期中央型肺癌,袖式切除是标准术式之一,可兼顾R0切除同时保留肺功能,但手术难度较大,陈啸风医生机遇食管癌中的临床探索结果,尝试开展研究探索新辅助治疗后的术式选择,考虑新辅助治疗后采取单纯肺叶切除替代袖式切除,并探索不同术式对于全身MRD的影响及气管切断的胶原蛋白评分。
 
评委团表示该研究探索了新辅助免疫治疗后,可能达到pCR的前提下,对手术切除范围判断,具有临床意义,创意性较高,不过后续需要足够大的样本量才足以得出结论,R0切除的残端判断也需要慎重考虑。或可尝试在肺保护方面进行探索。

选手⑧: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童凡医生
课题: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引入放疗的探索性研究

1.jpg

放疗与免疫的协同作用可增强抗肿瘤活性,目前已有多项NSCLC领域放免结合研究开展。该中心开展了一项探索PD-1抑制剂+化疗±放疗治疗晚期NSCLC的回顾性研究,初步得到了PFS和OS改善。童凡医生还通过2例病例引出了关于放疗介入时机的思考。答辩环节中,童凡医生分享了对于放射性肺炎的鉴别经验以及对于局部进展的判断标准。
 
评委团表示该研究设计很好,在临床中将具备实用价值,但在一线治疗局部进展后增加放疗是标准治疗模式,局部进展的判断是关键,此外放射剂量的设置也值得关注。 

选手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汪金林医生团队刘少薇医生
课题:晚期肺癌并发症——恶行胸腔积液的临床基础转化及医工交叉疗法

2.jpg

恶性胸腔积液(MPE)治疗难,患者预后差且负担重,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团队在MPE独特的免疫微环境基础下,尝试通过医工结合,探索硒纳米药物的免疫增强作用及机制,研究中纳米药物SeNP@LNT成功被免疫细胞摄取,使MPE由“冷”转“热”,改善免疫抑制状态,优化肿瘤免疫微环境。答辩环节中,刘少薇医生表示纳米硒药物可通过口服给药吸收入血,具体药代学数据还需进一步研究。
 
评委团表示MPE的处理是临床实践中的难题,相较既往治疗手段,本研究通过医工结合提出了新的解决问题思路,该方向值得肯定。

选手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魏益平医生

课题:痰液直接质谱分析无创筛查肺癌临床研究及设备研发

image18.jpeg

质谱分析是一种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普适性方法,可尝试适用于在肺癌术前、书中、术后分析提高诊断率,揭示复发机制,也有望针对性突破当前传统筛查方法的技术瓶颈。魏益平医生介绍了其设计的痰样分析系统的模块及技术路线,以及其发展的里程碑目标。该设备将有望具备真无创、高效率、全智能、强基础的特点,以理想的筛查方式无创检测肺癌。答辩环节中,魏益平医生表示该设备或可帮助在CT前进行初次筛查,通过多个标志物的检测是阿查风险人群,减少非高危人群的过度筛查。
 
评委团表示该研究令人耳目一新,符合国家科技部的号召,如果取得成功将极具意义。但痰液的采样是否会影响检测灵敏度值得思考,当下阶段的研究数据也暂时不足,作为筛查方法需要极大样本的数据。

总体点评&颁奖仪式

10位选手的讲演结束后,评委团专家依次对于选手们的表现进行了点评。
 
姚煜教授表示,本次“青年研说家”西安站半决赛参赛选手涵盖多个科室,领略到了多个具有创意的研究课题,令人收获满满。每一个idea的成功来自于多年的持之以恒,希望选手们继续坚持贯彻自己的研究课题。
 
闫小龙教授表示,选手整体表现出色,令人耳目一新,希望青年医师继续努力,未来的前景无限光明,希望各位选手未来继续与更多相关机构合作,在肺癌领域持续取得更多成果。
 
陈克终教授表示,每位选手的表现各具特色,既是比赛,也是交流的机会,没有一个参赛者是失败者,祝贺每位选手在未来持续深入探索。

师弘教授表示,年轻医师的课题给予了新的科学启迪,从临床中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符合国家号召,值得肯定。
 
吴洪波教授则首先对“青年研说家”这一学术平台给予了肯定,并表示各位选手不仅展示了自身的课题与研究,更是展示了自身未来的前景,获得了在座专家的认可,未来有望对现有临床治疗方案进行革新。
 
殷俊教授
表示,本次比赛使人见证了青年人的创新,在外科、内科等多个领域开展了临床研究为提高患者的获益,通过转化研究、医工结合展示了不同以往的创新思路,给予了诸多学习体会。
 
雷杰教授表示,参赛选手展示了极具临床意义的探索思路,令人期待未来的成果。比赛本身不是重点,每一位参与者都是成功者。

最终,段鸿涛医生获得研力先锋奖,将晋级总决赛。其余选手获得优秀科研奖,所有选手的课题讲演都获得了在场专家的高度肯定。

结尾总结

颁奖仪式过后,大会临近尾声,姚煜教授闫小龙教授代表大会作总结致辞。大会中10位参赛选手表现出色,为半决赛阶段画下了圆满句号,令人对未来充满期待。感谢平台以及各界对于本次比赛的支持,期待未来开展更多合作,预祝段鸿涛医生在6月17日的青年研说家全国总决赛中再次展示出精彩表现。

image21.jpe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Crysta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