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正好,风华正茂。为聚焦中青年医师科研进展,助力中青年医师成长,推动全国各层级胸外科医生深入交流,中国抗癌协会(CACA)主办,罗氏及默沙东协办主持开展了Science Power 青年研说家活动,希望通过优秀科研课题的演讲、交流,促进临床与转化研究思路培养,推动优秀课题转化落地,推动全国肺癌诊疗规范化建设与发展。
2023年5月20日,Science Power 青年研说家上海站半决赛圆满落幕。本次比赛的9位选手以精彩的演说展示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其中,浙江省肿瘤医院金莹医生脱颖而出,将代表本站参与6月17日的高峰论坛。以下为本次大会精华内容。
主席致辞&评委团介绍
大会伊始,由大会主席团上海长海医院白冲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分别致开幕辞。
白冲教授指出,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医师是祖国医疗事业的未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是医学发展的基石,本次青年研说家大赛是对行业未来的检验,预祝所有参赛选手取得好成绩。
陈海泉教授则表示,本次半决赛将有9位选手参赛,选手课题切合临床需求,令人期待。中国医师正逐渐在世界舞台绽放更多光彩,青年人的科研成果体现了中国医学领域的进步,未来青年医师将会为中国医学事业带来更大成功。
范云教授表示,肺癌前沿研究在肿瘤诊疗中起到重要引领作用,在一代代专家的奉献下,中国肺癌研究已经站上世界高峰,而未来将由年轻医师完成接替。中国抗癌协会对本次大赛寄予众望,希望参赛选手展示出色表现。
本次半决赛特邀上海市肺科医院陈晓霞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挺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虞永峰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安庆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虹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正飞教授组成评委团,对选手研究课题进行点评、提问。在大会主席团与评委团的共同见证下,上海站半决赛正式开启。
SESSION Ⅰ 围术探秘
讲题:早期NSCLC围术期治疗进展及探索
讲者:上海市胸科医院 虞永峰教授
早期NSCLC的围术期治疗旨在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既往围术期化疗对于患者生存改善有限,而以IMpower010研究为代表的辅助免疫治疗模式开启了早期NSCLC围术期治疗的新纪元。目前,指南中已经推荐对于IIA、IIB和可手术IIIA、IIIB期患者开展术后辅助免疫治疗,阿替利珠单抗是首个且唯一获得Ⅰ级推荐的术后辅助免疫治疗方案。
IMpower010研究中,阿替利珠单抗单药辅助治疗PD-L1 TC≥1% II-IIIA期NSCLC患者,无病生存期(DFS)改善明显,患者3年DFS率达到60%。2022年世界肺癌大会中,IMpower010研究进一步报告了OS获益,进一步奠定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标准方案的地位。
此外,其他新辅助/辅助治疗的探索中,免疫治疗也相继取得成功,Checkmate-816研究、Neotorch研究、NADIM II研究等研究的相继发布与更多探索方向的开辟,免疫治疗在早期NSCLC围术期治疗中的地位逐渐巩固。
专家对话
陈晓霞教授、张安庆教授、朱正飞教授与朱虹教授共同参与了随后的讨论环节,围绕“不同分期NSCLC患者的围术期治疗策略”及“III期NSCLC患者的治疗模式选择”,各自发表了看法。对于较早期患者,优先进行新辅助治疗,或优先进行手术,并于术后开展辅助治疗,具体的最优模式仍然存在争议,对于IB-II期可优先手术,如果淋巴结转移分期较晚,则可考虑优先新辅助治疗,但各种治疗的开展皆需与患者充分交流。III期患者则较为复杂,需进行MDT讨论进行个体化讨论。
SESSION Ⅱ 精研力行
本环节中,9位参赛选手将分别获得10分钟讲演时间,介绍自己准备开展的研究课题,随后,评委团将有5分钟进行点评并进行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与一个最低分后取得选手最终得分,得分最高的选手将直接晋级最终决赛。
选手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肿瘤医院 朱鲁程医生
阿美替尼联合胸部放疗治疗EGFR突变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II期试验
基于PACIFIC研究、REFRACT研究、RECEL研究取得的成功,朱医生选择了肺毒性相对较低的三代EGFR-TKI阿美替尼尝试联合放疗治疗局晚期EGFR突变NSCLC。研究采取两阶段设计,采取≥3级肺炎的发生比例作为主要终点。答辩中,朱医生表示,TKI治疗后会根据PET-CT活性勾画靶区,可考虑结合磁共振。
