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15年中国子宫体癌发病与死亡分析

2023年06月16日
来源:中华肿瘤杂志

马晶昱, 周衍, 林永添, 等. 2015年中国子宫体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1):108-112.

DOI: 10.3760/cma.j.cn112152-20200423-00373.



 摘   要 

目的

根据中国各省市登记处上报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估算2015年中国子宫体癌发病与死亡情况。

方法

收集整理中国501个登记处上报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对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将符合标准的368个登记处数据纳入分析,按地区(城市、农村、东部、中部和西部)和年龄等因素分层,计算子宫体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估算全国子宫体癌发病和死亡数据。标化率分别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人口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计算。

结果

2015年纳入分析的368个登记处覆盖309553499人口,占全国2015年年末人口的22.52%。估计全国子宫体癌新发病例数约6.89万,发病率为10.28/10万,中标率为6.86/10万,世标率为6.66/10万。城市地区发病率(11.35/10万)高于农村地区(8.90/10万),东部地区发病率(12.12/10万)高于中部地区(9.94/10万)和西部地区(8.25/10万)。估计2015年全国因子宫体癌死亡病例数约1.60万,死亡率为2.39/10万,中标率为1.49/10万,世标率为1.47/10万。城市地区死亡率(2.40/10万)与农村地区(2.39/10万)相似;中部地区死亡率(2.55/10万)高于东部地区(2.32/10万)和西部地区(2.31/10万)。

结论

中国子宫体癌发病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威胁女性健康,疾病负担逐渐加重。中国子宫体癌发病存在城乡和区域差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

【关键词】子宫体肿瘤;发病率;死亡率;肿瘤登记;中国



根据Globocan 2018报告,全球恶性肿瘤发病1807.89万例,死亡955.50万例,其中子宫体癌新发病例38.21万例,死亡8.99万例,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6位,死亡第14位。我国子宫体癌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子宫体癌的疾病负担也逐渐加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本研究中,我们依据国家癌症中心2015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子宫体癌监测数据,估计我国子宫体癌发病和死亡情况,了解中国子宫体癌的流行趋势,为科学制定肿瘤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收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01个登记处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登记处包括地级及以上城市173个,县和县级市328个。


2.质量控制:

参考《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2016)》、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国际癌症登记协会对登记质量的有关要求,依据病理诊断比例(morphological verification, MV)、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death certificate only, DCO)和死亡发病比(mortality/incidence, M/I)等主要指标制定中国肿瘤登记质量控制标准,综合评价上报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3.统计学方法:

应用SAS 9.4软件完成数据整理与分析。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5次和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中国2000—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推算2015年全国分地区、分年龄组人口数据。根据肿瘤登记数据计算分地区、分年龄子宫体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对应的全国人口数据估计2015年我国子宫体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城乡划分标准:以地级以上城市为城市地区,县或县级市为农村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行政区划原则定义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采用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结构计算,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计算。


结  果


1.数据纳入情况和质量控制结果:

根据质控审核标准,纳入合格登记处共368个,覆盖人口309553499人,占全国2015年年末人口的22.52%。其中城市地区登记处134个,覆盖148804626人,占48.07%;农村地区登记处234个,覆盖160748873人,占51.63%;东部地区登记处151个,覆盖173069738人;中部地区登记处121个,覆盖87267517人;西部地区登记处96个,覆盖49216244人。368个肿瘤登记处子宫体癌MV为86.21%,DCO为0.75%,M/I为0.24;城市地区MV为88.96%,DCO为0.79%,M/I为0.22;农村地区MV为83.04%,DCO为0.70%,M/I为0.27;东部地区MV为89.45%,DCO为0.72%,M/I为0.22;中部地区MV为81.97%,DCO为0.82%,M/I为0.28;西部西区MV为77.77%,DCO为0.76%,M/I为0.30(表1)。


2.子宫体癌发病情况:

2015年,估计全国子宫体癌新发病例数约6.89万,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构成的3.88%,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8位,发病率为10.28/10万,中标率为6.86/10万,世标率为6.66/10万,累积率(0~74岁)为0.75%。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发病率分别为11.35/10万(中标率为7.22/10万,世标率为7.04/10万)和8.90/10万(中标率为6.36/10万,世标率为6.12/10万),城市地区发病高于农村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发病率分别为12.12/10万(中标率为7.68/10万,世标率为7.48/10万)、9.94/10万(中标率为6.72/10万,世标率为6.48/10万)和8.25/10万(中标率为5.81/10万,世标率为5.63/10万),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发病呈现由高到低的分布特点(表2)。


3.子宫体癌年龄别发病情况:

子宫体癌年龄别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50~岁年龄组发病率达到高峰,为26.71/10万,之后呈下降趋势,85~岁年龄组降至7.54/10万。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发病高峰分别出现在60~岁年龄组(28.70/10万)和50~岁年龄组(24.06/10万),城市地区发病率在50岁之前与农村地区接近,在50~岁组之后,城市地区明显高于农村地区。东、中、西部地区的发病高峰分别出现在55~岁年龄组(31.62/10万)、50~岁年龄组(26.33/10万)和60~岁年龄组(23.77/10万),东、中、西部地区年龄别发病率在45岁以前较接近,在45岁以后,东部地区的发病率高于中、西部地区(图1图2)。


4.子宫体癌死亡情况:

2015年,估计全国子宫体癌死亡病例数约1.60万,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构成的1.87%,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第14位,死亡率为2.39/10万,中标率为1.49/10万,世标率为1.47/10万,累积率(0~74岁)为0.17%。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死亡率分别为2.40/10万(中标率为1.42/10万,世标率为1.41/10万)和2.39/10万(中标率为1.59/10万,世标率为1.56/10万),城市地区死亡率与农村地区接近,中标率、世标率低于农村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死亡率分别为2.32/10万(中标率为1.33/10万,世标率为1.32/10万)、2.55/10万(中标率为1.62/10万,世标率为1.61/10万)和2.31/10万(中标率为1.54/10万,世标率为1.53/10万),中部地区死亡率高于东部及西部地区(表3)。


5.子宫体癌年龄别死亡情况:

子宫体癌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在80~岁年龄组死亡率达到高峰(11.31/10万)后下降。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年龄别死亡率在75岁以前趋势基本一致,分别在85~岁年龄组(12.10/10万)和80~岁年龄组(10.83/10万)达到高峰。东、中、西部地区的高峰均出现在80~岁年龄组,分别为11.31/10万、12.45/10万和9.89/10万(图3图4)。


讨  论


Globocan 2018数据显示,子宫体癌发病和死亡水平在不同区域及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中有较大差异,从区域发病来看,北美(20.5/10万)和欧洲(15.8/10万)较高,而亚洲(5.6/10万)和非洲(3.3/10万)较低;从发展水平来看,发达国家的发病水平(11.1/10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3.3/10万)和欠发达国家(3.1/10万)。美国最新的数据显示,子宫体癌在全美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位于第4位,死亡位于第6位,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子宫体癌发病位于第1位,死亡位于第2位。子宫体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81%,而早期(期)确诊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6%。国外研究显示,20年间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显著增加,而死亡率在整个研究期间保持稳定。本研究中,我们估计2015年我国子宫体癌发病率为10.28/10万(中标率为6.86/10万,世标率为6.66/10万),死亡率为2.39/10万(中标率为1.49/10万,世标率为1.47/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但高于亚洲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本研究显示,我国子宫体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从2005年至2015年增长达43.98%,排位由女性恶性肿瘤第9位升至第8位,是仅次于宫颈癌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高峰由55~岁年龄组前移至50~岁年龄组,提示发病存在年轻化可能。我国子宫体癌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医学技术和治疗方式的不断进步有关,我国子宫体癌5年生存率从2003—2005年的55.1%上升至2012—2015年的72.8%,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仍存在一定差距。


子宫体癌的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遗传基因、雌激素水平增高等与子宫体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绝经延迟和闭经等可视为子宫体癌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在城市地区和东部地区等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表现较为突出,这可能是这些地区的子宫体癌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显示,生活习惯的改变可降低子宫体癌的发生风险,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降低17%~58%。女性不规则出血、绝经延迟、闭经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表现在围绝经期或绝经后的尤为多见。有研究表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者若未采取治疗措施,约50%的患者将于10年内进展为子宫体癌。


自19世纪80年代始,子宫体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就在全世界范围开始施行,部分发达国家,如意大利、英国、美国和日本等相继开展针对高危无症状人群的筛查。日本已将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ndometrial cytology test, ECT)列入健康保健法,将其作为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筛查的首选方法。目前,适合我国的子宫体癌筛查方案还有待探究,但考虑到子宫体癌对我国女性造成的疾病负担越来越重,且多数患者发病时处在事业及照顾家庭的重要时期,故开展针对高危人群,特别是其中高发年龄段人群的防控工作是很有必要的。我国专家共识推荐,将ECT联合阴道超声作为子宫体癌早期筛查一线方案在无症状高危人群中推广,筛查阳性或临床症状可疑者应进一步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我国子宫体癌发病率不断升高,高发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我国应加强子宫体癌危险因素控制,推广子宫体癌高危人群筛查和提高治疗水平,以期遏制子宫体癌发病的上升势头并且降低死亡率。同时,应考虑城乡差异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看,文中内容仅代表中华肿瘤杂志立场与观点,不代表肿瘤资讯平台意见,且肿瘤资讯并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若有任何侵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at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Kate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2023年06月17日
贾原菊
宜城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23年06月16日
李景贺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中国子宫体癌发病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威胁女性健康,疾病负担逐渐加重。中国子宫体癌发病存在城乡和区域差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
2023年06月16日
万军鸽
叶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2015年中国子宫体癌发病与死亡分析