评委团表示,当前对于局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是同步放化疗,本研究并未采取做加法的设计值得商榷。TKI治疗后退缩的肿瘤病灶应如何勾画放疗靶区也值得思考。
选手②:江苏省肿瘤医院 彭伟医生
老树新枝——紫杉醇胶束的理论与实践
紫杉醇聚合物胶束是一种基于纳米技术的紫杉醇新剂型,具有高渗透长滞留效应,可穿过血管壁在肿瘤组织中富集,并不被淋巴液回流带走。该团队开展的Ⅲ期研究中,紫杉醇聚合物胶束+顺铂对比紫杉醇注射液+顺铂,显著提高了ORR,研究者评估的PPS集的ORR可达66.1%,PFS同样获益显著,安全性则较对照组更好。彭医生还介绍了真实患者接受紫杉醇胶束治疗的病例。答辩中,彭医生表示自己在本研究中是分中心Sub-I。
评委团表示,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已经获批上市并写入指南,口头表达与幻灯展示尚有改进空间。
选手③:河南省肿瘤医院 杨森医生
MHC-I通路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关联性研究
MHC-I参与肿瘤抗原呈递过程,基于此,杨医生尝试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索MHC-I相关通路基因多态性对N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通过对PLCO数据库进行探索并在HLCS数据库中进行验证,找到了3个位点与NSCLC患者总生存显著且独立相关,可提升对于患者远期预后预测的能力。后续还将对筛选出的基因及多态性位点进行功能验证。答辩中,杨医生解释了5年生存率结果和10年生存率结果不一的差异产生的原因。
评委团表示,该研究数据主要针对白种人群,应尝试对亚裔/国内人群进行研究,使结果更具临床实践价值。此外研究的统计学结果意义值得商榷,应进一步探讨生物学机制的研究。
选手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倪建佼医生
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脑部放疗最佳模式探索
脑转移是EGFR突变NSCLC的一类常见远处转移,且预后较差,此前对于该类患者的脑部放疗存在争议。倪医生基于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回顾,尝试探索脑部放疗的适宜人群及时机,准备开展一项前瞻性、干预性、Ⅱ期临床研究,对于基线存在脑转移的EGFR突变NSCLC患者,且在接受三代EGFR-TKI治疗3-6个月,存在脑部寡存留,使用立体定向放疗(SRT)并继续使用TKI,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目前该研究已完成伦理审批。答辩环节中,针对放疗靶区勾画的问题,倪医生指出入组患者需通过MRI证实治疗后存在颅脑残留病灶,对于疑难病例则需通过MDT会诊。
评委团表示,三代EGFR-TKI上市后,对于脑转移患者如何进行合适的脑部放疗是临床上的疑难点,该研究意义值得肯定,但是ctDNA对于脑转移病灶的临床意义存疑,将ctDNA设置为探索性终点中值得商榷,取脑脊液测定ctDNA或更有意义。
选手⑤: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石荟医生
共聚焦技术联合Synapes 3D导航系统在多原发性肺癌中的管理应用
多原发肺癌的临床处理较为复杂,对于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应如何诊断、治疗是临床难题。石医生尝试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联合Synapes 3D导航系统对多原发肺癌进行分析、筛选和动态管理,帮助快速明确肺癌性质、结节分析,帮助后续治疗策略制定。答疑中,石医生表示希望通过大样本、大数据图像进行对比以确定设计终点。
评委团表示,该研究通过前期创新技术解决临床实际需求,值得肯定,但是该研究设计终点的“金标准“难以确定,不过该研究或可对于左右肺不同组织学类型结节的定性判断提供依据。
选手⑥:徐州市中心医院 周冲医生
治疗前基线CT影像组学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试验设计思路
目前临床中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预测具有局限性,缺乏简单易行的生物标志物,周医生尝试利用治疗前基线CT的影像学组学信息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发生。该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过对比初步得到了一种预测效能较高的影像组学方法。但目前样本量较小,未来拟继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开展前瞻性研究。答辩中,周医生表示该预测方法需要在未来进行更进一步验证。
评委团表示,该研究通过热门的影像组学技术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发生,但是从结果看来预测效能较低。研究设计需进一步严谨,结果也需在非单中心进行验证。
选手⑦:安徽省胸科医院 丁翔医生
周围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方式探索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基于CALGB/ALLIance 140503等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尝试探索在当下亚肺叶切除的手术方式上,避免淋巴结清扫或采样不彻底且复发率不增高的前提下,是否可更进一步采取更简单的楔形切除以降低手术难度。该前瞻性研究采取标准肺段切除术作为对照,以所有符合条件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主要终点。答辩中,丁翔医生表示目前该研究正在入组阶段,自身科研思想会体现在后续数据分析阶段。
评委团表示,该选手表达能力较号,但选手参赛课题应体现青年医师的临床设计,需要体现自身科研思想。
选手⑧: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张勇医生
肺结节的精准全程评估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肺结节LDCT筛查率逐渐升高,但如何判断是否需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应如何选择,需要精准评估。对于是否需要切除,张医生建立了鉴别纯磨玻璃结节中的浸润性腺癌的临床模型,与基于AI鉴别磨玻璃结节浸润程度的优势鉴别AAH/AIS/MIA/IAC的模型。对于哪些结节需要切除及术后复发,则建立了Nomogram模型预测IA期肺腺癌肺泡间转移与预测IA期肺腺癌术后复发概率。下一步还将探索基于结节浸润性的外科手术建议、术后辅助治疗及通过AI及血浆甲基化预测肺磨玻璃结节生长风险,最终希望建立肺结节围术期精准全程评估模型。答辩中,张医生表示期待该研究获得更大规模支持。
评委团表示,该研究对于IA期结节的处理进行探讨,具有挑战性,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研究设计全面而细致,涵盖术前、术中及术后,值得肯定,但是磨玻璃结节和实体瘤应分别对待,目前尚缺乏足够证据。
选手⑨:浙江省肿瘤医院 金莹医生
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抵抗机制研究
LS-SCLC的标准治疗是放化疗,而复发的SCLC对放化疗会形成抵制,金医生尝试通过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转录组学及细胞实验阐明复发SCLC对放化疗的抵抗机制。目前分别采集了LS-SCLC患者CCRT治疗前及复发/转移后的配对肿瘤组织样本WES、cfDNA癌症基因测序、化疗原发耐药及敏感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蛋白质组学检测及公共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出了初步特征,验证了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在SCLC治疗抵抗中的作用。未来尝试在细胞及动物实验中进一步探索该通路作用机制,并探索联合治疗策略。答辩中,金医生表示该研究设计时免疫治疗尚未在SCLC中取得探索成果,目前免疫微环境的探索也在进行中。
评委团表示,SCLC的难治性体现在获得性药物抵抗和放射性抵抗,但当下在免疫治疗时代,对于SCLC关注重点在于其异质性导致的免疫逃逸,对于SCLC的耐药机制应探索免疫微环境的改变,对于SCLC肿瘤自身改变的探索难以转化为靶向治疗方案。
总体点评&颁奖仪式
九位选手的讲演结束后,评委团专家依次对于选手们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参赛选手们在比赛中展示了科研思路、科研设计及演讲技巧,整体表现优秀,评委团专家提问切中要害,部分选手的幻灯制作及演讲水平仍有上升空间。临床研究的开展非常重要,以临床实际为导向的研究更加重要,只有起步去尝试开展研究才会有进步,取得成功。
最终,上海站半决赛由金莹医生获得研力先锋奖,将参加6月17日于北京举办的全国总决赛。
结尾总结
颁奖仪式后,Science power青年研说家上海站半决赛即将圆满落幕。大会主席团白冲教授与范云教授代表大会作总结致辞。主席团再次对所有评委团成员表示了感谢以及罗氏公司对于本次赛事的支持,并预祝金莹医生在总决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排版编辑:Crys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